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積食怎麼辦?

搖曳的浮木



寶寶積食,要先看寶寶精神狀態怎麼樣。

倘若一切都好,就是有些積食,具體表現為:大便乾結,口臭,肚子鼓鼓,不好好吃飯等等,我會給他喂1-2天的“王氏保赤丸”,按照月齡不同用量不一樣的。

事實上,我基本上一旦發現寶寶有積食的狀態,就會立即給他喂這款藥。但不會說寶寶狀態正常,也給他吃保赤丸。

說實話這款藥還是比較有爭議的,爭議的原因就是這款藥裡的成分為大寒大熱相中和之物。我個人覺得偶爾為之以及對症入藥蠻好,但長期用來調節身體,就大可不必了。



除卻用藥之外,媽媽能夠每天幫助寶寶做相關推拿,也可以幫助寶寶適當緩解積食症狀。具體為:

1、捏脊。捏3~5遍,每晚1次。

2、揉中脘。胸中與肚臍連線的1/2處,每日兩次。

3、摩湧泉。足底心即是湧泉穴,旋轉按摩登30~50下,每日兩次。

4、揉腹部。按照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摩寶寶腹部30~50下,每日兩次。



百病積為先,因此對於寶寶來講,三分飢與寒,才是保平安的真諦啊!只是很多家長都是說到容易,道理也懂,做到太難!


沫沫的靜好歲月

2018年如期而至,隨著冬天的腳步一步步加深,來自春節的呼喚在每個人心中蠢蠢欲動。辛苦忙綠了一年終於可以歇一歇了,對於寶寶和爸媽來說都是一次難得的相處時光。如果春節沒有美食,會怎樣?

自從有了寶寶之後,不少粑粑麻麻們深刻意識到了“多吃”的壞處,所以平時謹小慎微,只有逢年過節才敢給孩子多吃點大魚大肉,什麼油炸帶魚、扣碗、紅燒肉...可是沒想到,寶寶嬌氣的脾胃卻支撐不起自己的胃口,吃時痛快,吃後痛苦。可是粑粑麻麻們,又怕孩子吃少了跟不上營養,吃多了消化不良,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積食症”?

肥胖=積食,消瘦≠積食?是真的嗎?

其實消瘦與肥胖對於積食來說並不是一個矛盾體,它們都是積食帶來的一種病症。一方面,寶寶吃多了,多餘的東西堆積在皮下,形成脂肪儲存起來,很容易造成寶寶肥胖;另一方面,積食影響寶寶脾胃,致使過多的痰溼存到皮下,氣血生化不足,從而出現營養不良的症狀,導致寶寶消瘦。

積食帶來的危害,遠遠不止這些。崔霞老師在愛幼科學說的節目現場為我們詳細講述了積食帶來的七種危害,竟然還有溼疹、外陰炎、腸繫膜淋巴結炎?!真是震驚到下巴都掉了!

既然積食的危害如此之大,那麼怎樣判斷寶寶患上了“積食症”呢?

首先,積食在西醫中也叫功能性消化不良,是餵養不當造成的,也稱為乳食過量,導致了食物堆積在胃裡。臨床上的病症表現為突然不愛吃飯、噁心嘔吐,嚴重的還會腹痛、肚子脹熱等。積食從程度上分為三個類型,分別是飲食停滯,積滯化熱和脾虛夾積。

預防寶寶積食小妙招:

一、要求家長在寶寶的餵養上一定要做到飲食均衡,葷素搭配,粗細搭配,不要一味吃一些高蛋白高熱量的飲食。

二、寶寶的脾胃功能跟成人沒法比,相對弱一些,所以一定要避免生冷。

三、無論是餵奶的孩子還是大孩子,都要遵守進食定量。要養成每天排便的習慣。

四、飲食要清淡,尤其是生病的寶寶,一定要吃清淡的飲食才助於消化。

五、運動必不可少,俗語說冬天動一動,少生一場病。還有鼓勵寶寶多咀嚼,由牙齒承擔的工作量不要交給胃,就可以減少胃的消化壓力。

下面這首兒歌送給各位寶寶,希望你們的童年都能充滿美食的香氣,希望每個寶寶都吃嘛嘛香!

小朋友,快成長,要靠飲食來保障。

早吃飽,午吃好,晚飯吃的精又少。

吃米飯,吃麵食,水果蔬菜也要吃。

少吃肉,少加鹽,吃些魚蝦肉和蛋。

少吃冷飲少吃糖,牛奶豆漿常喝上。

多喝開水多喝粥,食物消化順流流。

飲食多樣不挑食,細嚼慢嚥長身體。

吃飯不能亂說話,飯後散步助消化。

吃飯不能亂說話,飯後散步助消化。


大姨媽APP

小兒積食不用怕,全面細緻的食療,推拿來幫你!

老一輩溺愛孩子,總想給孩子最好的,變著花樣塞營養,

空閒時間也不忘給孩子吃水果,喂零食。

殊不知, 80%的小兒疾病都是因為積食!

