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的實力怎麼樣?

與汝伴

合肥要崛起了! 高鐵、地位大提升,科研實力全國第三 合肥以後是萬億經濟的大城市 還是製造業大市、千萬級人口大市。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含金量有多大? 它被業內稱作 “科研皇冠上的明珠”! 是國家科技領域競爭的重要平臺, 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基礎平臺。 現在還有不少城市正在申報!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地位, 合肥將在全國更加提升一個層面!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預計中心將於2020年基本建成;2030年成為國際一流水平、面向國內外開放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我國科技長遠發展和創新型國家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量子信息技術 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正式貫通、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誕生…… 這些產自“合肥”的量子領域科研成果,贏得了世界矚目。 二、國家力捧,合肥要崛起了 高鐵、地位大提升! 國家對合肥的規劃,把合肥的戰略定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既是難得機遇,更是重大責任。 國家看好合肥,合肥也將趁勢崛起!

合肥城市職能:安徽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全國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現代服務業基地;區域旅遊會展、商貿物流、金融信息中心。合肥城市職能:安徽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全國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現代服務業基地;區域旅遊會展、商貿物流、金融信息中心。


未來5年合肥還要加入中國萬億GDP城市俱樂部! 按照目標,未來5年全市生產總值超過1.1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突破2萬美元,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和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


土土街

國家對合肥發展很重視,1月11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下稱《規劃》)印發。《規劃》指出,建設若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1月11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下稱《規劃》)印發。《規劃》指出,建設若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規劃》稱,在北京、上海、合肥等設施相對集聚的區域,建設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設施水平先進、多學科交叉融合、高端人才和機構匯聚、科研環境自由開放、運行機制靈活有效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此前的1月10日,安徽省發改委已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已正式獲批,成為繼上海之後第二個獲批的城市。

  科技黑馬

  合肥市委書記宋國權在1月10日的地方兩會上表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對於合肥意義非比尋常,有利於解決重大科學問題,提升知識創新能力,提供創新原動力;有利於整合創新資源,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催生變革性技術;有利於搭建從科學到技術、從技術到產業的轉化橋樑。

  合肥市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預計2016年全市生產總值6200億元、增長10%左右;財政收入完成1114.1億元、增長11.4%;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萬億大關。

  在科技創新方面,2016年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獲批建設;同時,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京滬幹線”合肥至上海段率先開通。

  另外,新型顯示、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等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全市GDP比重也在逐年增加。

  “如果落地,國家投入很可能是百億級,長遠看對提高科技競爭地位非常重要。”上述人士說。

  2020年中心基本建成

  安徽省發改委副主任吳勁松在上述發佈會上介紹,合肥之所以能獲得認可,與合肥在大科學裝置、學科建設、新興產業集群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基礎和優勢有很大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資本市場最熱的量子通信領域,最受矚目的科研團隊就是來自合肥的中科大團隊。

  2016年1月8日,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頒給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領銜的項目——“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

  另外合肥在當下另一個科技熱點人工智能領域也有黑馬,在2016年的錘子產品發佈會上,訊飛語音輸入法名聲大噪,很多人知道了合肥高新區的科大訊飛。

  目前,合肥各類研發機構達1000多家。其中,除量子通信研究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智能語音、磁約束核聚變、功能材料等領域也具有重要的國際影響力。

  安徽省發改委主任張韶春在接受安徽媒體採訪時透露,接下來將首先成立理事會,制定相關章程,設立管理部門,建立推進機制和管理制度。同時,推進新建大科學裝置的開工建設,在科研管理、高端創新人才引進、科研人員激勵機制等方面也會進行探索。

