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脾胃差,易積食,不想吃藥吃什麼好?

流光花色


小孩脾胃形態發育不成熟,多多少少都有“脾胃虛弱”的現象,不用慌。

調理脾胃是中藥的拿手好戲!一般有三個方法——中藥、食療、推拿。但是一般中藥味道重,孩子很難接受。我給孩子吃過兩次,第三次用糖哄著都沒用,醫生也說,一般都是不建議拿中藥的,飲食配合推拿即可。

一、飲食:清淡+內調

孩子脾胃不好,飲食要均衡,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小米、山藥、南瓜等對脾胃都很好。

平時注意補充多杆雙糖,避免出現腸胃蠕動無力和消化酶活性不足的現象,強健脾氣,緩解孩子消化不良、便秘、腹瀉等情況。

二、推拿:捏脊+摩腹


曾經的小小少年


如何發現寶寶積食

  • 寶寶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動,有時還會咬咬牙,所謂食不好,睡不安。

  • 寶寶最近大開的胃口又縮小了,食慾明顯不振。

  • 寶寶常說自己說肚子漲,肚子疼。

  • 可以發現寶寶鼻樑兩側發青。舌苔白且厚。

  • 還能聞到呼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

如果你的寶寶有上述症狀,那就是積食的表現了。積食會引起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厭食、腹脹、腹痛、口臭、手足發燒、皮色發黃、精神萎靡等症狀。

分享一套北醫推拿師推薦的按摩手法,可以有效緩解和預防寶寶積食問題,同時可增強寶寶的抵抗力,預防腹瀉等疾病

調理脾胃緩解積食的基本推拿方法

第一步 補脾經——改善消化功能、補氣血,提升寶寶的免疫力

脾經位置:拇指外側緣,自指尖至指根處。

操作方法:操作者用拇指指腹,沿著寶寶拇指外側,從指尖推向指根,反覆推300-500次。

第二步 掐揉四橫紋——調理小兒疳積

四橫紋位置:手掌面,食指至小指,4個手指的第一指間關節橫紋。

操作方法:操作者用拇指指尖,從寶寶的食指開始輕輕掐揉四橫紋,掐1下、揉3下,逐個手指操作,共做3~5遍。

第三步 順運內八卦——調理腹脹、嘔吐

內八卦位置:以手掌中心為圓心,以圓心至中指指根橫紋約 2/3 處為半徑,畫一圓圈,八卦穴即在此圓圈上。

操作方法:操作者用拇指面自乾向坎、運至兌為一遍,在運至離時輕輕而過,操作100次。

第四步 揉板門

板門穴位置:在手掌大魚際處。

操作方法:操作者用拇指或食指,在寶寶的大魚際處揉100次

第四步 如果寶寶存在消化不好,肚子總鼓鼓的,可能是積食了。

摩腹:用先把掌心搓熱,然後用整個手掌,沿順時針方向摩擦寶寶腹部的皮膚100次,注意動作要輕柔,做到“皮動肉不動”。

推脊:用食、中二指併攏,沿著寶寶脊柱從上向下直推5遍。


搞笑大典籍


如果孩子是暫時的脾胃消化不好,家長只需烹飪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給孩子吃,讓孩子的脾胃功能逐漸恢復。而如果孩子是脾胃虛弱或有胃內陰液不足的問題時,家長可以製作一些幫助補益脾胃、滋補陰液、促進消化的藥膳。

(一)如果孩子脾胃虛弱

(1)扁豆益胃飲

炒扁豆10g,黨參、玉竹、山楂各6g,烏梅3g,白糖適量。將以上的材料加水一起煮,直到扁豆已經煮熟時,把湯汁倒出,加入白糖即可飲用。可把湯汁當水飲用,每天煎煮1次,連續飲用1周。

(2)益脾餅

炒白朮30g,雞內金15g,紅棗200g,乾薑6g,麵粉500g,菜油、鹽適量。將炒白朮、乾薑加適量水一起煮,大火煮開後,再用小火燉20分鐘,將湯汁倒出200 ml,再將紅棗煮熟,把棗子撈出來去棗皮、棗核後壓出棗泥。將雞內金磨成細粉,與麵粉、鹽和勻,然後再加入棗泥,倒入熬出的湯汁揉成麵糰,放在鍋內烙成餅,即可食用。做好的餅每天在正餐時適當食用或者作為點心,連吃4周。