吃得過多,或營養超標,超過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的最大限度。這時候很多食物不能被及時地消化吸收。這樣一來,它會損傷脾胃的功能,使消化吸收功能更差,因而形成積食。

常看曹老師文章的朋友都知道,脾胃一傷對身體各個位置的影響,會導致百病生!

那接下來與我一起看看積食會導致哪幾種主要疾病吧!

積食會導致咳嗽

也就是中醫上說的“食咳”。這在古代的醫書上有很多記載,比如《內經》:“食於胃,關於肺”;《醫學入門》:“食咳因積食生痰,痰氣衝胸腹滿者”;《脾胃論》:“脾虛肺最受病”。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積食過久,脾胃虛弱,日久就容易生痰,導致咳嗽不止。

積食會導致肺炎

積食傷脾→脾虛生痰→痰貯於肺→痰阻肺道→鬱久化熱、傷肺。你看那些得肺炎的孩子,大多身體都不是太好,這跟積食時間長有關。脾虛日久→土(脾)不生金(肺)→肺陰虧虛→陰虛內熱→子盜母氣→脾氣更虛。

積食會導致頭疼

最常見的表現是前額疼。中醫最大的優勢在於整體觀,前額屬脾胃,兩側屬肝膽,頭頂屬心肺,後腦屬腎。孩子前額疼,那就是脾胃出了問題。

積食會導致便秘

太飽傷脾”。太飽一方面可以理解為吃得太飽,也可以理解為腹脹、積食。所以,就會有:太飽傷脾→脾常不足→脾胃運化不及→積滯腸腑→積久化熱→積熱蘊結→腸道傳導失常→大便秘結不通。

積食會導致貧血

積食容易導致脾虛,而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積食時間久了,小孩子容易血虛。從西醫上說,孩子脾胃不好,就容易偏食厭食挑食,營養不均衡,時間長了就會貧血。

有的孩子積食後並沒有太明確的表現,所以家長們需參照以下描述看看孩子是否處於積食。

1、厭食,飯入口後久不呑,吃一頓飯要很長時間。

2、消化功能不好,容易腹脹、大便硬結或腹瀉。

3、免疫力低,經常反覆感冒、咳嗽,甚至肺炎。

4、煩躁易哭,難以入睡或睡不安寧,動則大汗淋漓或入睡汗多。

5、寶寶鼻樑兩側發青、舌苔又厚又白,還能聞到呼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生長不良,面黃瘦弱,小便短黃或清長,大便酸臭或溏薄。

最後來說說如何治積食:

摩腹法

從中醫上講,經過肚子的是脾經、肝經和腎經,通過摩腹可以達到調節肝、脾、腎三髒功能的作用,讓身體裡的“痰、水、溼、淤”的集聚自行散開。

具體操作:把四個手指併攏,放在他的肚子上。然後輕輕盤旋狀揉動,順時針36次,逆時針9次。順揉為清,逆揉為補。連續揉上30分鐘即可,對孩子的腸胃非常好。如果揉的時候孩子的肚子咕咕叫,說明出現了腸鳴音,或者孩子在排氣,家長不用緊張,這是正常現象。

捏脊法

注意:捏脊法適合5歲以下的孩子,這個方法沒有副作用,還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但要注意,孩子皮膚嬌嫩,推捏前,要在局部抹一些爽身粉或香油。

揉捏四指穴

四縫穴每隻手只有4個,因它位於掌心朝上,從食、中、無名、小指指尖朝下數,第二個關節的橫紋中央,故稱“四縫”。揉搓這8個穴位時,要有一定的力度。可用自己的大拇指指腹在上,食中指在下,沿著孩子的小手指,一直揉捏到食指,每個穴位揉40次左右.

溫馨提示:揉捏四縫穴配合捏脊,效果更好。

說說食療方法:

1.山楂水

將新鮮山楂洗淨,切成小塊,用小火燉煮3~4個小時,煮出湯色後,把山楂過濾掉,在湯中加冰糖喂寶寶喝。

2.薏米山藥粥

將薏米、山藥、小米適量一起熬粥食用,能祛溼健脾、滋陰養液,尤其適用於積食不消、吃飯不香、體重減輕、面黃肌瘦的孩子

3.麥芽梔子水

用麥芽、梔子煲水給孩子喝。用量方面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而定,例如1歲以下的寶寶,麥芽、梔子各6克,一到三歲的孩子可以各用9克。

4.炒雞內金

雞內金就是雞胗裡頭那層黃膜,自己在家吃雞的時候,可以把雞內金取下來,晾乾,焙乾,然後擀成粉,也可以直接到藥店買成品的雞內金。炒雞內金讓孩子吃,有化淤消積的作用,對於促進脾胃功能很有好處。

5.蘿蔔粥

功能:開胸順氣,健胃。對小兒消化不良,腹脹有療效。

做法:白蘿蔔1個,大米50克,糖適量。把白蘿蔔、大米分別洗淨。蘿蔔切片,先煮30分鐘,再加米同煮(不吃蘿蔔者可撈出蘿蔔後再加米)。煮至米爛湯稠,加紅糖適量,煮沸即可。

提示:白蘿蔔解毒生津、清肺化痰,平時加於肉湯或骨湯中也是很合適的。

正良說:

但是家長還是要注意消食藥物也不能當成保健品天天讓孩子吃,否則,就會損傷孩子的脾胃,引發或加重消化功能紊亂。

如需諮詢健康知識,請私信.