  張韶春介紹,按照計劃,到2020 年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將基本建成。

  安徽省經濟研究院區域所所長徐振宇認為,安徽合肥等地區還需要爭取國家長遠一些的規劃,比如量子通信領域這類跨時代的科研領域


永恆冷眸

首先有好多人說合肥是吸血鬼,那是因為他們太無知了,如果不集中資源發展合肥,蚌埠 蕪湖就能發展好,只有集中資源發展合肥,合肥才能躋身大城市的行列。如果把資源分散,安徽更沒指望了,但是現在不同了,合肥及其其他好幾個城市已經躋身長三角了(這可不是都能進的,要有實力和潛力)。記住,平均主義只會造成更大的落後。區域需要培育領頭羊,只有合肥發展好了,安徽有了領頭城市才會更強大,其次合肥雖然經濟落後一點,但是教育呀醫療各方都還是不錯的,合肥現在已經有一定會的實力了,以後也一點會是一個潛力股,合肥加油(ง •̀_•́)ง






顛覆初心2

合肥的實力怎麼樣?安徽城史來回答。

我喜歡關注一些城市的發展情況,而且在合肥呆了兩年了。合肥的發展都看在眼裡,合肥作為一個新興的省會城市,在最近幾年的城市發展中是一匹黑馬,但是談及實力,合肥的綜合實力還是不夠強。

與南京、武漢等老牌城市來比,顯然可比性不大,無論怎麼比都會招黑。就拿武漢來說,民國就是全國排面靠前的大都市。武漢的教育資源是合肥現在比不了的,武大、華中科技大等都是全國名校,而合肥去除中科大,合工大,其他大學都鮮少進入百強。



在gdp方面,2017年,武漢萬億,合肥才7000多億,武漢也擁有成熟的工業系統,合肥還在發展階段。但是合肥也有自身的長處,在高新科技方面,合肥擁有很強的綜合實力,這是很突出的優點。

再拿新興城市鄭州來比,合肥的優勢也不是太明顯。鄭州因鐵路而興,與合肥發展的時間相當。在《2017中心城市發展年度報告》城市綜合排名當中,鄭州以37.84排名第16位,合肥則以34.18排名第22位。去掉前面的省會城市,前面還有地級市佛山、寧波等,所以合肥的發展之路還有很長,任重而道遠。


合肥現在的綜合實力經過快速發展,得到了很大的增強,但是不要驕傲,因為你在發展的同時,其他城市也在發展,只有埋頭苦幹,踏實發展才是硬道理。


讀者對合肥的發展有什麼想說的,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和其他讀者溝通交流。

安徽城史,從另一個角度瞭解安徽城市的前世今生,更多精彩,關注安徽城史。


安徽城史

合肥目前的實力水準,怎麼說呢應該算是一個比較不錯的三線城市吧。如果強行吹二線,明顯還是有點太過了。

畢竟這個城市有比較大的地理位置劣勢,周圍沒有長江,交通方面並不算特別發達。而且合肥的特點不算明確,你很難在提到合肥的時候,想到這兒有什麼特點。

所以說,整體而言就是一所非常普通的城市。儘管目前國家政策方面可能有所傾斜,但也不至於有什麼威脅到南京杭州的實力,跟長沙比可能也要稍微差一些。或許跟南昌差不多水準。

整體情況說完了,來介紹一下相對具體的優缺點吧。

優點方面:有中科大這所全國聞名的大學,這一點比起南昌、長沙甚至於武漢,都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可能很多人說中科大並不算是合肥專屬的學校,但是以科大訊飛和各類科大系的表現來說,至少對合肥的經濟發展是提供了很多幫助的。

環境方面相比較北方城市也是比較好的。10年前的時候合肥的空氣質量幾乎能夠在全國排上號,近年來因為各方面的原因,也會遇到霧霾汙染的問題,但是從整體來說還不錯,不至於出現讓人覺得呼吸困難的情況。而且合肥的綠化做得也還算不錯。

同時,合肥不是一所排外的城市。我甚至於可以說,如果你到合肥的公司上班,那麼幾乎有一大半的人都是來自於外地。而且我從來沒聽說過老合肥人有任何討厭外地人的觀點。這一點比起很多大城市要好不少。北上廣的排外已經很嚴重了。