石斛飲示意圖

(二)如果孩子胃陰不足

(1)沙參燉肉

北沙參、玉竹、百合、幹山藥各15g,瘦豬肉50g。將豬肉洗淨、切塊,把藥材用紗布袋包好,和豬肉加水燉熟,加入適量的食鹽調味,飲湯食肉,連吃1周。

(2)石斛甘蔗飲

選用鮮石斛12g,北沙參15g,玉竹9 g,麥冬12 g,幹山藥10g,甘蔗汁250g。將前五味材料加適量水同煮,煮開後,再用小火燉20分鐘,取湯汁200 ml,合甘蔗汁攪勻。每次少量飲用,連喝I周。

專業醫學團隊解答,請點擊右上角關注“中醫育兒頭條號”!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下載“中醫智庫”App,獲取更多中醫知識、名家醫案、養生食療方

中醫育兒


孩子脾胃差,易積食的時候就是不想吃飯,這種情況應該長期調養,不能指望吃一次兩次藥就能根治。

孩子積食的症狀有:

  1. 舌苔變厚,有口氣;
  2. 鼻樑忽現青筋;
  3. 大便不成形,味臭;
  4. 孩子食慾不振;
  5. 睡覺是愛翻身,磨牙;
  6. 嘔吐、發燒、反覆咳嗽。
寶媽可以試試以下幾種方法:

一是小兒推拿。

手法如圖:

二是輔以食療。

寶媽可以去藥店買神曲,用開水隔水煎一碗湯,加冰糖給孩子服用,一天兩次,可以有效治療積食。神曲水加冰糖沒有濃重的藥味,可以很好地治療小兒積食。


三是使用小兒消食肚臍貼。

寶媽可以去藥店買小兒消食貼,貼在孩子肚子上,也很有效。

四是飲食要注意。

孩子日常的飲食要注意不能太硬,多食用軟爛的食物,教導孩子細嚼慢嚥,不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多食山楂等有助於消化的零食。

我是雙寶媽育兒經,兩孩媽媽,教育碩士,歡迎點右上角關注我,定期分享育兒心得。

雙寶媽育兒經


我家寶寶以前也是這樣,而且每次體檢都不達標,後來,我慢慢在飲食和按摩方面做了些努力,現在好多了,特分享給你做個參考。

當寶寶出現積食的症狀時,除了要清淡飲食,吃容易消化的粥,麵條等(我頭條號裡有許多關於健脾養胃的粥類做法,你可以去看看),家長還要採取一些安全無副作用的措施幫助寶寶消食,而小兒按摩就是其中最簡單方便,無副作用的方法。

下面介紹幾種寶寶積食後的按摩手法:

一、捏脊

捏脊不但有調陰陽,理氣血,和臟腑,通經絡的作用外,還健脾理肺,提高免疫力,減少呼吸系統感染,調理小兒積食的作用。

做法:兩手的拇指指腹和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指腹對應用力,捏住小兒脊柱兩側肌肉,母指在後,其他三指在前,三指向前捻動,母指隨之推動。每天一次,每次5~10遍。

二、揉板門穴


揉板門穴不但可以起到健脾和胃,消食導滯的作用,還可以解決寶寶脾胃蠕動慢,吸收功能差,胃動力不足的問題。

做法:用大拇指的指端揉板門2~3分鐘,力度適中,如果生病期間,則揉3~5分鐘。

三、運內八卦



運內八卦的作用和揉板門穴相似,也是健脾和胃,消食導滯的作用。

做法:在手掌所有肉肉鼓鼓的地方,以順時針方向運轉,力度要輕,劃過掌面後有一種酥酥癢癢的感覺。每天300~500次。

有時候感覺陽陽吃多了,我會按板門穴和運內八卦,幫助他消化,效果不錯。

四、按揉足三里



按揉足三里有健脾和胃,調理氣血,通絡導滯的作用,對小兒腹痛,腹脹,腹瀉,便秘等也有很好的療效。

足三里是人體的一個大穴,屬於四大長壽穴位之一。民間有“常揉足三里,像吃老母雞”的說法。所以可以經常給寶寶按按。

做法:足三里在寶寶外膝眼向下,寶寶四橫指下方。用拇指指腹按揉足三里2~3分鐘。



這套按摩手法,即使沒有出現積食的時候也可以使用,具有保健作用。我們都知道,是藥三分毒。當寶寶出現積食時,最好的辦法是通過食療(食療請看往期文章)和按摩的手法來達到消食的作用。寶寶身體棒棒的,家長省心,寶寶開心!