曹正良

中醫藥世家第五代傳人

從事臨床,預防,科研,教學48年,有著“神針,聖手”的稱號

被譽為“中華兒童神經系統疾病中西醫結合臨床診療帶頭人

特藉此平臺,與大家交流學習

每天分享一篇專業實用的健康知識,歡迎你的關注


曹正良育兒經

  1、中醫療法

  捏脊:讓寶寶趴在床上,夏日可脫去上衣,露出背部,沿寶寶脊椎兩旁二指處,用兩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從尾骶骨開始,將皮膚輕輕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頸部大椎穴,由下而上連續捏五六次為一組,捏第三次時,每捏三下須將皮膚向上方提起。此法最好堅持每日早晚各做一組。

  推脾土:脾土穴在大拇指的螺紋面(見圖下①),媽咪可用拇指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摩,每天1次,每次200下。

  揉板門:板門在大魚際隆起處(見下圖②),媽咪可用拇指順時針給寶寶揉推,每天1次,每次50下。

  摩腹:媽咪先搓熱手掌,然後順時針給寶慢慢按摩腹部30下左右。

  2、家庭護理

  吃點山楂當零食:適當吃些山楂及山楂製品,能促進胃液分泌,有消油膩,化內積,斂陰開胃的功效,可增加食慾,幫助消化。但山楂片含有較多的糖分,不能長期和過量食用。

  揉臍摩腹助消化:寶寶平躺在床上,家長以中指指腹或掌根揉按肚臍部位;也可以四指指腹放在寶寶的腹部,動作輕柔地做圓周運動,以促進腸蠕動,幫助寶寶消化。

  3、飲食調理

  一日三餐要稍微欠”一點,選擇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麵湯、麵條等,不吃油炸、膨化食品,少吃甚至不吃肉類食物,可適當吃些魚蝦。

  一旦寶寶的症狀沒緩解或有低燒時,要考慮用消食藥了。

  1、大便幹者:適合肥兒丸等,爛積丸等,幫助消積、化滯。

  2、內熱者(表現為嘴唇紅、睡覺煩躁、舌苔厚等);適合健兒清解液、寶寶清熱寧等,幫助消積、清熱。

  3、咳嗽者:適用寶寶消積止咳口服液等。

  4、嘔吐者:適合藿香正氣等。

  食療方:

  一、喝健脾湯水。媽咪可經常選用以下有助健脾的食材和藥材煲湯或煲粥給寶寶食用:白朮、土茯苓、雲苓、茨實、淮山(幹品)、太子參、元肉、紅棗、蟲草花、五指毛桃。

  注意:以上藥材、食材的使用分量均為10克,每次選用1-2種,加上魚或雞、豬骨、鵪鶉煲湯或煲粥均可。在高溫多雨的天氣裡,寶寶容易暑溼相夾,則可多選用炒扁豆煲湯。

  二、常喝谷芽麥芽水

  谷芽麥芽水作為日常飲料是個不錯的辦法。以谷芽、麥芽各15克,加水煮沸後小火再煮15分鐘即可。谷芽、麥芽(中藥店可以購買)是焦三仙”的二味主藥,有生髮胃氣,消食導滯的功效,且谷、麥是日常主食,以其胚芽煎水,氣味清淡宜人。

  三、山藥、蓮子多入粥

  山藥能健脾補肺,蓮子味甘甜,有補益脾胃,養心安神的作用。取山藥、蓮肉各10克,先行浸泡,100克粳米洗淨後用油、鹽醃好,上述三味以慢火熬成粥後調味食用。

  四、調味作料巧用陳皮


起跑線母嬰

積食,是中醫的病症,西醫認為是消化不良引起的病症,主要表現有腹脹腹痛、排便困難、口臭、食慾差、睡眠不好、噁心、嘔吐、發熱等。

消化不良的另一種說法是“積食”

消化不良,又叫“積食”。對寶寶來說,就是對某些特定的食物攝入過量了,超出了腸胃的消化能力。

對於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寶寶往往沒有自制力,會使勁吃,本來媽媽應該擔起阻攔的責任,但不少媽媽覺得應該讓寶寶吃個夠,殊不知,這不是愛,而是害了寶寶。

