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法介紹與5種運筆技巧(筆法運筆概念彙總)

筆法介紹與運筆技巧

一、筆法

筆法就是使用毛筆的方法和技巧,古人亦稱用筆或運筆,即筆毫在紙上的運行方式。毛筆在紙上究竟應該處於怎麼樣的狀態來書寫比較理想?這是毛筆字技法的關鍵,也是筆畫寫得好壞的最基本的法則規律。

筆法介紹與5種運筆技巧(筆法運筆概念彙總)

筆法是我國書法理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據傳早在東漢時期,蔡邕(yong)就著有《筆訣》傳世,並一直被書家視為至寶引用至今。古代文人將筆法當作秘訣,他們都很保守,絕不輕意告訴人。據傳有位叫韋誕的書法家,是蔡邕的學生,藏有蔡邕的《筆訣》,另一位書家鍾繇想借《筆訣》看一下,但遭到拒絕。鍾繇為了表示誠意,竟用力捶胸到吐血昏死過去,然而終究沒能看到《筆訣》韋誕死時,把《筆訣》作陪葬品埋入墓中。鍾繇派兵丁挖墓得到了蔡邕的《筆訣》,書藝大進。傳說雖不足信,但足以證明筆法理論的重要性。

那麼蔡邕的《筆訣》(《九勢》、《筆論》)究竟有什麼奧秘呢?涉及到書法技法、書家的情懷以及與外在物象的關係等多方面的內容,最關鍵的一句話是“圓筆底紙,命筆心常在點畫中行”。這就是歷來被書家一再引用,並視為毛筆字技法的重要法寶:中鋒運筆。

筆法介紹與5種運筆技巧(筆法運筆概念彙總)

二、中鋒運筆

中鋒運筆是毛筆書寫時的主要運行方式。蔡邕說的“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中的“筆心”指筆鋒、筆尖。“常在點畫中行”,是指經常在筆畫的中間運行。由於毛筆是圓錐狀態的,因此中間的筆毫要比兩邊的厚一些,墨汁多一些,所以寫出來的筆畫呈圓潤渾厚的立體感覺,顯得很飽滿。這就叫“中鋒運筆”。但有時候雖然筆鋒在筆畫的中間,但是毛筆不是處於圓錐狀態,而是像油畫筆那樣呈扁平狀態,這時候寫出來的筆畫質感會顯得扁平薄怯,因此蔡邕要在前面冠上“圓筆屬紙”四個字。如果書寫過程中出現‘扁筆”,一種方法可以將毛筆在硯池邊上掭一下,使它回覆到圓錐狀態;另一種方法以執筆的手指將筆桿轉動一下,使落筆時扁筆交圓;還有一種方法是在書寫過程中用調節筆鋒的方法使其變圓。不過,“今筆心常在點畫中行”這種解釋中鋒運筆的方法,仍然令人覺得難以領會,因為具體書寫時,筆鋒已分佈在筆畫的中間和兩側,是很難找到所謂的筆心來的。因此應該用另一種更精確、科學的方法來進行詮釋。毛筆在紙上運行時,筆腹處於運行的前方,筆鋒緊隨其後,筆鋒始終重複在筆腹所形成的墨跡之上,為中鋒運筆。中鋒運筆時,筆鋒到筆腹的方向與毛筆的運行方向一致。

用中鋒運筆寫出來的筆畫由於書寫力度、速度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質感。大致分為兩類:一類筆畫邊線光潔平整,如刀切的一樣,古稱‘古釵腳”;另一類筆畫邊緣毛澀不平,如萬年相藤,古稱“屋漏痕”,或稱之謂“金石氣”。前者書寫速度略快,用力平均,顯示出剛健挺拔、富有朝氣的美。後者書寫速度略慢,比較用力,手指路有震顫。顯示出遒勁涵蘊而又老成的美。初學者應該先練習前一種乾淨利索的線條。待熟練了再追求“屋漏痕”。實際上“屋漏痕”是功到自然而成的,決不是做作而成的,刻意用顫抖或扭動去做是不行的。

