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甘肅小夥用陶瓷來敘事,講述雲南的故事

這個甘肅小夥用陶瓷來敘事,講述雲南的故事

他用陶瓷敘事

文/楊建開 圖/受訪者供

從西北千里迢迢來雲南求學,走過雲南很多地方,看過雲南的風土民情,史隴鵬選擇用瓷上繪畫的方式來記錄下這些過程和經歷。

這個甘肅小夥用陶瓷來敘事,講述雲南的故事

釉上彩

“我的家鄉在甘肅,新石器時代的馬家窯文化就誕生在我們那裡。” 史隴鵬說,他的堂哥收集了很多彩陶,小時候他經常去堂哥收藏的瓶瓶罐罐。彩陶上充滿生命力的線條、圖案和顏色給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雖然不懂畫那些奇奇怪怪的紋飾作什麼用,但是就覺得好看,表現非常有力!”

後來, 史隴鵬考進西北民族大學學習中國畫,他這才瞭解了“彩陶”“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5000多年前祖先所製作的東西,回過頭來看真是太牛了!” 從小就喜歡陶藝的史隴鵬對陶土心嚮往之。

一次偶然的機會,史隴鵬在同學家看到一本《陶冶》,看到了雲南大學副教授吳白雨的作品。吳白雨,是雲南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他在建水陶研究與當代陶藝創作、民族民間工藝文化與當代設計研究等方面頗有建樹。

史隴鵬最終順利考入雲南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跟隨吳白雨老師學習陶藝。兩年多的時間裡,史隴鵬一邊尋找自己的學術研究方向,一邊接觸雲南的青花、建水陶、華寧陶、麗江永勝的釉上彩等。

這個甘肅小夥用陶瓷來敘事,講述雲南的故事

雲南的陶瓷類型很豐富,這其中,史隴鵬對永勝的釉上彩非常感興趣。“我在去麗江永勝窯考察的時候,發現永勝瓷器在雲南的陶瓷史中非常重要,它是景德鎮的釉上彩傳播到雲南以後,與雲南當地的本土文化相結合的一種非常有特徵的瓷繪語言。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永勝所生產的瓷器非常精美,周恩來總理曾攜帶60萬件永勝瓷器出訪緬甸。” 作為“雲南省日用陶瓷創新設計與人才培養服務中心”的主要成員之一,史隴鵬也希望能探索永勝釉上彩的當代表達。

史隴鵬逐步確立了自己的學術方向:釉上彩瓷繪研究與創作。此前學習中國畫的經歷,中國傳統的文人書畫的滋養,對於瓷上繪畫有非常大的幫助。

敘事學和陶瓷創作的融合

“離開西北之後,我對西北反而有了更深的認識。”史隴鵬說,從西北到雲南,長時間身處在異鄉,不同地域空間的差距,時間的流逝,生活方式的轉變,加之認識了來自天南海北的人,這些不同帶給我很多的觸動。“就像我們雲南大學的陶瓷創新設計研究中心,有來自遼寧、山東、河南、江西、內蒙古、湖南、四川等不同地方的同學,還有來自柬埔寨的國際交流生和我一起學習雲南的工藝美術。在跨地域文化交流中,給我帶來一種藝術上的思考,我對事物的重新認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史隴鵬坦言,這幾年他一直在思考,敘事學和陶瓷創作是否可以結合起來,將敘事學的方法和理論融入瓷繪創作中。在跟著導師吳白雨去玉溪、建水和通海的過程中,史隴鵬嘗試用瓷上繪畫這種方式來對這個中國傳統的瓷繪藝術進行一種新的學術探索。於是,我們就能看到他的系列作品,一個潔淨的瓷盤之上,眾多的元素組合敘述著,一個地方、一段時光,或是某個故事。

這個甘肅小夥用陶瓷來敘事,講述雲南的故事

這個甘肅小夥用陶瓷來敘事,講述雲南的故事

用繪畫來講述雲南

“我認為要為當代生活所服務,視覺語言一定要當代轉化,就被當代人的視覺審美認同和接受。”史隴鵬說,馬家窯文化裡,彩陶紋飾上最初是沒有視覺中心點的,但伴隨繪畫的發展,陶瓷受繪畫影響,每一件陶瓷都有一個視覺中心點,有時候是一個故事,有時候一個圖形。史隴鵬把這種主題性的故事或圖形解構,在構圖方式內容上、在色彩語言的表達上都有新的探索。史隴鵬喜歡用金色、銀色這類比較純的顏色,以一種裝飾性的圖形化、平面化的一種當代設計色彩式的語言,來記錄他感受到的生活。

這個甘肅小夥用陶瓷來敘事,講述雲南的故事

這個甘肅小夥用陶瓷來敘事,講述雲南的故事

這個甘肅小夥用陶瓷來敘事,講述雲南的故事

吳白雨看來,史隴鵬身上有著西北漢子堅定蓬勃的生命動力,也有著雲南陶瓷豐富而具體的樸率風格。“史隴鵬的藝術創作道路以敘事性瓷繪的當代表達為切口,並與個人情感化的形色語言熔於一體,這是難能可貴的學術探索,也是當代瓷繪藝術創作的有效路徑。”

史隴鵬的瓷上繪畫,亦是他用繪畫來講述對雲南的感受。他和同學在建水成立了陶瓷工作室,幾乎每週都會抽時間進行創作。“我會一直做釉上彩的探索研究,與雲南產生關聯,讓人一看就知道是雲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