其實,寶寶每天吃的食物是多樣的。適量地吃,沒有問題,但同一種食物吃的非常多,超出了腸胃消化能力,就會導致寶寶積食。

提醒:
很多媽媽會問:怎麼觀察寶寶的舌苔?其實,在動態過程中觀察舌苔最好。如媽媽平時可以經常看看寶寶的舌苔,對寶寶平時狀態有一個瞭解。如果最近幾天發現寶寶舌苔突然比平時厚了,這種變化就很有判斷意義。

警惕!這些症狀說明寶寶積食了

口氣有異味:寶寶最近變化較大,可能是積食了。情況嚴重的寶寶還有嘔吐的情況,吐出來的都是酸臭的未消化物,也要考慮是否積食。

大便次數增多、有臭雞蛋味:如果寶寶大便次數增多,且每次黏膩不爽,甚至腹瀉,大便有腐敗的臭雞蛋味道,這種情況應考慮積食。

舌苔變厚:寶寶的舌苔中間變厚,有的是整個舌苔變得厚膩,有的是舌體中間出現一個硬幣大的一塊厚舌苔,要考慮是否積食了。

嘴唇突然變得很紅:寶寶的嘴唇突然變得很紅,像塗了口紅,這時應懷疑是積食化熱了。這種唇色的變化是一個動態過程,只有媽媽細心才能觀察到。

臉容易出現發紅的情況:往往寶寶右側的顴骨部容易出現發紅的情況,有的媽媽覺得是寶寶自己撓的,其實往往是積食導致的。

食慾紊亂:開始時寶寶吃不下食物,胃口不佳,但經過一段時間,胃中有熱,寶寶就會覺得肚子餓,但吃完又脹肚,很快又排洩出去了,也可能是出現積食了。

晚上睡覺不踏實:寶寶晚上睡覺翻來滾去,身體亂動,比較小的寶寶,在睡覺時還會哭鬧,這就是中醫說的“胃不和則臥不安”,很可能是積食引起的。

感冒後容易咽喉腫痛:肉吃多了會導致寶寶積食,只要感冒,就會引起咽喉部感染、各種扁桃體腫痛。

飯後肚子脹痛、腹瀉:如果寶寶吃完飯後,會肚子脹滿、不消化,然後就是肚子痛。腹瀉後肚子痛有所緩解,然後過一會兒再痛、再瀉,如此反覆,寶寶可能積食了。

積食的危害有哪些

很多媽媽光想著讓寶寶多吃,殊不知,寶寶吃得過多或營養過高,就會超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最大限度,出現積食。而積食的危害是巨大的。

積食與咳嗽

積食會導致咳嗽,因為五臟之間是相互聯繫的。“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如果寶寶積食過久,會導致脾胃虛弱,容易生痰。如果寶寶咳嗽不止,媽媽可以給他用一些消食和胃為主、肺胃同治的藥,如小兒健脾丸、小兒健胃糖漿等,可能有效果,不過建議媽媽遵醫囑。

積食與發熱

積食導致發熱,寶寶吃的食物停滯在體內,積滯時間長了就會化熱,熱蒸於內,寶寶體溫就上去了,出現面黃、腹脹、吐奶、大便酸臭異常等症狀。

積食與肺炎

積食導致肺炎,積食會傷脾,脾虛會生痰,痰貯於肺,痰阻肺道,鬱久化熱、傷肺,所以,肺炎的寶寶,把脾胃功能調理好了很重要。

積食與反覆呼吸道感染

積食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進而影響到肺。所以,積食的寶寶體表一受寒,就容易反覆呼吸道感染。

積食與咽炎

積食容易化火,寶寶容易因此得咽炎。中醫上給寶寶治咽炎,除了用解讀利咽的藥外,還會用一些清積清熱的藥,這樣咽炎容易好。

哪種情況下,寶寶積食要看醫生

1、積食引起嘔吐、腹瀉、便秘時。

2、積食伴有腹脹、腹痛。

3、積食引起手足發燒、煩躁不安、夜間哭鬧等症狀,且發熱超過38.5℃。

0~6個月寶寶積食

新生兒積食的症狀有哪些

1. 含著奶水不吞嚥,吃一次奶要很長時間。

2. 容易腹脹、腹瀉、大便乾結等。

3. 經常感冒、咳嗽,甚至發生肺炎。

4. 煩躁易哭,睡覺不安穩,常常盜汗。

5. 鼻樑兩側發青、舌苔又厚又白,還能聞到呼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生長不良,面黃瘦弱,小便短黃或清長,大便酸臭或溏薄。此外,寶寶積食會引起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厭食、腹脹、腹痛、口臭、手足發燒、皮色發黃、精神萎靡等症狀。

哺乳媽媽飲食要清淡,避免高蛋白飲食

對於哺乳媽媽來說,飲食宜清淡,可以喝些絲瓜湯、鯉魚湯等有利於乳汁分泌的食物。不宜過多飲用高蛋白食物,如豬蹄湯、母雞湯等,否則這些高蛋白會進入奶水中,寶寶吃了這樣的母乳就不容易消化,可能出現“積奶”的情況。