古人常用“力透紙背”、“入木三分”來形容筆畫線條。所謂“力透紙背”,是指書寫時筆力雄厚,墨能透過紙背。老師檢驗學生毛筆字寫得是否認真,往往將元書紙反過來看筆畫中間的墨色是否吃透了,如果筆畫的兩頭與中間一樣黑,說明這個學生寫字認真,不馬虎。如果發現筆畫的頭尾是黑的,而中段部分不黑,說明這個學生寫字草率,一帶而過。“入木三分”,典出自王羲之。他寫的祭祀祝版(木板),因要重寫新的祝詞,叫木匠將字削掉,結果削去三分才不見墨跡。說明王羲之筆力渾厚,墨能進入到木板三分那麼深。“力透紙背’和“入木三分”,都是講中鋒運筆的力量和墨色實而不虛浮。

筆法介紹與5種運筆技巧(筆法運筆概念彙總)

三、偏鋒運筆

偏鋒運筆與中鋒運筆不同。偏鋒運筆筆鋒不在筆畫的中間,而在其某一邊行走;即筆鋒處於筆畫的一側,筆腹處於筆畫的另一側,筆鋒與筆腹在並列行走。偏鋒運筆的筆鋒一側的筆畫光潔平齊,筆腹一側枯澀不平。這種一邊光一邊毛的筆畫.因其不夠完美,教歷來被書家視為病筆。至於說書法家在寫行、草書時,由於書寫速度的加快,抑或為了加強作品的節奏感而出現的枯溼濃淡,甚至偶而的偏鋒,該當別論。初學者首先要掌握的是中鋒運筆的技法。

筆法介紹與5種運筆技巧(筆法運筆概念彙總)

四、側鋒運筆

側鋒運筆是介於中鋒運筆和偏鋒運筆之間的一種運筆方法。也就是說從上往下投視,筆毫方向(中心線)與運行方向(筆畫中心線)呈45度左右的夾角時,這種運筆方式叫側鋒運筆。

側鋒運筆所書寫的筆畫線條的質感也處於中鋒運筆與偏鋒運筆之間。筆毫方向與運行方向的夾角小於45度時,筆畫的質感接近中鋒效果;筆毫的方向與運行方向的夾角大於45度時,筆畫的質感接近偏鋒效果。側鋒運筆大量運用於行、草書中,不過,顏真卿的楷書橫畫常用此法。

毛筆在紙上運行時大致有以上這三種狀況、不同的書體,對運筆的要求也不相同。篆書純用中鋒;隸書、楷書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行書、草書以中鋒、側鋒為主,偏鋒偶爾為之。由於筆毫是柔軟的,因此有時落筆處於偏鋒狀態,運行過程中筆毫逐漸理順調節成中鋒。運筆的關鍵在於會使用中鋒,會調節筆鋒,令其保持中鋒運筆,這就是筆法。

五、 無正側式用筆,適用於字徑較大的字,也適用於所有書體的用筆,無需轉換。如由楷書轉換到『行』、『草』等。如下:

一、字徑8——12cm。

二、延用古人的大部分點畫和結字,如以趙孟頫的結字作為『原型』,而點畫則大多轉用初唐四家及中唐諸家之經典,但去掉了『懸針豎』及各種傳統的『尖撇』筆畫。

三、

1、重置『臥筆點』(參照圖一)如帖中的『玄』、『刻』等等。

筆法介紹與5種運筆技巧(筆法運筆概念彙總)

筆法介紹與5種運筆技巧(筆法運筆概念彙總)

筆法介紹與5種運筆技巧(筆法運筆概念彙總)

2、重置『斷豎』(參照圖二)如『率』、『師』、等。

筆法介紹與5種運筆技巧(筆法運筆概念彙總)

筆法介紹與5種運筆技巧(筆法運筆概念彙總)

3、重置『斷撇』如『廣』、『功』、等等。

筆法介紹與5種運筆技巧(筆法運筆概念彙總)

筆法介紹與5種運筆技巧(筆法運筆概念彙總)

4、改良『鐵戈鉤』如『盛』、『義』、等等。

筆法介紹與5種運筆技巧(筆法運筆概念彙總)

筆法介紹與5種運筆技巧(筆法運筆概念彙總)

5、改良『走之旁』如『達』、『通』、等等。

筆法介紹與5種運筆技巧(筆法運筆概念彙總)

筆法介紹與5種運筆技巧(筆法運筆概念彙總)

