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定这幅书法的真伪?

吴淳0908

问题:如何鉴定这幅“启功书法”的真伪?

书法家鉴定是一个很专业的事情,分工也非常的细,能够鉴定书法的鉴定家未必能够看出乾隆书法真假,鉴定衣一幅书法真伪,有很多方法,印章、落款风格,书法作品通过水平也气息也能够看的出来。

题主的这一幅书法,是一幅启功风格的作品,启功的书法单从技法上并没有太高明的地方,主要是看气息和章法。

这幅作品用笔和结构还可以,但是章法上太乱了,行距还可以,和启功的相近,但是字距上太近了,字距近了整体就容易乱,容易挤,气息就不够通透,不够纯净。用笔上也太匀称了,启功作品一般有较明显的粗细变化。

另外,这么大一张纸,只写中间一部分,也不符合正常的书法作品的留白。现代人有很多大面积留白的,但是启功这种传统的书法家一般不会用这种方法。

同意的朋友麻烦赏个赞啦。


不二斋

其实在网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仿写启功书法的人。

接下来我就为大家,从一些细节的地方来观察,启功书法一些难点的问题。

也就是常人仿写仿不出的细节,这些细节都是启功自身功力的体现,我们只可欣赏,如想去仿写的话,必然也要去接受多种训练。

首先就是这一种,有轻重的变化,而且在结构上也都是启功的结构。

但是其中有些长线条,是非常虚弱的。启功的长线条写出来是刚劲有力,断然不是一个水平。

移,渚,新,旷等等,其中的长线条,虚弱无力,用笔非常快,而且用的是笔锋尖儿。

这种长线条全凭快,才能写出来。

而启功则是匀速的。

看启功真迹的话,你会发现,无论线条长短。笔画的质量一定是丰满遒劲的。而且启功行笔不快,所以笔不虚浮,墨色变化自然。

然后看一下这幅字,这幅字,在笔法的部分,是非常有启功的圆润,在结构的部分也应该是临过很多启功的字,打下了基础。

但是这些字最大的败笔就是细节之处,暴露出此临者,虽然学气功很有天赋,但是对于书法了解不多,细节的用笔或者是拖沓,或者是笔病多。

这一点,确实是非常难的,因为启功的字,不仅仅是楷书作品,其中还夹杂行草,如果一个人对行草没有了解的话,其转折写的必然有问题。

这个是启功的真迹,看着可能比较狂放,和启功其他作品风格不一样,但是其中的法度以及用笔的功夫,都得常人能及。

比如水的竖钩,挑的这么圆润,没有十年八年用笔功夫,是做不到位的。


再比如其中转折,多自赵孟頫和十七帖,没有临过此二人的话,对细节的笔法肯定也把握不到位。



这张照片无论在笔法上,还是在,结构上,仿都是不错的。

但是,心,画,肖,无,自,实,临等字,细节处的笔法,表现的不到位,太滑。

启功的字是非常稳重而且厚实的,虽然瘦硬,但是他的字,也有骨有肉。


我们只要知道启功的字,功力非常深厚,必定是,比比,都有法度,不会随意点一下,或者行笔稍快。这是他字的特点。

比如“永”,点是折笔,写一点就可以难到学几年书法就像模仿启功的人,如无扎实草书基础,这一点就写不出来。

其次横折竖勾,唐楷非常扎实,无十年基础,亦写不像。

再有就是左边的“横撇”,写成了提撇,这一个断笔,也是草书中的笔法,二王黄庭坚王铎善用,这个不需多少功力,但是需要悟性。

看似简单,做起来也容易,但是做到笔法自然,就看个人造化了。


启功的字非常困难,只是看似简单而已。结构确实学起来很容易,笔法学起来也很容易,但是笔法中想写出力度,结构中想写出圆融,对比,雅致。

这个是非常难做到的。

只能说能做到这一点的,有,但是太少。

写这篇文章也并不是为了,批评那些模仿启功的人,学书法本来就是爱好,学谁都一样。

