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立德人物|大師作家海明威,永遠的鋼鐵硬漢

在諾貝爾文學獎一百餘年的歷史中,得獎者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一鳴驚人,作家雖然缺乏知名度,作品也不見經傳,卻能突出重圍,勇奪桂冠。第二類頗有爭議,作傢俱有相當的名望和實力,獲獎與不獲獎都在情理之中。第三類則當之無愧,這樣的作家寥寥可數,但每一位都堪稱大師,他們在文學史上有所開創,他們的作品被視為經典,他們對於人類的影響恆久綿長。

LEAD立德人物|大師作家海明威,永遠的鋼鐵硬漢

海明威就屬於第三類作家,海明威於195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獎授獎詞這樣評價他:“因為他精通於敘事藝術,突出地表現在其近著《老人與海》之中,同時也因為他對當代文體風格之影響。”

LEAD立德人物|大師作家海明威,永遠的鋼鐵硬漢

一生經歷過無數槍林彈雨

海明威的經歷比他的文學創作要豐富的多。從某種意義上說,人們更願意談論他的生活。

1899年,海明威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郊區的奧克帕克。海明威的童年是幸福的,家庭自由民主的氣氛,居所周圍優美寧靜的自然環境,都幫助他個性健康的成長。唯一讓海明威耿耿於懷,不願回憶的事情是他的母親曾經把他打扮成女孩。

據海明威的姐姐馬塞利娜回憶,母親特別希望有一對雙胞胎,所以把他倆當作雙胞胎女孩來養,給兩人穿一樣的裙子,梳一樣的髮型,化一樣的妝容,甚至讓兩人玩一樣的娃娃。直到5歲時,海明威才恢復“男兒身”。對一輩子標榜“純爺們”,熱衷揮灑男性荷爾蒙的海明威而言,這簡直是段“黑歷史”。英國《每日郵報》就此披露了一個有趣的細節:成年後的海明威曾經再三與母親協商不要對別人說出這個童年秘密。

LEAD立德人物|大師作家海明威,永遠的鋼鐵硬漢

刺激與冒險是海明威一生的追求。1918 年,他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子彈數次與他擦肩而過。一般人在經歷過一兩次的生死體驗後往往變得謹慎而小心,海明威相反,生死體驗讓他感到愉悅,他開始頻繁追尋這樣的極致體驗。之後他既被頭髮怒的獅子抓得皮開肉綻,也曾在船上摔成重傷。有人開玩笑稱他受過的傷比他旺盛的毛髮還要多。

海明威的旅行經歷也是許多作家夢寐以求卻不敢輕易嘗試的。他去過歐洲、非洲等世界許多艱險地區,異國情調和異域人民的生活百態為他的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而海明威身上這種富於開拓、勇於嘗試、輕視死亡的精神深深契合著美國人的價值觀,許多美國年輕人視他為精神偶像。

LEAD立德人物|大師作家海明威,永遠的鋼鐵硬漢

一個人不能被打敗

海明威最富盛名的作品是《老人與海》。在這篇中篇小說中,海明威塑造了一個文學史上的經典形象:漁夫聖地亞哥。老漁夫聖地亞哥孤身一人出海捕魚,在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武器的情況下,與一條巨魚搏鬥兩天兩夜,最終憑藉毅力戰勝了它,將它拴在船邊。許多鯊魚前來搶奪他的戰利品,他一一殺死鯊魚,可最後巨魚也只剩下了一副魚骨頭。

老漁夫的形象有著海明威本人的自傳色彩。海明威年輕時爭強好勝,絕不服軟。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的精力和創造力也隨之衰減,但他始終沒有失去希望和自信,他堅信一個人的意志能戰勝所有事物。老漁夫就是他向時間和生命扔過去的宣戰書。

LEAD立德人物|大師作家海明威,永遠的鋼鐵硬漢

海明威一生都在征服。他拒絕任何不可能,他相信他可以做到任何事。他既是一流的獵手,也是頂尖的垂釣運動愛好者,他既有不錯的拳擊能力,也是一名稱職的救護車司機。

LEAD立德人物|大師作家海明威,永遠的鋼鐵硬漢

好作品要刪掉多餘的部分

海明威信奉好的作品一定得刪掉多餘的部分,一個句子的分量要直到刪無可刪時才能衡量。但這並不意味著簡短的句子就好寫,用簡短的語言精準而深刻地表現內容要更為困難。海明威在一次採訪中談及他的創作,他說他每天總是把停筆之前的稿子修改一遍。全文完成之後,再改一遍。說到《永別了,武器》的結尾時他感慨萬分,因為小說的最後一頁足足改了三十九次他才滿意。

為了尋找一個準確的字眼,海明威有時得花費好幾天時間。為寫好一篇文章,他一天得耗費好幾支鉛筆。正是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他的小說語言才會在一種特殊的節奏中生髮出無窮的意味。海明威或許是最難挑出語言毛病的幾個作家之一,因為他對語言簡潔的要求已經達到一種極致。他的許多句子可用“不刊一字”來形容,改一字就遜色一分,意思也會偏離不少。

LEAD立德人物|大師作家海明威,永遠的鋼鐵硬漢

1931年,海明威出版了《午後之死》,並正式總結了自己的創作理念,提出了著名的“冰山原則”。即提倡文章只表現事物的八分之一,使作品充實而耐人尋味。這種形象的比喻,既引起了文學批評界的興趣,也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美學表現手法。許多後來的作家受此啟發,終生獲益。

大作家馬爾克斯是海明威的忠實粉絲。他曾說到海明威對自己的影響:“海明威是對我的寫作技巧影響最大的人——不僅是他的著作,還有他的寫作方法與技巧的驚人意識。”

馬爾克斯還回憶了第一次與海明威見面時的場景。馬爾克斯說我一眼就把他認出來了。我對著他喊:“大師。”海明威則像小孩子似地對我大叫:“再見,朋友!”那是他們相見的唯一時刻,是兩個大作家歷史性地會面,也是兩個時代的交錯。

我深信,當時年輕的馬爾克斯眼中看見的是文學的一個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