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河南立炎黄二帝的塑像你怎么看?

盖中盖9527

近年来,随着中国实力增强,国内外对炎黄二帝的祭祀大典也非常热衷,而且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有些地方政府大举祭奠炎黄二帝的大旗,吸引了全球华人的目光,随着祭祀大典的规模越来越大,部分地区纷纷修建大型的炎黄二帝雕像,重整修墓,还没在宣扬自己和炎黄非常亲近,是炎黄故里等等,一方面增强对炎黄二帝的认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广作用,让炎黄子孙成为全球尊崇的民族!另一方面,区域文化的自我展现也是有利于对上古时期的追根溯源,但是希望各地要实事求是地宣扬不能言过其实!

我们所说的炎黄子孙,指的就是黄帝和炎帝,这是两个人,传说是两兄弟,他们在共同打败蚩尤以后,又发生了一场战争,也就是阪泉之战,黄帝收服了炎帝,两个部落统一,所以现在通用说法是黄帝与炎帝是华夏民族的始祖。

根据《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中国历史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但其生卒年限尚不得而知,相传是公元前两千多年。

这里记载的炎黄二帝诞生于姬水,姜水地区,这个地区,根据历朝历代的记载,大多都认为在陕西境内。据郦道元在条下引记载: 姜水 ,岐水出石桥山,东南流|……二川并逝,俱为一水,南与横水合,自下通得岐水之目,俗谓之小横水,亦或名之米流川。迳岐山西,又屈迳周城南,城在岐山之阳而近西,所谓居岐之阳也。非直因山致名,亦指水取称矣。又历周原下,北则中水乡成周聚,故曰有周也。水北,即岐山矣。昔秦盗食穆公马处也。岐山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

据此可知,大约就在陕西岐山附近。有根据明代李贤等人所撰《大明一统志》对姜氏城和姜水作了考证,在第三十四卷《凤翔府·古迹》中记载:“姜氏城:在宝鸡县南七里,城南有姜水。《帝王世纪》:母为有氏,有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感神龙首而生炎帝,即此”。也就是说确认在陕西境内无疑。

姬水是有熊氏轩辕黄帝的成长地,史籍记载黄帝以姬水成,曾长居姬水之滨,故以姬为姓。但这条河流在哪里?是有争议的,一般认为在河南境内。根据清顺治十六年《新郑县志》亦载:黄帝"生于轩辕丘,因名之。……国于有熊,故号有熊氏。长于姬水,又以姬为姓。"大体说是黄帝长在姬水。


古地名与现在地名不一样是很常见的,鉴于对姬水的争议,关于黄帝的归属也是豫陕二省居多,相争大可不必,所以此二省立雕像也无可厚非,相反也是传承文化的一部分。


朴易堂国学易学文化

从这件事情说明,河南政府也没忘了他们也是我炎黄子孙,华夏儿女之一。也没忘了根在三秦大地!

我们自称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那么这些词是从哪里来的呢?

“然神灵之育自西方来,以雍梁二州(陕西)为根本。宓牺生成纪,神农产姜水,黄帝宅桥山,是皆雍州之地。”

炎黄二帝来自“老家陕西”!

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了十集大型纪录片《中华文明》《曙光初照》中明确叙述:“华夏族的首领黄帝和他的另一位氏族兄弟炎帝的部落都是起源于中国西部的渭水流域,在华山脚下,人们终于找到了仰韶文化最初的源头。”“仰韶文化一支搬到了西安境内,今天这个地方叫半坡,是上古时期的伊甸园”!



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第三卷·上古时代》明确记述:“炎黄族属集团在传说中,炎黄部族最早发祥于渭水流域。”


徐旭生先生,生于河南省唐河县,是我国著名古史学家、考古学家、教育家,有“中国考古界拓荒者”之称。徐旭生关于华夏炎黄起源做过许多重要的论断,影响至今!其史学巨著《中国古史传说的时代》中叙述:

“大约华夏集团从陕西、甘肃一带的黄土原上,陆续东迁,走到现在河南、山东、河北连界大平原上,首先同土著的东夷集团相接触。始而相争,继而相安,血统与文化逐渐交互错杂”。



傅斯年名著《夷夏东西说》中论述:“三代及三代前,古族有东西二系,夏与周属西系,夷与商属东系。殷周间的剧烈变革“盖民族代兴之故”,是两个民族,两种文明之间的交替。源于陕西的华夏文明最终取代夷商文化,重振夏文化风气,从而成为中华文明的奠基者!”

以上可看出:华夏集团“周人”通过了对“殷商”发动统一战争,陕西的“华夏文明”最终取代了“殷商”后,才使得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华夏儿女”!





作为源自陕西的炎黄子孙、华夏儿女之一的河南政府,建立雕像来纪念自己的祖先,是一件好事情,我们没有必要来反对!