只是想让大家看清楚,千万别在书画市场及实体店内被骗。

启功的一张真迹,现在市价可不低,千万不要贪图便宜。

大部分模仿作品,其实一眼就能看出来。

当然,我确实见过一两个高手,出现在电视里。

之所以出现在电视里,是因为他们作假被抓了。这种人是有天赋的,他们的能力非常强,你确实得相信这个世界有模仿的天才。不过他们仿的作品肯定也到不了民间,也都是向高端市场走,也就是启功真迹流通的市场,卖的也都是高价。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如果对大家有帮助,请点一下关注,谢谢!

最后重申一遍,写此文只是为了让大家别被骗,对模仿启功的人和水平,不做评价。


梁宇航

启功先生的仿作可谓汗牛充栋,遍地可寻。这与启功先生生前对待伪作的态度有关系。众所周知,启功先生的书法虽然名满天下,但是他自己对此看得淡然,对于求字者基本都是来者不拒,其中包括很多根本不认识的人。当时北京琉璃厂的街道旁常有人叫卖启功先生的书法伪作,启功先生路过时都是一笑了之,笑言要给别人留口饭吃。


这幅作品轻易就能辨出是模仿启功先生的作品。因为其闲章和名章使用太过敷衍,印泥劣质,模糊不清。从仿作者的书写水准来看,至少有了七分形似,三分神采,我不明白为何在用印时要露出如此大的破绽?或者说这位作者原本也只是喜欢启功先生的书法,临写了一张作品而已,并非有意造假。又或者是某个别有用心的人请别人临写一张作品,自己加盖印章后流入市场?真相我们不得而知。

启功先生的书法上宗柳楷之骨力,下学瘦金体之神韵,可谓特点鲜明,具备一定书法功底的人要模仿得几分像绝非难事。事实上,的确有不少仿作已经到了几可乱真的地步。启功先生生前也在别人问他如何区分真假时开过玩笑,说那些写得好的是假的,写得差的是真的。虽然只是玩笑话,也从侧面证明了启功先生对有些仿作水准还是有那么几分认可的。

我们再回到上面那幅仿作,用笔简练流畅,虽然有些地方显得羸弱一些,并无拖泥带水,还算不错;结体上基本把握住了启体的特点,也没有特别难看的疏漏;问题比较明显的是在墨色上,基本都是浓墨到底。启功先生作品墨色变化很多,甚至时有飞白,这样才能显得整幅作品更有神采。

抛开印章的因素不说,相对来说这幅仿作也还算不错的。没事的时候把玩一下,也未尝不可。当然,这也只是惊龙轩一家之言,欢迎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谢谢!


惊龙轩

这是一幅临摹启功先生的习作,仅得其皮毛,有二成相似。启功先生此原作约创作于一九八六年前后,是一首自作诗。

启功先生的字初临摹容易得一二分像,可越往后越难,因其笔力深厚,书法爱好者和一般书法家望尘莫及。就此幅临习作品来看,明显不似之处在以下几点:


1、墨色呆滞,毫无变化。启功先生善于运用墨色变化、轻重变化来调节书法的节奏。此原作中,“稀”、“有”、“过”、“也”字具有明显的飞白效果,在整幅作品中显得特别灵动。


2、细节交代不清,很多笔画重合,例如“儿”、“万”、“岗”的一些笔画重合处糊在一起,这在书法大家的笔墨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3、字形结构不准,典型的如“飞”字,“旅途”二字、再如签名“启功”二字,这种字形结构的处理能力,只有初级水平,怎么可以蒙过行家的眼睛呢?


当然,还有一些更重要的东西不说,说多了被人利用去造假是不好的!


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麓风轩

首先肯定地告诉题主,这幅书法是伪作!