巧媽和孩子們


胃口差消化不好

寶寶不想吃藥,那得看什麼藥。有些藥確實是很難吃,不要說寶寶不想吃大人都不想吃。我家老三在七個月的時候就有21.5斤了,自從斷奶後轉吃奶粉和稀飯,到吃飯。體重直線下降了,原因是胃口不好,吃的也不多而且有一些菜吃了都消化不了。要不是拉肚子,要不就是便秘很是頭疼。


關鍵看成分和效果

有一種藥專門是用於,寶寶脾胃不好,不肯吃飯。重點來了,它的成分是什麼這個是關鍵。它的配方是淮山、山楂、雞內金、 川貝 這些都是屬於食物,而且這個藥也不苦,寶寶實在不肯吃,寶媽在喂藥的時候要有一個方法,寶寶可能第一次吃這個藥,你可以先給他吃一口或者是兩口,先給他熟悉一下這個味道。慢慢給他增加藥量,這樣寶寶比較容易接受。


嘗試過了才知道

只要他嘗試了,寶媽才能知道他是不是連這樣的味道也不能接受,說不定寶寶就接受了。如果寶媽自己去買藥的時候,也是儘量先買一盒,以免寶寶不吃造成浪費。在平時的飲食上要注意多吃些健脾開胃的食物, 寶寶積食可以經常給寶寶煮些應季蔬菜,對於不愛吃青菜的小朋友寶媽們可以煮些青菜湯給寶寶喝我在4月7號回答了關於寶寶不愛吃青菜的問題,寶媽們可以去哪裡找找答案。適量吃些應季水果然後再吃些蔬菜,平時注意補充水分。積食這個問題就很好解決,再不行就吃點益生菌。我家寶寶每天吃蔬菜水果就可以了,不會出現積食的情況,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找到屬於自己的寶寶最好的辦法。


我是福依媽媽,三個孩子的媽媽關注我分享更多的育兒經驗,記得關注哦!!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這個藥的名字了,我在這裡就不提了。如果不知道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或者發私信給我。


心雪蕊


“感冒發燒,打針輸液好多天了,燒是退了,可就是咳嗽、鼻涕一直都沒有好徹底,真難受”

“要不你試試看看中醫,吃中藥調理一下吧”

“不行啊,中藥太苦了,簡直喝不下”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苦惱,雖然相信中醫,雖然也想嘗試中藥,可是就是喝不慣中藥啊。很沒轍啊....

所以,今天我就想告訴你一件事,選擇中醫中藥治療疾病,可不是隻有吃藥這一種途徑哦,比如還可以:泡腳。

想想都好舒服,泡著腳就把疾病給治療了,生病要是都能這麼處理,那麼我都覺得生病是種享受。

泡腳時,藉助熱水的刺激,全身氣血會流動起來,同時皮膚也可以吸收藥物,從而到達治療的效果,過程中會有身體發熱的情況,所以泡腳多是針對寒證、或因為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疾病。

話不多說,教你幾招:

小兒篇:

風寒感冒了:症狀表現為打噴嚏、流清鼻涕、發熱、咳嗽、頭昏重、嘔吐、腹瀉等,可以藉助泡腳來微微發汗驅寒,症狀初起,不嚴重的常用的有:

艾葉泡腳,10g艾葉,水裡煮10分鐘,溫水泡腳10分鐘,微微出汗即停。

生薑泡腳:家裡廚房找一塊老薑,洗淨拍碎,水裡熬10分鐘,待溫度適合後泡腳。

蔥白泡腳:廚房裡沒有老薑,那就選幾顆帶須蔥白,切蔥頭帶蔥須,擱鍋裡熬幾分鐘,溫水泡腳(泡完後味肯定好,是不是都想啃幾口?)