堅持母乳餵養可預防積食

母乳是寶寶最理想的食物,含有較多的脂肪酸的乳糖,鈣、磷比例適宜,容易被寶寶消化和吸收,能預防寶寶積食。

人工餵養寶寶,餵養過度、飲食不當易積食

正常情況下,媽媽應根據奶粉外包裝上的說明衝調奶粉。有些媽媽在給寶寶衝調奶粉時,總是有意無意地多加點奶粉,認為這樣寶寶營養攝入更多,還頂餓,晚上睡得更好。

殊不知,奶粉衝太濃往往會導致寶寶積食。

此外,餵奶後1小時左右,應給寶寶喂10毫升左右溫水。這能預防寶寶積食。

適當運動能緩解積食

寶寶進食30分鐘後,可以適當運動一下,以促進胃腸的消化和蠕動,對緩解寶寶積食有益。

小點的寶寶可以由媽媽卡住腋下在腿上蹦蹦、跳跳,大點的寶寶可以自行做一些喜愛的活動等。

6個月~6歲寶寶積食

堅持母乳餵養能預防積食

母乳是寶寶最理想的食物,不僅能提供豐富的營養,還容易被寶寶消化吸收,而且含有多種抗體。所以,堅持母乳餵養是最科學的餵養方法,也是避免寶寶產生積食的方法之一。

預防積食,添加輔食應適當

寶寶要多吃蔬菜、水果,適當增加米類、麵食。控制肉類、牛奶等高脂肪高蛋白飲食的攝入量,這些食物難以消化,會增加腸胃負擔,引起寶寶的積食。所以,應根據寶寶的月齡添加輔食。

過早或過晚添加輔食都不好

有的老年人認為寶寶兩到三個月就可以添加輔食,給寶寶喝米湯、菜汁,認為這樣長得更快。

添加輔食,是幫助嬰兒進行食物品種轉移的過程,使以乳類為主食的乳兒,逐漸過渡到以穀類為主食的幼兒。因此。添加輔食不能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按照月齡大小和實際需要來添加。

嬰兒一般在滿6個月之後開始添加輔食,加輔食的過程要遵循由稀到稠、由單一到多樣、由少到多、由細到粗的原則。如果輔食添加過早過快,寶寶還沒有開始接受一種食物,又開始添加新的東西,這樣會引起寶寶胃腸的不適應,導致食物消化不了,形成積滯。

有些媽媽感覺自己的母乳充足,就想多喂一段時間,推遲添加輔食的時間。

有些媽媽覺得添加輔食太麻煩,尤其剛開始添加輔食弄得一塌糊塗,乾脆把米粉、奶糊等裝進奶瓶讓寶寶喝,或者乾脆推遲添加輔食。

其實上面的做法都是不對的,因為過晚添加輔食會導致寶寶攝取不到足夠的營養素,尤其可能使寶寶缺鐵導致貧血,進而導致寶寶發育減緩。

積食原因不同,應對策略不同

寶寶吃豬肉過多積食喝些山楂水:山楂性微溫,味酸、甘,能開胃消食、化滯消積的功效,有利於緩解寶寶積食。

寶寶吃魚過多積食可以吃些水芹菜:水芹菜性寒,味甜,涼拌有助於增強脾胃功能。

寶寶吃牛肉過多積食喝梨汁或直接生吃梨:梨性涼,味甘、胃酸,對脾胃解熱有作用,有利於緩解寶寶積食。

寶寶吃麵食過多積食可以喝些麥芽水:麥芽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助消化的澱粉酶,能夠代替消化劑。

寶寶吃雞蛋過多積食可以適量吃大蒜:大蒜性溫,味辛,對脾臟和胃有作用,能促進體內的氣運循環,增強脾胃功能。

積食後應吃哪些食物

寶寶積食後,應吃些容易消化吸收且營養豐富的食物,如粥、面片等。還要多吃些促進消化的食物,如山楂雞內金粥、陳皮粥等。

注:山楂有健胃消食的功效,適合積食的寶寶食用。

循序漸進添加輔食

給寶寶添加輔食要注意循序漸進。堅持以下原則。

從少到多 + 從軟到硬 + 從細到粗

當寶寶6個月時,開始添加輔食。這時,除了母乳或配方奶粉外,還要給寶寶加一些米湯、迷糊、菜汁等。

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加,胃裡也有了澱粉酶,就可以適當地增加一些含鈣、維生素等較多輔食,如肝泥、水果泥、綠葉菜等。

吃得太多會導致積食咳嗽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自我控制力很差,看到自己喜歡的食物就會吃得太多,再加上不怎麼運動,停留在胃內的食物不易消化,會造成胃部“積食”。胃裡的胃酸、未消化食物等會反流到喉部,長期刺激下喉嚨就會有不適,進而出現咳嗽的情況。

