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甘肃小伙用陶瓷来叙事,讲述云南的故事

这个甘肃小伙用陶瓷来叙事,讲述云南的故事

他用陶瓷叙事

文/杨建开 图/受访者供

从西北千里迢迢来云南求学,走过云南很多地方,看过云南的风土民情,史陇鹏选择用瓷上绘画的方式来记录下这些过程和经历。

这个甘肃小伙用陶瓷来叙事,讲述云南的故事

釉上彩

“我的家乡在甘肃,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就诞生在我们那里。” 史陇鹏说,他的堂哥收集了很多彩陶,小时候他经常去堂哥收藏的瓶瓶罐罐。彩陶上充满生命力的线条、图案和颜色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虽然不懂画那些奇奇怪怪的纹饰作什么用,但是就觉得好看,表现非常有力!”

后来, 史陇鹏考进西北民族大学学习中国画,他这才了解了“彩陶”“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5000多年前祖先所制作的东西,回过头来看真是太牛了!” 从小就喜欢陶艺的史陇鹏对陶土心向往之。

一次偶然的机会,史陇鹏在同学家看到一本《陶冶》,看到了云南大学副教授吴白雨的作品。吴白雨,是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他在建水陶研究与当代陶艺创作、民族民间工艺文化与当代设计研究等方面颇有建树。

史陇鹏最终顺利考入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跟随吴白雨老师学习陶艺。两年多的时间里,史陇鹏一边寻找自己的学术研究方向,一边接触云南的青花、建水陶、华宁陶、丽江永胜的釉上彩等。

这个甘肃小伙用陶瓷来叙事,讲述云南的故事

云南的陶瓷类型很丰富,这其中,史陇鹏对永胜的釉上彩非常感兴趣。“我在去丽江永胜窑考察的时候,发现永胜瓷器在云南的陶瓷史中非常重要,它是景德镇的釉上彩传播到云南以后,与云南当地的本土文化相结合的一种非常有特征的瓷绘语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永胜所生产的瓷器非常精美,周恩来总理曾携带60万件永胜瓷器出访缅甸。” 作为“云南省日用陶瓷创新设计与人才培养服务中心”的主要成员之一,史陇鹏也希望能探索永胜釉上彩的当代表达。

史陇鹏逐步确立了自己的学术方向:釉上彩瓷绘研究与创作。此前学习中国画的经历,中国传统的文人书画的滋养,对于瓷上绘画有非常大的帮助。

叙事学和陶瓷创作的融合

“离开西北之后,我对西北反而有了更深的认识。”史陇鹏说,从西北到云南,长时间身处在异乡,不同地域空间的差距,时间的流逝,生活方式的转变,加之认识了来自天南海北的人,这些不同带给我很多的触动。“就像我们云南大学的陶瓷创新设计研究中心,有来自辽宁、山东、河南、江西、内蒙古、湖南、四川等不同地方的同学,还有来自柬埔寨的国际交流生和我一起学习云南的工艺美术。在跨地域文化交流中,给我带来一种艺术上的思考,我对事物的重新认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史陇鹏坦言,这几年他一直在思考,叙事学和陶瓷创作是否可以结合起来,将叙事学的方法和理论融入瓷绘创作中。在跟着导师吴白雨去玉溪、建水和通海的过程中,史陇鹏尝试用瓷上绘画这种方式来对这个中国传统的瓷绘艺术进行一种新的学术探索。于是,我们就能看到他的系列作品,一个洁净的瓷盘之上,众多的元素组合叙述着,一个地方、一段时光,或是某个故事。

这个甘肃小伙用陶瓷来叙事,讲述云南的故事

这个甘肃小伙用陶瓷来叙事,讲述云南的故事

用绘画来讲述云南

“我认为要为当代生活所服务,视觉语言一定要当代转化,就被当代人的视觉审美认同和接受。”史陇鹏说,马家窑文化里,彩陶纹饰上最初是没有视觉中心点的,但伴随绘画的发展,陶瓷受绘画影响,每一件陶瓷都有一个视觉中心点,有时候是一个故事,有时候一个图形。史陇鹏把这种主题性的故事或图形解构,在构图方式内容上、在色彩语言的表达上都有新的探索。史陇鹏喜欢用金色、银色这类比较纯的颜色,以一种装饰性的图形化、平面化的一种当代设计色彩式的语言,来记录他感受到的生活。

这个甘肃小伙用陶瓷来叙事,讲述云南的故事

这个甘肃小伙用陶瓷来叙事,讲述云南的故事

这个甘肃小伙用陶瓷来叙事,讲述云南的故事

吴白雨看来,史陇鹏身上有着西北汉子坚定蓬勃的生命动力,也有着云南陶瓷丰富而具体的朴率风格。“史陇鹏的艺术创作道路以叙事性瓷绘的当代表达为切口,并与个人情感化的形色语言熔于一体,这是难能可贵的学术探索,也是当代瓷绘艺术创作的有效路径。”

史陇鹏的瓷上绘画,亦是他用绘画来讲述对云南的感受。他和同学在建水成立了陶瓷工作室,几乎每周都会抽时间进行创作。“我会一直做釉上彩的探索研究,与云南产生关联,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云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