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與他的《二泉映月》

相信只要是學過二胡的人,一定知道有首經典的曲子《二泉映月》。這首曲子很是受歡迎,入門學子喜歡演奏它,而功成一方的老藝術家也喜歡演奏它。 它究竟有何種魔力引得無數大家競相推崇?

阿炳與他的《二泉映月》

說道這裡,我們先說一下二胡這種樂器。有這麼一句俗語:三年笛子五年蕭,一把二胡拉斷腰;千年琵琶萬年箏,一把二胡拉一生。僅僅兩根弦便能演盡天下間悲歡離合,這需要何種的功力?

阿炳與他的《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一首意境深遠的二胡曲,是由我國民間音樂家華彥鈞(阿炳)的代表作。這首樂曲自始至終流露的是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思緒情感,作品展示了獨特的民間演奏技巧與風格,以及無與倫比的深邃意境,顯示了中國二胡藝術的獨特魅力,它拓寬了二胡藝術的表現力,曾獲“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作品獎”。

熟悉的樂曲,彷彿把我們帶入了山水秀麗的江蘇無錫:在我們的眼前,彷彿展現出惠山“天下第二泉”那美麗的景色。伴著泉水的湧動,這支婉轉的樂曲又彷彿在向我們講述著一個不平凡的故事。那到底是怎麼樣的故事,竟是如此的悲切。開始就像是一個人在漫不經心的閒嘮自己的人生,彷彿老電影中說書的那樣,慢慢的等觀眾到了之後,情緒開始變發生些微妙的變化,音符變得遲緩,很慢很慢,一下一下的,彷彿預示痛苦。然後下一段,痛苦的思緒來了,一陣一陣的,接連不斷,心開始顫抖。但是,生命至此,又該如何改變呢?一種無奈的情緒油然而生,不得不讓人心生悲愴。接下來,聲音沙啞不止,似是在與這命運在鬥爭。但人又該如何勝天?於是,聲音從沙啞起,慢慢又有了光澤,沉穩,像箇中年人開始回憶過去,但是回憶也是痛苦的。這裡的痛苦相比之前的痛苦是更加複雜的。下一段似乎有點嘲笑自己起來,一種通透後的自嘲。從敘事開始變為思考。彷彿是跳出圈外來看自己,認命又不完全認命,無可奈何之感,旋律百轉千回後,沒有繼續變得低沉,而是往清越激昂處去,像終於發生了一聲嘶吼。最後一部分,開始平緩起來,平平靜靜,曲終音未散,人走事未完。


阿炳與他的《二泉映月》

它的旋律發展,使用了中國民間的樂句首尾銜接,同音承遞的旋法,使音樂呈現出行雲流水般的起伏連綿的律動美感,彷彿是道不完的苦情話,流不完的辛酸淚,給人以“嘆人世之悽苦”,“獨愴然而涕下”之感。

阿炳與他的《二泉映月》

阿炳先生十五六歲時,已成為當地一名出色的樂師。而他三十四歲的時候,疾病使他雙目失明瞭。貧病交加的他,流落在街頭,生活極為艱苦。但他骨氣剛毅,從不乞求別人的施捨,而是以賣藝為生。他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瞎子阿炳。阿炳長期生活於社會的底層,有著鮮明的愛憎。

阿炳先生不再是一個人了,他是一個載體,他遊離於人間,歷經無數心酸事,看盡悲歡離合,感受著人世間最透徹的世態炎涼。如此的經歷才能成就獨一無二的《二泉映月》,無怪於日本著名天才指揮家小澤征爾先生說:《二泉映月》這首曲子應該跪著去聽的,站著聽和坐著聽都是對這首曲子不尊敬的。

阿炳與他的《二泉映月》

後記:閒暇時我們可以不僅可以玩遊戲,看電影,我們也可以安下心進入阿炳先生的音樂,聽聽《二泉映月》 ,細細品味他的故事,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