還有一點,如果說你本身就是合肥人,在合肥擁有自己的一套住房的話,那麼這所城市將特別適合你居住。各方面的硬件設施基本都已經到位,地鐵也開通了,娛樂項目一個不少,國際航班至少也能保證你去周圍的亞洲國家,離上海高鐵不過2小時。而且生活成本方面也比較低,老合肥人基本上都是優哉遊哉跟成都人差不多,下了班就去吃燒烤的。

接下來說缺點:

合肥人其實還是比較傳統,比較小城市保守主義的。在合肥最理想的工作無非是老師跟公務員,你要是家裡有個女兒在國企,絕對不擔心相親的問題。所以導致了合肥一些國企甚至於事業單位都特別搶手,沒關係根本進不去。

而保守主義也代表著各種複雜的關係網。如果你不是一個非常善於交際的人,那麼在合肥是很難有什麼事業上的突破。做各種事情都有可能需要找人幫忙才行。這種現象在大城市已經很少見了。

同時,合肥依然有著嚴重的重男輕女觀念。這在上一輩心中體現特別明顯。以我個人為例,我是比較想要一個女兒的,結果生了兒子,可是因為是兒子,上一輩都特別開心,明顯是重男輕女。甚至於還聽說過有的人要求兒子的女朋友必須生了兒子才領證,這種讓人匪夷所思的行為居然出現在21世紀,我有句真特麼腦殘不知道該不該說。

還是關係網的問題,在合肥,很多情況你要想在一個公司出人頭地,更多地還是看能否跟領導搞好關係。搞不好,要麼你就滾蛋,要麼就一輩子小職員,這種事情太常見的。而且因為追求人脈,合肥人做事情的效率非常差,相信當地人都有所體驗。

至於未來潛力方面,這就是一個嚴重問題了。我前面說如果在合肥有套房,那麼肯定會很滋潤。現在合肥本地人有錢的不要太多,豪車滿地跑的,你要是上街10分鐘,絕對能看到無數的BBA和至少一兩臺保時捷。但是這所城市之前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對外地人來說就非常殘酷了。

我剛才查了下,合肥12月新房均價 12223 元/m²。這個數字應該是包含了三縣一郊的。主流區域基本上是2萬+的樣子。哪怕以媒體的報道為準,說合肥人均工資在6000+,這要買房也是天方夜譚的事情吧。而如果說房價導致外地人大量流失,那麼這個城市光靠老合肥人還是很難有什麼成就,甚至於未來會淪為三線城市的末流。至於究竟如何呢?咱們慢慢看。


三叔侃侃

合肥算是近幾年發展勢頭很猛的城市,如果單單以房價來看的話還是有失偏頗的。

我是11年來到合肥讀研,當時過來的時候發現這個省會真的是太破了,公交車永遠是集滿了人,出租車永遠那麼難打,電動車到處亂跑,第一印象對其極其不好。

近幾年發展還是很快的,包括很多大型商場的開業,道路的綠化整修,公交車數量、線路增多,也有很多新能源車投入使用,出租車隨著滴滴,優步的普及也變得沒有以前那麼難打,近期第一條地鐵也開通了,總之這幾年合肥變化還是蠻大的,雖然和長三角都市群的其他城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但是不可否認它的發展。這些都是所有在合肥的人都能真實感受到的。

而像科研產業的投入,各地名校像清華附中,衡水中學等落戶合肥,各大品牌的生產工廠,物流中心落戶合肥,也是從另一方面說明了合肥以後的發展;四通八達的高鐵,這是國家層面的建設,合肥的交通樞紐地位也日漸重要。