藿香正氣水:直接熱水裡倒上兩瓶,如果症狀比較嚴重的,可以選擇中藥方劑:麻黃湯、桂枝湯這些成方都是可以的。如果找了醫生,藥實在喝不下,那就將開的藥熬了泡腳。

寒性體質的調理:症狀表現有怕冷、吃寒涼東西容易腹瀉、一吹風就感冒、大便總是稀溏、長犯鼻炎、哮喘,夜尿頻等,可以選擇艾葉泡腳、乾薑泡腳;或者玉屏風組合:黃芪、白朮、防風。

大人篇

大人除了以上的方式可以用之外,另外介紹幾種:

腳總是起水泡、有腳氣:艾葉+花椒;

腳皸裂、有骨刺:醋+白芍;

辨證有氣血阻滯的人:比如某些痛經的女性、腰腿痠疼的,靜脈曲張、身體總會出現淤斑的、四肢麻木等,可以選擇艾葉+紅花+當歸+白芍;

某些有風寒溼痺痛的:比較典型的有關節疼痛總是與季節變化有關,可以選擇艾葉+桑枝+乾薑;

虛火上炎的(但本質屬寒),表現為經常咽喉紅腫疼痛、牙齦疼痛,但是清熱藥吃了並沒有效果、急躁易怒:可以選擇鹽水泡腳;

通用篇

找醫生開的內服中藥,藥渣別扔了,藥渣都可以用來泡腳。物要盡其用。

情況比較複雜的,可以到中醫醫生處,把脈辨證後開處方泡腳。對於寒證、虛證泡腳的效果都比較好。

泡腳註意事項:

1.水溫要適宜。42-50度就可以了,尤其是小孩子皮膚嬌嫩,切不可因追求熱度而燙傷了。

2.泡腳時水要沒到小腿,小孩10分鐘左右就好,大人可以泡20-30分鐘。

3.小孩子足部發育尚未完全,不宜將泡腳作為調養每天泡。生病期間泡兩三天就可以停了。平時保健可以選擇節氣前後泡兩三天。

4.有心腦疾病的患者泡腳時要注意,如果有不適要及時停止。

5.泡腳多以睡前泡腳為宜(如果是治療急性感冒之類的疾病,則不拘時);

6.泡腳時如果有汗出,微汗即可,切忌大汗淋漓。


羊爸爸中醫育兒


寶寶脾胃差,容易積食,重在日常進行調理,那麼食療法是最好的選擇。而且現在白露節氣已過,代表著秋天要到了。相比於其他季節,此時寶寶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出現脾胃虛弱的症狀。大家經常說:秋季養生,那麼入秋後對寶寶的脾胃也要進行一些“養生”,保護好寶寶的脾胃不僅能讓寶寶胃口大開、吃嘛嘛香,還能提高抵抗力,讓寶寶順利的度過寒冷的冬季。


秋季健脾胃,沒有比食療更好的“養生”方法了,既能治秋涼,又能防秋燥,還能健脾胃,對寶寶身體大有好處。下面這兩個食療法,簡單易做,寶媽們要趕緊學起來!

1、山藥蓮子粥:

食材:蓮子30克,山藥80克,粳米50克,紅棗2個(根據口味添加)。

①將蓮子浸泡半小時後去皮及芯,山藥削皮後切片浸泡半小時,將粳米浸泡半小時,將紅棗去核後泡軟備用;

②將準備好的食材一起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水先使用大火將其煮開,然後轉為小火,慢慢的熬1個半小時左右即可出鍋。

注意在熬製過程中,要經常攪拌,防止粘鍋。

作用:山藥含有澱粉酶等,可健脾益胃、促進消化,蓮子可滋養補虛,紅棗食性平和,具有良好的補益作用,此粥對食慾不振的脾胃虛弱寶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2、麥冬沙參扁豆粥

食材:麥冬10克,沙參10克,扁豆15克,粳米50克。

將沙參、麥冬加水煮20分鐘,去渣取汁,此時加入粳米、扁豆共煮,待煮熟後可根據個人口味加入冰糖。

作用:麥冬能益胃生津,治療便秘,還能治療秋燥引起的咳嗽、吐痰,實在是一好物。沙參可用於肺燥陰虛、口渴舌幹、食慾不振等症。扁豆含有蛋白質、粗纖維、脂肪及多種維生素等成分,對於寶寶的生長髮育大有益處。粳米具有健脾胃、補中氣、養陰生津、固腸止瀉等作用,可用於脾胃虛弱、營養不良、病後體弱等病症。所以此粥營養全面,非常適合寶寶秋季“養生”。

秋季天氣漸涼,寶媽們除了用食療法給寶寶養脾胃,還要多注意給孩子添衣物、避免著涼等。如果大家覺得有幫助,歡迎大家收藏轉發呦~


善卡優媽媽幫


寶寶脾胃差,易積食,不想吃藥吃什麼好?這個問題元貞貞以中醫的營養學來回復你:

寶寶的脾胃是寶寶後天之生命線,“藥食同源”是最靠譜,萬無一失的方法!