陕西!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心灵故乡!


大唐神都

看著名学者怎么说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0eea16862105b930fd36c39dd9a14c5f\

天道TD

近年来各地都开始注重环保,不断加大旅游产业的投入。旅游产业是个朝阳产业,当人们的物质水平到达一定水平时,这方面的需求就应运而生。如果人们主活还挣扎在生死线上,谁还去旅游?


投入旅游产业是一本万利的事情。一方面增加了收入,增加了就业,提高了GDP,另一方面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为后序当地其它产业争取到了无形的投资人,又为当地的地方官挣够了政绩。多方获益,何乐为不为?

为了这些原因,当地政府是大力配合旅游产业的投资人,为了拉来游客,无所不用其极!没景点,没有关系,有钢筋水泥造出景点。没历史典故,自己杜纂出典故。把八竿子扫不到的历史名人划入当地,反正谁也不知道这人生前到过哪里,我说到过,你也没法否认!尤其是历史中生平不详的历史名人更是无从考究,只要争取来游客,GDP提高了,一切都OK!



炎黄二帝是人文始祖,我先竖起雕像,看谁敢来毁掉?敢毁你就是背叛祖先,大逆不道!经营一段时间有了点名气,就可以招来当代名人为其歌功颂德,提高在全国的影响力,套路不可谓不深。


在这个提倡和谐共进,共同发展的今天,谁还敢再出异声?


行云流水1437995

卖票的话就买票看,不卖票就抬头看,还能怎么看?

炎黄二帝生在河南,是中华民族文明始祖,不仅是河南人,其实每一个地方中国人给他们塑像崇拜都无可厚非,至少总比那些佛像强吧!

炎帝神农氏出生于河南周口历山,“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用,以教万人。始教耕。故号神农氏。于是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又作五弦之瑟。教人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遂重八卦为六十四爻。”是华夏文明从狩猎走向农耕的一代伟人,在位120年,死后葬于湖南长沙。

黄帝轩辕氏,中国第一个完成各部落统一的君主,出生于河南新郑,老家却是河北张家口,葬在“上郡阳周桥山”据考证在今陕西境内。

所以说,只要是华夏所属之地,纪念炎黄二帝都是没毛病的,这是对祖先的尊重,对伟人的敬仰,比其它的那些神神叨叨毫无用处的塑像强多了!


三日轩主人

先不说炎黄二帝具体哪里人,单从他们立像的行为来看是对我们华夏文明的认同,尊重,发扬,值得鼓励。可以做成爱国教育基地,弘扬中华文化,凝聚名族向心力,应大加赞赏。



另在炎黄二帝来自哪里,自古众说纷纭,最权威说法是皇帝轩辕氏始于陕西,炎帝神农氏源于湖北。皇帝尚武,游牧于北方,武力强盛。炎帝善农,躬耕于南方,物产丰富。


微力无边

炎黄二帝塑像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北部三十公里之处的黄河风景名胜区向阳山上,二帝塑像背依邙山面向黄河。整个工程占地2816平方米,塑像整体高106米,所使用的石材为太行山真石。整个塑像工程由海内外华人华侨捐款和政府投资及招商引资共计1.8亿人民币,自1987年开始筹备于2007年建成历时二十年,是为代表中华民族之创始、之和谐、之统一。


郑州北部的新郑市在上古时期称为“有熊”,第八代轩辕皇帝在此建都。此后黄帝带领先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根基。所以新郑被称为“黄帝故里”。

为了纪念黄帝功德,人们在轩辕丘上建造了轩辕庙,此后历代都有修复。

至于炎帝故里,目前有争议的地方有六处,分别是:陕西宝鸡、湖南会同县、湖南株洲、湖北随州、山西高平、河南拓城。

相传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将炎黄二帝雕塑在一起也是因为二帝被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singluar先生

文明河南办了很多事,比如说是修建了许多基督教堂、微博侮辱民族先圣等,不知道立炎黄二帝塑像啥意思。素质不是靠立个古人就有的,而是看具体做了哪些事情。顶多就吆喊,让更多的人去河南旅游吧?


崇儒

没有任何力证就说是炎黄故里,说到底就是2006年看中旅游产业,于是随便捏造个历史,搞出来的假古迹。












亲爹亲爹

造假,管他是不是先抢到手再说,这是河南立炎黄二帝塑像的真实意图。

其实炎黄二帝基本上都是在陕西宝鸡,陕北一带活动,繁衍生息,西安高陵的杨官寨遗址,临潼的姜寨遗址就是当时的都城,根本与现在的河南省没有关系。

河南省在历史文化方面摆的“乌龙”还少吗?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当地人的强项是啥?你知、我知、大家知。大家心里清楚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