雖然合肥目前的交通比較糟糕,城市的市政沒有那麼完善,房價對於工資來說有點居高,但我們要相信合肥以後的發展,一個城市的發展是漸進的過程,是除了自身優勢還有國家層面的支持,現在的合肥已經逐漸具備這種優勢,不管是三線還是二線,不管是大城市還是特大城市,居民最關心的是生活的水平和舒適度,這方面合肥還需要努力,真正成為一座有幸福感的城市。


INNO牙刷實驗室

根據各方面信息顯示顯示,合肥在最近十年發展惹人矚目,目前與長沙、武漢、鄭州的資金增速已經大幅領先全國城市平均水平呢,尤其是合肥達到了17.3%,根據規劃顯示,合肥未來有如下幾個方案可供參考發展:

方案一:

2030年,形成以新合肥為核心的皖中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巢湖水面力爭承辦具有國際知名度的水上體育運動會;四大工程修復巢湖生態

該方案以實施生態文明戰略、跨越式發展為目標,在長三角區域層面、新合肥市域層面、環巢湖地區層面三個層次展開。

在長三角區域層面,規劃立足於將新合肥建設成為長三角西部地區特大型中心城市為目標,強化新合肥作為安徽省省會的政治、經濟、文化職能。力爭在2030年,形成以新合肥為核心,包括馬鞍山、蕪湖、銅陵、六安、淮南等皖中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

在新合肥市域層面,規劃將合肥主城區建設成特大型區域中心城市,同時規劃巢湖市為地區中心,實施與合肥中心城區等高對接戰略。規劃以削減巢湖流域入湖汙染物為目的,實施部分產業向長豐、廬江境內流域以外地區轉移的策略,力爭將長豐、廬江建設成為以產業集群為支撐的新城。以新機場建設為契機,建設以信息電子、高端物流產業為重點的機場新城。在市域層面,規劃以軌道交通為手段,引導新城發展。

在環巢湖地區層面,規劃實施區域城鎮化發展策略,重點發展以生態物流業為支撐的三河古城新市鎮、以商務旅遊為支撐的中廟新市鎮、以現代農業為支撐的盛橋新市鎮。三河古城延續徽派建築風貌,建設成為全國性的旅遊目的地;中廟以儒釋道文化為內涵,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知名度的文化旅遊目的地;充分利用湯池、半湯的溫泉資源,建設具有國際知名度的溫泉旅遊目的地。巢湖水面宜開展水上休閒運動,力爭承辦具有國際知名度的水上體育運動會。

方案提出規劃必須以巢湖生態修復與保護為前提,為此需實施巢湖生態修復四大工程。

方案二:

合肥未來城市發展實施五大戰略;形成楓葉形空間發展形態;努力扮靚一座城、激活一湖水、沐浴三處泉、暢遊五座山;實施“合肥環湖新區”建設並上升為國家戰略工程

該方案將建議新合肥未來城市發展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工業強市戰略,東進出海戰略、合肥都市圈戰略和國際化戰略共5大戰略,近期建成長江三角洲地區新興現代化特大中心城市,中期建成國家區域中心城市,最終建成1000萬人的國際性大都市和環湖通江生態宜居城市。

合肥中心城區以建設合肥都市區為目標,繼續實施“141”城市空間發展戰略,按照“東拓北展,南控西進”的拓展方向,形成楓葉形空間發展形態,1個葉柄汲取巢湖營養、5大葉片支撐五大組團、6條主葉脈主導合肥空間拓展方向,楓葉形態代表新合肥的城市精神。

合肥應該實施“工業強市”、“旅遊活市”戰略,努力扮靚一座城、激活一湖水、沐浴三處泉、暢遊五座山,到2030年建成國家5A級景區12個,4A級景區32個,國家森林公園5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3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5個,建設極品生態旅遊景區2個,精品旅遊景區5個,形成5條精品旅遊線路,形成“一心融城、雙核交輝、四區協調、十景團引領”的旅遊開發總格局。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重點構築5大國家級自主創新高地,5類自主創新平臺,率先把合肥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國家智力密集區、國家科學創新城、智慧城和CEO城。

