閩南文化活態博物館:洪坑村,一個漳州深藏六百年的美麗傳統村落

它藏在深閨人不識,直到近年文物普查才被發現,竟已有640多年的歷史。

它的出現,一下便驚豔了世人:其年代之早、規模之大、佈局之獨特,在漳州市當屬僅見,對研究閩南古代民居建築有著重要意義,被譽為“閩南文化活態博物館”,從此聲名遠播。

閩南文化活態博物館:洪坑村,一個漳州深藏六百年的美麗傳統村落

它便是位於漳州市薌城區西郊天寶鎮北部、天寶山腳下的洪坑村。洪坑村,古稱“鴻湖村(鴻湖社)”。相傳唐貞元二年(786年),開漳聖王陳元光女婿戴君胄後裔,攜歷代祖宗神牌,徙居龍溪縣遊仙鄉墨溪(今天寶鎮墨溪村)。明洪武三年(1370年),嗣後二十六世戴從宣(宜)由墨溪遷至洪坑開基,為鴻湖社始祖,繁衍裔脈,至今已有640多年,傳衍至四十七世。古民居為戴姓聚居地,佔地100畝,前後各有池塘。池塘呈狹長弧形,將整個村落環抱其中,故得名“鴻湖”。

清朝康熙末年,戴氏三十六世孫戴富(字伯嘉)與四子經營糧、布生意,開設當鋪,富甲一方。他帶領子孫,連續四代人先後在村北面建造七房三進、五進美輪美奐的大厝,歷經雍正、乾隆兩朝(1722~1795年),形成古建築群。距今已有300多年曆史,2013年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

據傳,當年造厝的石料與磚瓦都是從泉州水運而來,建大房時缺少石粉,戴家就以一斗白銀換一斗石粉。因此被編成歌謠:“有洪坑的厝,無洪坑的富;有洪坑的路,無洪坑的石鋪。”

閩南文化活態博物館:洪坑村,一個漳州深藏六百年的美麗傳統村落

站在高處遠望,古厝、圓樓、蕉園、鴻湖盡收眼底。整個古村落儼然若城,佇立在坡地上,四周開闊平坦。

村落格局完整,佈局合理,屋舍規劃有致。據稱,戴氏祖先在開發和建設這個村子的時候,請來了最好的建築師進行規劃建設。洪坑的地勢中間高,南北低,先人獨具慧眼在最高處開闢一條街,俗稱“中街”,中街東西走向、作為村莊佈局的中軸線,再沿這街道兩邊佈置房屋,那七房三進、五進大屋便在中街一字排開,每座大屋的兩側各有兩排單層護厝,大屋與大屋、大屋與護厝、護厝與護厝之間都有小路相通。房屋順坡而下,層層跌落,和環境融為一體,蔚為大觀,直到最低處開挖池塘,這樣既能滿足排水、通風采光的需要,又豐富了人文景觀。村內共有四條石板街道,十八條排水溝,八口古井,村落的前後各有兩口池塘。整座村落佈局合理、規劃科學。據洪坑村老年協會副會長戴友文介紹,房屋根據水流的方向進行朝向,流水向北的、它就朝北,向南的它就朝南。

閩南文化活態博物館:洪坑村,一個漳州深藏六百年的美麗傳統村落

洪坑村的建築,設計精巧,匠心獨運,經歷幾百年風吹雨打,依然保存完好,原汁原味。整體依坡面水,錯落在青山綠水之中,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暗紅色的屋面斜坡縱橫交錯,秩序井然;三合院的格局依然完整,從容地往水平方向鋪展。古厝均以大條石砌牆基,牆壁以青磚砌成,屋頂鋪紅色板瓦,屬“青磚石壁腳”;屋脊線舒緩,簷角略略起翹,波浪一般湧起,為典型的飛簷翹脊的閩南古厝。窗、梁、壁上遍佈著圖案精美的石雕、木雕。

古厝主體建築裡最重要的是大房、二房、三房、四房、六房頭和當店巷等建築。大房叫“鳳棲堂”,二房叫“南鳳堂”,三房叫“鳳福堂”,四房叫“園鳳堂”。幾座大厝,格局和風格雖相差無幾,但佈局獨特,各具特色。大厝與大厝、護屋與護屋之間都有小巷路相通,縱橫交錯,有如迷宮。只要七座大屋的大門鎖上,外人便無法進入村莊,而村內各家各戶卻道路相連、門戶相通。每座大厝都有古井,水源豐富,古時遇土匪侵犯時,各大厝門一關,匪盜無法進入,村民在內可安然生活。

閩南文化活態博物館:洪坑村,一個漳州深藏六百年的美麗傳統村落

閩南文化活態博物館:洪坑村,一個漳州深藏六百年的美麗傳統村落

閩南文化活態博物館:洪坑村,一個漳州深藏六百年的美麗傳統村落

閩南文化活態博物館:洪坑村,一個漳州深藏六百年的美麗傳統村落

閩南文化活態博物館:洪坑村,一個漳州深藏六百年的美麗傳統村落

閩南文化活態博物館:洪坑村,一個漳州深藏六百年的美麗傳統村落

祖祠“世澤堂”始建於明洪武年間(約1375年至1379年),至今已有600多年曆史。

最具特色的當屬康熙年間建造的石樓“鴻湖圓樓”——鴻湖樂居(漳州市級文保單位)。在村東面,外形像土樓,不同的之處在於它的外牆用條石築成,牆內房屋青磚建成,堪稱閩南民居建築的“奇葩”。它是一座圓形的三屋石樓,共有18間屋子,樓中央有一口八角形石井,二層樓上設有槍眼,樓內設有木製通廊,可通各個房間,冬暖夏涼。

閩南文化活態博物館:洪坑村,一個漳州深藏六百年的美麗傳統村落

閩南文化活態博物館:洪坑村,一個漳州深藏六百年的美麗傳統村落

閩南文化活態博物館:洪坑村,一個漳州深藏六百年的美麗傳統村落

此外村內還保存著一塊刻於清康熙年間的“鴻湖社會禁牌”,碑上寫著“不許犯尊欺弱、竊取物件,不許架棚作廁、起蓋小屋”等鄉規民約條文,堪稱漳州最早的鄉規民約,勒石銘記,非常難得。

如今,古村落中的年輕人大部分都已遷出,只留下堅守著傳統生活方式的老人們。

閩南文化活態博物館:洪坑村,一個漳州深藏六百年的美麗傳統村落

“寸心無貪行忠效,務行德政為萬民。”戴氏一族自古有良好家風家訓,數百年來,其族人秉承“孝悌勤廉”祖訓,耕以豐衣食,讀以振家風,由是人丁興旺,清官良吏頻出。近現代更是人才輩出,在磚仔埕大厝,一門三兄弟皆為著名專家學者,其中長兄戴爾賓是著名橋樑專家,二弟戴邁倫為經濟學家,三弟戴文賽乃著名天文學家。還有醫學專家戴天佑、戴尅戎父子,醫學教授戴西湖,建築專家戴志堅等人均出自於此,傳為佳話。漳州市薌城區紀委以“傳家訓文化精神,揚勤政廉潔清風”為主旨,依託戴氏優良家規家訓,修建了“鴻湖戴氏家風館”,為洪坑增添了幾分韻味。

閩南文化活態博物館:洪坑村,一個漳州深藏六百年的美麗傳統村落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正適合洪坑古村的生動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