為此,媽媽要控制好寶寶的食量,避免寶寶引起積食咳嗽。

避免寶寶餓了很久才吃輔食。
可以引導寶寶吃飯細嚼慢嚥。
可以給寶寶準備一些有嚼頭的輔食,如芹菜、紅薯乾等。
飯前可以讓寶寶喝些清淡的湯。

瓜簍子湯

薏米15克,桃仁(去皮尖)10克。將薏米、桃仁加2杯水,用小火煎至剩下八分即可。早上空腹服用。可以加適量白糖調味(1歲以內寶寶不能吃糖),幫助寶寶服用。此方法對脹滿不食、腸胃停滯、腹痛等有很好的療效。

晚上輔食最好清淡些,以免增加腸胃負擔

寶寶晚上吃得太晚、太膩、太飽,對腸胃都不利。因為晚上寶寶運動少,腸胃蠕動減慢,吃多了會增加腸胃負擔,不利於消化吸收。

所以,寶寶晚餐最好吃些清淡的食物,如粥、湯、素菜等。進餐時間最好在18點左右,且吃七八成飽即可。

此外,如果吃肉的話最好選擇脂肪含量低的雞、魚等。甜點、油炸食品儘量不要吃,蛋白質、脂肪類要少吃。

多讓寶寶到戶外運動

很多寶寶都是爺爺奶奶帶著,下樓不是很方便,這樣寶寶的戶外活動就少,吃得多不運動,長此以往,很容易積食。

所以,爺爺奶奶也要經常到寶寶到戶外活動,不要一吃飽就坐著或睡著。

對於小寶寶來說,可以多讓寶寶趴著,鼓勵寶寶多爬,能自己玩耍的,可以多跑跑、跳跳等,以促進寶寶腸胃蠕動,加速消食。

避免給寶寶濫用補藥

寶寶生病後,要按照醫囑用藥,尤其要慎用抗生素和激素類藥物,不要自作主張,隨便給寶寶吃藥,藥物當用則用,當停則停。

此外,不要動不動就給寶寶吃補藥或強化食物。對寶寶來說,一日三餐是最重要的營養來源。如果寶寶缺乏某種營養素,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補充,且儘量食補。

捏捏脊,健脾益胃,緩解積食

寶寶俯臥床上,媽媽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合作,從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捏起肌肉和皮膚,放開;再捏起肌肉和皮膚,再放開,不斷重讀。


緩解積食食譜推薦

材料:淮山藥50克,大米40克,薏米20克。

調料:白糖1克。

做法:

1、淮山藥去皮,洗淨,切片;大米洗淨,用水浸泡30分鐘;薏米洗淨,用水浸泡3小時。

2、將大米、薏米放入小鍋中,加適量水,以中火煮20分鐘,放淮山藥片,續煮5分鐘,放白糖攪勻即可。

注:對寶寶的好處:山藥能調理脾胃、滋陰養液,煮成粥能輔助治療寶寶積食。

山楂雞內金粥(健胃消滯) 適合年齡2歲以上

材料:生山楂1個,雞內金2克,大米50克。

調料:白糖1克。

做法:

1、山楂洗淨,去核,切片,雞內金研為粉末;大米洗淨,用水浸泡30分鐘。2、將山楂片、雞內金粉與大米一起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熬煮成粥,加白糖調味即可。

注:對寶寶的好處:山楂、雞內金都有健胃消食的功效,適合積食的寶寶食用。

最胖的豬豬女孩

小兒食積表現在不思飲食、腹脹、口臭、夜臥不安外,小兒汗多、磨牙、夜啼上,看到這些症狀,小兒推拿師就要考慮是不是食積的原因。

食積就是消化系統無法承受過量的食物導致,所以食積不需要用藥,飲食調節最重要,小兒推拿對於食積患兒也是優勢病種。

有的小兒推拿師會更多推薦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米湯。

厭食食積用四縫,順運八卦六腑通,板門脾胃清大腸,腹部按揉效果良。

所以我們臨床常用的手法有:

2、揉板門,板門為脾胃之門,上吐下瀉亦揉板門。

3、運內八卦。

4、清胃、清補脾、清大腸、退六腑。消化系統一清到底。

5、揉中脘、摩腹。

6、足三里。


積食主要是指小兒乳食過量,損傷脾胃,使乳食停滯於中焦所形成的胃腸疾患。多發生於嬰幼兒,主要表現為腹部脹滿、大便乾燥或酸臭、矢氣臭穢、噯氣酸腐、肚腹脹熱。食積日久,會造成小兒營養不良,影響生長髮育。

用我們通俗一點的話說,就是寶寶吃多了,消化不了!源源吃多了,不消化,像選西瓜一樣拍拍小肚子,我就發現肚皮硬硬的,還有沉悶的“砰砰”聲。如果源源積食的話,白天並不怎麼鬧,但是一到晚上總是鬧個不停。