實施“生態立市”戰略,加強城市環境汙染綜合治理,實施清湖碧水工程和藍天白雲工程,改善巢湖水質和環境空氣質量,建設環巢湖溼地保護帶,做好環巢湖地區生態修復,實施生態調度與引江濟巢工程。

構建以公路、鐵路為主導、以內河航運和航空運輸為補充的陸路主導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為確保戰略規劃落到實處,重點啟動15大戰略工程,包括把“合肥環湖新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工程、下塘重型製造業加工基地工程、通江達海戰略通道工程、城際輕軌戰略紐帶工程、合肥組合港戰略出口工程、機場遷建與再利用工程、引江濟巢戰略工程、郯廬斷裂帶沿線地區戰略防禦工程、巢湖管理戰略工程、環湖各縣市退出對巢湖水域直接管轄工程等。

方案三:

打造江淮內河港群,加密高速公路網和軌道交通網絡;實施安瀾巢湖、活力巢湖、生態巢湖三大工程;辦中國巢湖世界水休閒博覽會

以“大湖城市、創新都會”為城市定位,該方案為合肥明確空間結構與佈局。大合肥區域聯動格局為一心一帶四軸,即以合肥主城為中心,強力打造合蕪馬城鎮密集帶,作為省域發展的脊樑,同時向淮南蚌埠、安慶銅陵、六安和滁州四個方向軸向發展,帶動皖南、皖北兩大板塊,對接南京都市圈,提高安徽在區域分工和市場資源配置的話語權和主動權。區域交通體系構建為升級兩港,加密兩網,實現2小時溝通長三角中心城市,半小時連接合肥經濟圈城市的目標。

通過“安瀾巢湖、活力巢湖、生態巢湖”三大標誌性工程,爭取使合肥成為國際淺水湖泊生態治理的示範。安瀾巢湖:包括主城區和重要園區防洪排澇、環湖大堤綜合整治、大型對江排洪泵站、主要支流疏浚、堤防加固等工程。活力巢湖:包括引江濟巢、引泉入城、江淮運河、灘地清水廊道、湖泊生態水位調控等工程。生態巢湖:包括汙染治理、河口溼地、生態岸線、防浪林臺、候鳥天堂、魚形小島、觀浪崖臺等工程。

對環巢湖旅遊發展,該方案策劃為“一會、一巢、七大主題項目、三大綜合體”工程(1173工程)。其核心吸引項目為一大盛會——中國巢湖世界水休閒博覽會,一座地標性創意建築——未來巢,七大水主題項目——水生態:巢湖國際溼地示範區;水運動:巢湖國際水運動公園;水遊樂:巢湖水嬉戲樂園;水師:1862淮軍水寨;水城:古巢州水下千年古城;水鄉:三河古鎮;水田:大圩創意農業休閒產業園。以及三大旅遊度假綜合體——創智新城科技度假綜合體,半湯溫泉科技養生綜合體,和濱湖新區RBD綜合體。


大臉汪星人

既然說是和強的省會城市作對比的話,那麼明顯就是北方的北京、天津等城市,但這個是明顯沒法比的,主要是政策方面的傾斜沒法比,但是對比北京周邊的省會城市比如石家莊還是可以一戰的,尤其是西北的許多省會城市,那些城市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實在是太難發展了。

相比於南方的省會城市,合肥就顯得捉襟見肘了,不說上海、深圳這些一線城市,也不說南京、杭州這些強省會城市,就連寧波、廈門這樣的非省會城市也比不了,不過這些主要是由於地理位置,所以才會比不了。

如果說實力相當的話,那麼就是南昌、昆明這些城市了吧,而且相比於這些城市,合肥的優勢還是有不少的,比如說中國科技大學這所985學校,雖然這所學校在安徽並沒有什麼招生優惠,但是背靠著這所學校,還是吸引了不少人才和資本的,比如說著名的科大創新,除了科大,還有本土的合肥工業大學和安徽大學,都是211,一個是教育部直屬的,一個是省屬的,而南昌和昆明只有一個省屬的211,自然是比不上合肥的。

