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公務員行測模擬練習:你偷過的懶,歲月會讓你加倍奉還

1.實際上霧霾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識別汙染源是有效治理大氣汙染至關重要的環節。對京津翼區域而言,認清區域內汙染源的共性及差別,有助於區域內地區_______地對汙染源進行綜合治理。

填入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因地制宜

B.正本清源

C.齊心協力

D.有的放矢

  下面是參考答案與解析。

上面這道公務員考試題目,是一道選詞填空題。本題錯誤率約為56.4%,答對了你就離“上岸”又近了一步。

【解析】正確答案:D

本題考查成語辨析。文段先指出識別汙染源是治理大氣汙染關鍵,接著指明具體要闡述的區域—京津冀區域,要認清其共性和差別,有助於區域內地區...,可知文段強調的是“認清區域汙染源的共性及差別,對於明確地,有目的地治理汙染源問題是有幫助的”,就像認準了目標射箭一樣,這裡填入有的放矢,符合語境。D項“有的放矢”比喻說話做事有針對性,即針對不同的汙染源進行治理。

B項 “正本清源”指從根本上加以整頓清理,C項“齊心協力”指認識一致,共同努力,均不能體現針對性的解決區域問題,排除。A項“因地制宜”指根據各地具體情況,制定適宜的辦法,是迷惑項。但文段僅解決京津冀地區,並無其他地區的對比,差別在於汙染源的不同,故可排除。故最優答案為D。

2.首因效應也叫第一印象效應,是指個體在社會認知過程中,通過“第一印象”最先輸入的信息對客體以後的認知產生的影響作用。

下列選項符合首因效應的是:

A.物以類聚

B.削足適履

C.惡人先告狀

D.一俊遮百醜

下面是參考答案與解析

上面這道公務員考試題目,是一道定義判斷題。本題錯誤率約為78.76%,答對了你就離“上岸”又近了一步。

【解析】正確答案:C

A項錯誤:物以類聚是指同類的東西聚在一起。指壞人彼此臭味相投,勾結在一起。體現的是心理學的“投射效應”。B項錯誤:削足適履比喻不合理的牽就湊合或不顧具體條件,生搬硬套。體現的是心理學的“刻板效應”。C項正確:惡人先告狀指壞人或理虧的人,搶先去誣告別人,從而給有理的人造成不好的第一印象。體現的是“首因效應”。D項錯誤:一俊遮百醜是指一項美掩蓋了許多的醜陋,體現的是心理學的“光環效應”。故正確答案為C。

3.心理學家發現,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受到兩種基本需求的驅動:第一,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有種“一致性需求”,希望世界的運動符合我們的信仰、理念、態度、經驗和預期,即使現實與我們自身的預期不一致,我們也要改變外在的證據來使它符合我們內在的期望;第二,人類需要對外在環境產生一種控制感,我們不希望自己在現實面前無能為力、無所適從,我們需要找到某種自己能夠理解、控制、描述、解釋和預測的可能性。

心理學家的發現可以解釋下列哪一行為( )

A.在集體中容易產生從眾心理

B.在明知自己錯誤的情況下仍固執己見

C.喜歡用“陰謀論”解釋超越自己經驗之外的事物

D.在過於熟悉的環境中容易產生厭倦心理並試圖改變

  下面是參考答案與解析。

上面這道公務員考試題目,是一道言語理解題。本題錯誤率約為54.7%,答對了你就離“上岸”又近了一步。

【解析】C。文段闡述了人認識世界的兩種需求:“一致性需求”與“控制需求”。根據“我們需要找到某種自己能夠理解、控制、描述、解釋和預測的可能性”可知C項正確,人們喜歡“陰謀論”即自己能夠理解的理論來認識世界,符合文意。A、B、D三項既不屬於“一致性需求”也不屬於“控制需求”的範疇,排除。

4.圖靈測試是指測試者在與被測試者(一個人和一臺機器)隔開的情況下,通過一些裝置(如鍵盤)向被測試者隨意提問。問過一些問題後,如果被測試者有超過30%的答覆不能使測試者確定出哪個是人、哪個是機器,那麼這臺機器就通過了測試,並被認為具有人類智能。

根據上述定義,以下哪項中的測試一定通過了圖靈測試( )

A.對機器甲40%的答覆所有人都確認其為機器

B.對機器乙60%的答覆測試者能確認其為機器或人

C.對機器丙30%的答覆有90%的某小區居民確認其為機器

D.對機器丁30%的答覆有10%的某校大學生不能確認其為機器

  下面是參考答案與解析。

【解析】B。A項,剩下的60%情況不明,不知道是能確定為人,還是不能確定為人或機器,因此排除。B項,另外40%的答覆不能得到確認,符合定義,當選。C、D 兩項,另外70%答覆的情況不得而知,均不能確定是否通過了圖靈測試,均排除。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導致醫患關係的緊張和對立局面

B.形成了喧鬧和群體輿論衝突事件

C.異化成為群體對群體的譴責和喊話

D.造成了醫患之間矛盾的形成與擴散

  下面是參考答案與解析。

上面這道公務員考試題目,是一道言語理解題。本題錯誤率約為73.9%,答對了你就離“上岸”又近了一步。

【解析】C。橫線在文段中間,需要分析上下文。文段首句指出當前存在以藥養醫的現狀,接著論述以藥養醫引發的問題,即既損傷了醫生的利益,也損傷了患者的利益。尾句中的“其”代指橫線處,指出是醫患長期矛盾導致情緒爆發的結果。C項“群體對群體”指的是醫生與患者群體,“譴責和喊話”對應“情緒爆發”,“異化”一詞現用來形容事情發展偏離了其原來的樣子,故C項與前後文銜接恰當,且符合整個文段的語體風格,當選。

A項,“醫患關係的緊張和對立”不能體現“情緒瞬間爆發”這層含義,與後文對應不當,排除;B項,從語義上基本符合,但“喧鬧的”一詞相較於C項的用語顯得過於隨意,與文段的語體風格並不相符,排除;D項,醫患矛盾的“形成”並非兩件新聞造成的,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