細心的媽媽,如果發現寶寶晚上沒有原因的哭鬧,不睡覺,可以看看是不是積食。

2

應對積食最重要的一點:改變觀念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寶寶餓著得很少,大部分都是撐著不舒服的。所以媽媽們,在觀念上要改變,不要寶寶看到東西要吃,就覺得是寶寶餓,就讓寶寶吃,這樣是非常容易積食的。

雖然很多研究說,寶寶是知道飢飽的,但是寶寶的自制力差,看到好吃的都想往嘴裡放,哪怕肚子已經圓鼓鼓的。源源就是這樣的,看見吃的東西都想往嘴裡吃,如果不給的話,就會哭。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堅持住,很多家長尤其是爺爺奶奶那一輩的,所謂的隔代親,最見不得小傢伙哭,一哭就妥協,這樣寶寶很容易積食的。

不管是餵奶還是餵飯,一定要定時定量,其他時候,儘量做到少吃,如果實在拗不過寶寶,那就少吃,不能寶寶要吃多少就給多少。

另外就是母乳的寶寶,咪咪是寶寶最好的安撫劑,有時候寶寶哭鬧不是因為想吃奶,但是絕大部分哭鬧的寶寶,媽媽都能用吃奶給哄住,有的媽媽為了省事,寶寶一鬧就給吃奶,時間長了,寶寶就容易積食。

源源那時候就是這樣,一哭就給她吃咪咪,最後弄成一個小時就要吃一次母乳,哪怕她不餓,也要吃兩口才願意。這樣是不對的,寶寶老積食,我們一直給寶寶治積食,後期斷奶也特別困難。

所以,記住:寶寶哭鬧不要總是用奶解決,寶寶吃東西一定要定時定量!

3

多讓寶寶運動

寶寶會走以後,一定要讓寶寶多走多運動,不要因為寶寶走得慢或者怕碰著、怕髒等就老抱著寶寶,到了寶寶該走的時候,就要讓寶寶走,做家長的不能人為改變寶寶的發育進程。

寶寶不會走之前,更容易積食,因為運動量小。這個時候可以多讓寶寶爬爬,或者帶寶寶去游泳,現在寶寶游泳機構也是很多的。雖然有的人說小寶寶游泳戴脖圈不好,但是去游泳的小寶寶還是相當多的,源源從出生就一直堅持每週游泳一次,也沒有什麼不好的,反而玩水玩得很高興。

另外,就是哭也是一項運動,寶寶哭不僅可以鍛鍊肺活量,也可以發洩寶寶的一些負面情緒,所以有的時候,不要寶寶一哭,媽媽就慌得不得了。當然,寶寶生病或者有原因的哭鬧除外。

4

按摩消除積食

現在大一點的小區一般都有小兒按摩,源源常積食,帶她去按摩是我的首選。

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對寶寶的身體沒有副作用,一般剛剛積食的話,按摩一次到兩次,就有效果。但是如果積食比較嚴重的話,就不建議去按摩了,因為見效比較慢。

這種方法的缺點是:一般推拿按摩需要半個小時左右,這個時間還是比較長的,需要寶寶配合才能完成,如果寶寶不配合是很難完成的。媽媽可以選擇寶寶睡覺的時候來做按摩,一般做推拿按摩的時間是上午10點到11點比較好。

5

雞內金

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媽媽操作方便,只要從藥店把雞內金買回來,然後研磨碎了加入寶寶的輔食就可以了。

這種方法的缺點是:有的時候研磨顆粒大,寶寶是不吃的哦,說不定連那樣輔食都放入黑名單不吃了。

6

針灸

這種方法的好處是:針灸沒有什麼副作用,不用擔心對寶寶身體不好,並且見效很快。

缺點是:沒有寶寶不害怕的,雖然不疼(真的不疼,我讓人家在我手上紮了),但是小寶寶見到針都會害怕,是不會乖乖讓扎的。

7

化積口服液等

促進寶寶消化的有益生菌、化積口服液等,媽媽可以去藥店購買,這個效果也比較明顯,一般兩三天就有效果,但是如果寶寶不愛吃藥的話,喂藥也是一件麻煩事,尤其是還要一天三頓的喂。


輕輕愛淺淺笑520

對於寶寶積食,我家寶寶天天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天天積食後,天天媽很著急。其實對於餵養寶寶一定要堅持少食多餐的原則,從而避免寶寶積食。

那對於寶寶積食,有什麼好的辦法呢?