再來說說缺點吧,最大的應該就是房價和工資不成比吧,合肥的房價真的是太高了,希望未來合肥的工資能漲上去。

什麼?要降房價?怎麼可能 ==


合肥美麗匯

個人感覺吧,如果靠一個省養活潛力巨大,當然是在房價跌下來時。如果讓合肥像南京,廣州,濟南那樣自力更生,我感覺它的潛力不如蕪湖和馬鞍山。純屬個人理解,合肥人不滿意就噴吧,畢竟沒有人願意說老家壞,喜歡自己的家鄉可以理解的


壯大蕭縣大帝國

在合肥每天都有耳目一新的消息出爐,它總是充滿驚喜,讓人期待,它擁有著獨一無二的發展潛力!

未來幾年,全亞洲都將羨慕合肥!因為合肥被國家盯上了,幾次被委以重任!

先是與杭州蘇州一起被定位為長三角Ⅰ型大城市,近日《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合肥又被著重點名是這次綱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比肩蘇杭合肥定位I型大城市

合肥乃至整個安徽正式進入“長三角城市群”成為核心成員

長江經濟帶規劃建設過程中,發揮上海、武漢、重慶等超大城市和南京、杭州、成都等特大城市引領作用,發揮合肥、南昌、長沙、貴陽、昆明等大城市對地區發展的核心帶動作用,加快發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培育一批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小城鎮。

此外,今年6月,《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發佈

規劃期為2016—2020年

遠期展望到2030年

將長三角城市群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在這份發展規劃中

咱大合肥多次被提及重要性,那真是呱呱叫!

規劃中合肥的定位是:

安徽的省會,全國區域中心城市

僅次於上海、南京的I型大城市

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現代製造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與南京、杭州並列長三角副中心城市

萬人口城市合肥2020年要形成860萬人的常住人口規模,2030年要達到1000萬人,成為千萬人口城市。

5年後的合肥,將會變成這樣...

東南西北都是地鐵

根據規劃,地鐵2號線2017年6月30日通車試運營、地鐵3號線預計2019年10月通車試運營、地鐵4號線2020年12月通車試運營……根據合肥市城市軌道交通的遠期規劃,合肥將建15條地鐵線!

吃喝玩樂一體化

如今,合肥商場一個接一個的開,最近新開的萬達文旅城、瑤海萬達,輻射整個安徽,老商圈也是早已突破單一的步行街商圈,天鵝湖、黃潛望、包河商圈一個接一個的不斷壯大!

旅行說走就走

合肥與全國22個省會城市有列車直達,其中到南京、濟南、武漢、廣州、杭州、長沙、成都、福州、南昌、鄭州、西安11個省會城市和北京、上海、天津、重慶4個直轄市有高鐵動車直達。

目前,合肥已依託高鐵形成1小時到南京、金寨、蚌埠、南陵;2小時到無錫、杭州、武漢、黃山、棗莊;3小時到上海、蘇州、岳陽、濟南、南通;4小時到北京、天津、長沙、南昌、福州、鄭州;5小時以上到廈門、成都、重慶、西安的旅遊經濟交通圈,經濟輻射的影響範圍進一步擴大。

作為安徽省第一大機場,國內目前最高飛行區等級的機場,合肥新橋機場目前擁有國內航線40多條,並先後開通了新加坡、韓國、日本、泰國等國際及港澳臺地區的定期和包機10條航線。在全省建設了25座城市候機樓,並即將獲批成為空港示範區。

出門滿眼都是綠色

作為首批三座中國國家園林城市之一,合肥“城在園中,園在城中,城園交融,渾然一體”的獨特城市園林風貌讓其他二線城市只能望其項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