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14年!張掖這位老人把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了下來


歷時14年!張掖這位老人把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了下來


李建成(前中)參與排練“甘州小調”

歷時14年,踏遍30多個鄉鎮、走訪100多位民間老藝人,蒐集整理了200多首“甘州小曲子”詞譜,讓“甘州小調”“甘州社火”等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成“活態”傳承……他就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甘州小調”、“甘州社火”傳承人——張掖市甘州區大滿鎮李家墩村年過花甲的老人李建成。

歷時14年!張掖這位老人把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了下來

李建成(中)蒐集“甘州小調”

四處奔波 蒐集整理“甘州小調”曲集

甘州小調是千百年來流傳於甘州大地的民間藝術瑰寶,真實地表達著人民群眾的思想情感和美好願望,也透射著河西地區的歷史文化、民間風俗與生活狀態,歷代在民間廣為流傳。李建成的太爺和爺爺都是搞民間文藝的,而他也自幼受家庭傳統音樂薰陶,對傳統的民間小曲小調深知熟稔,吹拉彈唱一學就會。

2005年至2008年,李建成的足跡踏遍了甘州區和臨近的民樂、山丹、臨澤等縣的30多個鄉鎮,有時甚至走到酒泉和武威等地。在蒐集整理“甘州小調”過程中,逐字逐句記錄、頂風冒雨、披星戴月,吃“閉門羹”是常有的事。一打聽到哪村哪戶有民間老藝人,他就立馬背上二胡,準備好紙筆前去採集詞譜。因為許多傳唱者都是七八十歲高齡的老藝人,這些人吐字不清楚,他就得仔細聽、用心記,反反覆覆好幾遍才能記錄完整……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3年多時間的奔波,他把蒐集整理的《海水潮》《紗帽翅》《拉駱駝》等80首曲子結集自費出版《甘州民歌小調精選》,後來,他又請民間藝人原汁原味演唱錄製了《張掖民間小曲子》《張掖民歌》,製成光碟發行。

歷時14年!張掖這位老人把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了下來

李建成(中)指導團員演唱“甘州小調”

非遺傳承 如何發展其實更為重要

在隨後的日子裡,李建成依然保持著蒐集甘州民歌小調的習慣。但是,蒐集這些只是保證了傳承不斷代,那麼又該如何將這些非遺項目發展下去呢?2011年12月,李建成組織大滿鎮20多名愛好民間藝術的農民牽頭成立了張掖市第一家民間藝術組織——甘州區民間藝術團,他本人就任藝術團團長,並編排了多部以“甘州小調”為演唱形式的文藝節目在張掖城鄉廣泛演出。同時,他還常年為鄉村藝術愛好者免費提供所需教材、音像資料,引導和規範民間自樂班子18個,指導8支社火隊,指導基層12個群眾文藝組織排演,為基層發展和培養鄉土人才發揮著自己的作用……2018年11月,“中華頌·長豐杯”第九屆全國小戲小品曲藝大展在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落幕,由張掖市甘州區文化館選送、甘州區民間藝術團表演演唱的《甘州小調》在此次大展比賽中榮獲銅獎。甘州區民間藝術團作為甘肅省唯一入圍此次展演的民間文藝團體,充分展示了省級非遺“甘州小調”的民間藝術風貌和舞臺藝術創作最新成果,為促進民間曲藝文化交流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歷時14年!張掖這位老人把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了下來

李建成(右一)為“甘州小調”演出進行伴奏

非遺“活”起來 讓更多年輕人記住“鄉愁”

從2005年至今,整整14個年頭、5100多個日日夜夜,這位老人讓更多人通過“甘州小調”、“甘州社火”記住了老張掖濃濃的鄉愁,讓“甘州小調”“甘州社火”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中不斷髮展。李建成已經成了當地的文化名人,村民們也對他“刮目相看”,對他和他的團隊豎起了大拇指。他自己也獲得了諸多榮譽: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傳承人,甘肅省農村實用人才正高級二胡演奏師,甘肅省戲劇家協會會員等等。然而,面對這些榮譽,年過花甲的李建成只有一個願望:“希望通過《甘州民謠》和其他各類民俗節目的常態化演出,讓非遺活起來,讓更多的年輕人瞭解、喜愛非遺,記住我們的鄉愁。只有這樣,非物質文化遺產才能更好地傳承、發展下去。”(每日甘肅網記者李楊 通訊員李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