四、 用筆。以扁筆順筆入紙,橫畫時,用扁的一面作中鋒(參照圖三),豎畫或撇畫用『半側式』用筆運行(參照圖四、五),收筆用斷筆空收,而轉折處,則提筆由扁順勢轉化為半側(參照圖六)。如此,毛筆始終是由『扁』開始。因在用筆過程中,毛筆沒有絕對的扁,也沒用絕對的圓,故無鋒,所以稱為『無正側』式用筆。

筆法介紹與5種運筆技巧(筆法運筆概念彙總)

筆法介紹與5種運筆技巧(筆法運筆概念彙總)

五、 無正側式用筆,適用於字徑較大的字,也適用於所有書體的用筆,無需轉換。如由楷書轉換到『行』、『草』等。

六、 重置『臥筆點』、『斷豎』及去掉『懸針豎』和『撇』這些帶『尖』的筆畫。理由如下:

1、『臥筆點』和『順筆點』是兩個概念完全不同的名詞。其用筆方法也完全不同。『順筆點』是傳統的經典筆畫,但此『點』用在如『亠』、『宀』或行書『訁』旁這些由點而至橫向轉換時,就會帶來麻煩,因為它的重心在右下。我們可以想象或實驗,從右下這個重心點再轉換到橫向的起點這個過程,如果用傳統的『中鋒行筆』,毛筆的筆鋒重按之後,由於重心在右下不易瞬間恢復到中鋒再重新寫下一筆,且使筆氣不易連貫,但是,如果用臥鋒寫『臥筆點』,它的重心在左上,出鋒後無需調整筆鋒就能順勢接上前面的慣性。兩種方法做比較,就好比在羽毛球場上,兩腳踏實和兩腳半虛兩種步法,哪種啟動更快、更合理而不言自明一樣。同時,如『亠』、『宀』這種類似的結構,按傳統的寫法,『順筆點』雖然位置也在橫向的右邊,但『點』的重心在右下,它是通過點的重量或體積來平衡的,這樣,寫下一筆時啟動肯定慢,而按現在的寫法,『臥筆點』的重心卻在左上,它是通過一個點的接觸來平衡整個筆畫的,很明顯,『臥筆點』的使用在破壞平衡、重建平衡及用筆的轉換和筆勢的連續上優於『順筆點』。

2、『斷豎』代替『懸針豎』

漢字『懸針豎』的地位是令人尊敬的。因為它是這種漢字結構的『主筆』,它的位置一般只能是中間或右邊。問題是,如果漢字的字形變大以後,這種豎放在中間或右邊,就會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穩定感。然而,還沒有人用科學去實驗『懸針豎』究竟在多大的漢字裡出現,才不至於使人心理產生不穩定情緒。而『斷豎』就能避免這種視覺及心理的反應。『斷豎』顧名思義,結尾是『斷筆』,『斷筆』這種形狀只能出現在『側鋒』或『半側』用筆的動作之中(排筆除外),因為『筆毛』是『一條線』而不是一個『點』(半側式是一條線、中鋒是一個點),同時,『斷豎』的末端的斷筆是往左下方向收筆的。這樣收筆的優點在於,其一是破壞直豎線條上下形狀一樣的呆板,其二是將從上至下的筆勢在此集中,以便直接進入下一次的開始。因為是『斷筆』,所以,無需如『懸針豎』那樣重新起筆。在此過程中『斷筆』有如句子間的頓號或逗號,而『懸針豎』有如句號或歎號。這種用筆尤其在由楷書轉換成行書或草書的過程中,對於它的靈活應用,明顯比『懸針豎』有上下貫氣或造勢方面的優勢

3、『斷撇』取替傳統的『尖撇』。

『撇』的筆畫在一個字的左邊,或者一個複合字的左邊。這一筆書寫完以後,它不像『懸針豎』是一個字的最後一筆,它只是一個開始,後面肯定還有下一筆。因而,『撇』這樣位置的筆畫,必須在書寫該筆畫末尾有一個『勢能』的積累,以便被下一筆承接。而傳統的『尖撇』往往因為筆勢到此的衰減使下一筆承接不到或不夠這種『勢能』,在這一點上『斷撇』恰好補救了這個缺陷。『斷撇』實際上是『斷豎』的一種變體,只是長短、大小、方向不同而已。會運用『斷豎』那麼『斷撇』將迎刃而解。其優越於傳統『尖撇』的方面也不言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