其它的先不说,一看章法就知道是伪作。启功先生是当代书法大家,且曾任职中书协主席,笔墨当随时代,书法创作应满格布局,他早已熟记在心并倡导之。看这幅书法的章法:四周留白特多,显得极不协调,整体观之毫无美感可言。难道启功先生会幼稚到这个程度?

伪作者也够笨够愚蠢的,写出这样的伪作只能用来骗外行,想骗道内之人,那是不可能的!

另外,启功先生写字从来不叠格子,这幅伪作用纸有明显的折叠痕迹。

再者,启功先生的用笔老辣,用墨多变,但在这幅伪作中,笔法虽有启功先生的笔法的影子,但墨法几乎就没变化。

综合以上几方面的鉴别,说明这幅作品是伪作而不是启功先生的真迹。

鉴定完毕!


中州耕牛堂主

如何鉴定这幅书法的真伪?所谓鉴定书画有“一眼假”之定论。即是当你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无论是笔法、气韵、风神、墨色、结构、落款等等等等只要有一点异同,即可定为伪作 。

何况这幅作品,太拙劣了。没有一点启功的味道,与启功作品的境界相差甚远,是伪作无疑。

你看下图,启功的作品有一种无形的魅力,字字珠玑,有一种亲近感,让人回味无穷。而上图的伪作却是让人有种隔阂感,让人想迅速离开,赶紧撤退之感……


翰墨因缘

如果是有人当面问我,这种问题还真是不方便回答,说真说假都麻烦。

我仅仅以一个书画爱好者的眼光从专业角度来聊一下吧,因本人水平有限,此回答只属于个人观点。

我认为是假的,原因有三,其一:字形有问题,结构上有明显的硬伤,字架捆绑严重,启功先生是不会出现这种失误的。其二:整体不贯气,不是一气呵成的作品,字与字之间没有联系。其三:没有分墨接笔,这么长一篇书法作品不可能沾一笔墨从头写到尾墨色都一样的,应该是从润到枯的一个变化过程。只有初学者才会一字一沾墨。或者是临摹者为了保持和原作字形一致,才会临一个字停笔观察一个字,然后再写下去。

这是较为明显的三个问题,因为照片不够清晰,我的水平也有限,所以我说的也不一定准确。


三步书屋

字一看就是假的!原因是:

一,线条灵动感欠火候!尤其是粗细搭配,细线条与粗线的反差不够。此作品里细线条写不了。因为启功每隔几个字就要变化,是谓阴阳搭配,灵动起伏,有粗有细,相得益彰。细线最难写,我能看出,但那种真假的状态难以描绘。

二,启功功力不是凡人群能启及。其中横平竖直,非常人所能一笔描绘到位。该文里第一个华字,就露出马脚!启功写竖由于功力千锤百练,决不会写斜了。启功的竖,绝对和地面垂直,这是任何人写不来的。

三,个别字启功不那么写!如有字,一般启功小写细写的多。有的头没有这幅字写的那么大,一看就不自然,不流畅。

四,印的用法,印文,都不对!

总之问题很多,我只扫了几眼就看出其中主要毛病。要认真挑,问题不下十几处!如果一幅作品能挑出三个错误,一般就认为假的无疑。


妙手文

这件署名启功的作品是假的。

首先,通篇用笔感觉很紧张、很僵硬。

其次,用墨没有变化,通篇是纯黑的,没一笔飞白。启先生的多字数作品墨色变化很大,飞白时出。

最后,整篇书法充满紧张的感觉,离启先生的神韵相差太远了。


妙泽居士读书空间

这幅字是折叠过的,如果是真迹,谁会如此存放?我不理解,印章不清晰,印泥很劣质,不知启功先生能否用这种印泥,纸张颜色怪异,白不白,黄不黄,字体乍一看还与先生很像,但是仔细看来,作品通体墨色完全相同,没有任何变化,气韵死板,所以这幅字伪作无疑,更像印刷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