1,【牛至】氣味辛,微苦,性涼;對於寶寶的氣阻食滯,腹脹腹瀉都適宜。食用方法簡單,洗淨——晾著——泡水,其實這些東西既使沒有腹脹,積食時候也是可以喝喝的自然味道。

如果,真不會做,可以去參考元貞貞的視頻教程的,效果自然是好的。

2,【一支箭】味苦入肝經,對於已經有脾胃明顯不妥的寶寶(小兒疳積)療愈非常名顯;處理方法可同牛至;服用方法:一支箭15克+使君子9克+雞內經9克,煮水喝就是;

3,【縮砂仁】氣味辛溫,澀,可以下氣,專療宿食不消;【白豆蔻】氣味辛溫,主療反胃,消谷下氣;【陳皮】辛溫,苦,ta的皮就像我們的肌肉,ta的宗眼像極了我們的毛孔,主療逆氣,利於水,利於谷的消化。

上圖ta們三者,既可單獨用,亦可聯用(當然聯用肯定是增加其功力呢!)

此外,世上沒有一招包治百病的——我們對於寶寶脾胃的保養也是多方面的,比如,“捏脊”——就是捏起來脊柱上面那層薄皮,從尾椎開始往起提,提到後頸

我是中藥房調劑元貞貞,酷愛專研《黃帝內經》——可以根據髒像(五臟表現出來的外部特徵),知道人是生理或病理階段,用飲食來調養生活,為想要健康的夥伴提供幫助!

關注元貞貞的頭條號,一起過活!祝福你平安,合十。


元貞貞


胃強脾弱的娃容易積食,就是平時食慾好,能吃,但不是每天都大便的情況。

現在大部分是吃肉太頻繁造成的積食,當然如果是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吃得過量也會積食。

積食了一般是食慾下降,甚至根本不吃,眼屎多且黃,鼻屎黃,一邊臉蛋紅,舌苔黃白厚或者白厚,有口臭,睡覺翻騰,踢被子,撅著屁股趴著睡,但肚子沒貼著床。大便或量少,或多日不大便,大便酸臭,燻人的臭,異於平常的臭。這基本上是因為食物堆積在腸胃沒被消化,產生了內熱,也就是中焦有熱,這個熱往上走的可能性就是眼屎或鼻屎黃,舌苔黃有口臭。嚴重的會有咳嗽,因為中焦的熱往上燻蒸到肺產生水汽,就只能藉助咳嗽排出去。

積食嚴重的適合就醫排積食,日常偶爾有小積食,娃的吃喝睡精神狀態都正常,只是拉不好的情況,可以喝兩天午時茶調理。如果積食伴奏外感的,要儘量趁早,在發現有噴嚏鼻涕,有口臭或大便偏少的情況,採取半食療措施可避免加重病情。

這個半食療措施就是蔥白淡豆豉水。選帶根鬚的蔥,根鬚的辣味也需要。摘取枯萎腐爛的根鬚,仔細清洗乾淨,跟切成段的蔥白防一起備用。淡豆豉是用豆子釀的,跟廚房用的鹹豆豉類似,只是釀製材料和工藝不同。淡豆豉屬於小中藥,同仁堂有售。2歲的娃用25克左右淡豆豉,加適量水大火燒開轉小火煮50分鐘,50分鐘後加大蔥根鬚和蔥段,繼續煮10分鐘關火。瀝出湯汁,分三次喝完,一次大約100一150毫升。如果要加糖最好加白糖,儘量少加。

喝蔥白淡豆豉水期間大便會拉得較好,也能發微汗解風寒,但只對初期有效,如果加重了,或者喝了兩三天不見好轉還是要就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