1、給寶寶喂些山楂水:媽媽可將山楂洗乾淨後切成小塊,放入燉鍋中小火煮熟,之後根據寶寶口味加些冰糖給寶寶適量服用。

2、給寶寶做些山藥粥:山藥有調補脾胃,滋陰養液的作用,對調節寶寶積食十分有益。

3、給寶寶做些白蘿蔔粥:白蘿蔔有順氣,健胃的作用。對調節小兒消化不良,腹脹特別有療效。媽媽給寶寶準備輔食時,不妨給寶寶準備一些白蘿蔔粥。

4、可以適當吃一些水果,來幫助消化,但一定要合理掌握量,不要吃的過多。

5、給寶寶捏脊:媽媽讓寶寶趴在床上,露出背部,沿寶寶脊椎兩旁二指處,用兩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從尾骶骨開始,將皮膚輕輕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頸部大椎穴,由下而上連續捏幾次即可。

6、給寶寶按摩腹部:媽媽可先搓熱手掌,然後順時針給寶寶慢慢按摩腹部數十下,最好早晚各做一次。

要想寶寶身體好,一日三餐別太飽,希望我的解答對你有用。


天天爸爸

寶寶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動,有時還會咬咬牙。所謂食不好,睡不安。

寶寶最近大開的胃口又縮小了,食慾明顯不振。

寶寶常說自己說肚子漲,肚子疼。

可以發現寶寶鼻樑兩側發青。舌苔白且厚。還能聞到呼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

如果你的寶寶有上述症狀,那就是積食的表現了。積食會引起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厭食、腹脹、腹痛、口臭、手足發燒、皮色發黃、精神萎靡等症狀。


四套方法何對付寶寶積食

1、按捏療法

捏脊:讓患兒面孔朝下平臥。家長以兩手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兩側,隨捏隨按,由下而上,再從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揉中脘:胸中與肚臍連線的二分之一處,即是中脘穴位。家長用手掌根旋轉按揉,每日兩次。

摩湧泉:足底心即是湧泉穴。家長以拇指壓按湧泉穴,旋轉按摩登30-50下,每日兩次。

2、運動療法

戶外運動:堅持讓孩子做戶外活動。天氣冷的話,可選擇太陽好,風輕的時候,每天讓孩子出去活動半小時到一小時。

飯後散步:吃完飯後,帶著寶寶溫和地散步半小時到一小時。

3、藥物療法

小兒化食丸:當寶寶貪食受涼後,引起肚腹脹滿,噁心嘔吐、煩躁口渴、舌苔黃厚、大便乾燥時,可服用小兒化食丸。

包裝:每丸1.5g。

用法:1歲以下每次服用1丸,每天2次,大於1歲每次服用2丸,每天2次。

小提示:要用開水溶化後服用。

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當寶寶因積食引起咳嗽、喉痰鳴、腹脹如鼓,不思飲食、口中有酸臭氣味時,可服用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

小提示:溫開水送服,二歲以上的寶寶可直接飲服。

4、飲食療法

糖炒山楂

功能:清肺、消食。尤其是對付吃肉過多引起的積食。

做法:取紅糖適量(如寶寶有發熱的症狀,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鍋用小火炒化(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適量,再炒5-6分鐘,聞到酸甜味即可。每頓飯後讓孩子吃一點。

白蘿蔔粥

功能:開胸順氣,健胃。 對小兒消化不良,腹脹有療效。

做法:白蘿蔔1個,大米50克,糖適量。把白蘿蔔、大米分別洗淨。蘿蔔切片,先煮30分鐘,再加米同煮(不吃蘿蔔者可撈出蘿蔔後再加米)。煮至米爛湯稠,加紅糖適量,煮沸即可。

白蘿蔔本就是清涼敗火的食物,我平時就經常單獨做湯給寶寶喝,但可能是因為味道的緣故,孩子並不愛吃,現在放在粥中,又加了紅糖,孩子愛吃多了。


向日葵之語

孩子積食,多數是因為吃的不易消化的食物過多,導致本身就虛弱的腸胃消化不了,造成積食。積食後孩子挺痛苦的,我家寶寶以前也經常積食。積食後會有低熱,一般不會超過38攝氏度,孩子精神不好,總想睡覺,有時候還會嘔吐,那真是吃什麼吐什麼,連喝水都會吐出來,孩子受罪,家長也跟著著急。這個時候不用太著急,如果孩子想睡就讓他睡覺就行,醒來餓了,就給他喝點小米粥,每次的量一定要少,沒有反應,可以多喝幾次孩子吐以後,會感到口渴,給孩子喝溫水,一定要小口小口的喝,一次喝兩口,過一會兒看看沒反應在給他喝兩口,一次絕對不能喝多了。孩子的自愈能力也很強,一般一天左右差不多就好咯,平時注意一點孩子的飲食,有空的時候可以學學捏脊,給孩子多捏捏,能夠增強孩子的脾胃功能,減少積食的發生。



還有一個是寶寶大便有時候幹有時候粘,我覺得跟他前一天吃的食物有關係,如果吃的肉類的多,就有粘的可能;如果喝水少就可能會幹,孩子的腸道調節還不是太完善,會特別明顯。

孩子會走了,消耗的也就多了,孩子差不多一歲多,這個時候其實已經過了生長最旺盛的時期,體重增長慢也是正常的,不用太擔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