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非車險?

商車費改激起了車險經營的千層浪,原本平靜的水面,不止起了漣漪更是有點洶湧。財險行業多了凜冬的味道,進入了“年年都很難,今年特別難”的循環,各類主體紛紛探尋救贖之路。

車險作為“吃飯業務”,對於大多數中小公司來說,雖然舉步維艱,但出於分攤固定成本等的考慮,依然不可或缺;而非車險,則成為財產險企鍛造差異化經營能力以及新的利潤增長點的重要方向。守住車險陣營,加碼非車險業務似乎已是業內共識,甚至有公司主動收縮了車險業務。

交流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行業全險種增速17%,其中車險增速僅為7%,非車險業務增速卻高達37%,大有加速起飛之勢,其中,農業保險和健康險的業務增速更是超過了50%。

非車險快速發展,似乎帶給中小險企無限生機,但事實果真如此嗎?背水一戰中,中小險企又能否順利上演車險“大逃殺”?

車險 : 等不來的救贖

車險作為佔據財產險市場七成份額的第一大險種,一向是財產險公司的兵家必爭之地,但隨著商車費改的逐步深入,龍頭險企效益進一步顯現,中小險企則越發舉步維艱。

從市場份額來看,2016年至2018年一季度,老三家的車險市場份額從65.9%變為66.9%,呈逐步上升之勢。與之相對應的,則是中小公司市場份額的節節敗退。

下一站,非車險?

從盈利的角度來看,近幾年,老三家的車險承保利潤一般為行業承保利潤的兩倍,其它主體對行業利潤的貢獻均為負。車險市場上,中小險企“賠本賺吆喝”已經是常態。

非車險:異軍突起

車險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各類主體在堅守車險業務同時,紛紛將目光投向非車險領域。2017年,財產險行業全險種保費增速14%,其中,車險業務增速僅為10%,而非車險則以29%的市場份額拉動全險種增速提升近4個百分點,整體增速更是超過24%。非車險,儼然已經成為財產險企最重要的保費增長極。

2017年車險、非車險增速差異巨大

不過並非所有的非車險都在高歌猛進,從一份行業交流數據來看,非車財產險內部的結構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意外險、健康險、責任險、保證險都有較快發展,市場份額穩步提升。其中,保證險增速最快,高達106%;意健險次之,增速也達到了30%;責任險、特險增速均達到到了25%;家財險以及其他險種增速也均達到了20%以上;農險以及工程險也高於行業整體增速。

不過,傳統的財產險業務,尤其是與實體經濟密切相關的險種,如企財險、船貨險、信用險等發展速度偏慢,份額連年下降。

2017年財產險各險種保費增速與市場份額

下一站,非車險?

這些快速增長的非車險就是在車險市場中愈發邊緣化的廣大中小財產險公司的下一站?慧保天下選擇其中規模較大,同時增速較快的非車險種一一分析之。

保證保險:大象集體舞

保證保險已然成為行業保費增速最高的險種,2018年一季度,保費收入近160億元,同比增速達96%,不過,對於不同的險企而言,該險種的經營卻呈現冰火兩重天的格局。

一方面,大中型險企高歌猛進:大象們都嗅到了普惠金融藍海市場的味道,紛紛出手佈局,前八家中僅有國壽財險和中華聯合腳步偏慢。平安產險和大地保險承保利潤豐厚,尤其是大地保險的保證保險賠付率極低;陽光產險和太平財險處於承保虧損的狀況,但是依舊長期保持高速增長,市場份額堅守不讓。

另一方面,中小型保險公司望而卻步。保證保險與傳統的保險業務經營思路迥異,對風控能力要求極高,屬於非0即1非生即死的選擇題,償二代中對保證保險最低資本要求的基礎因子0.37~0.47也充分反映了險種的風險,加之浙商財險的大賠案一出,更使得中小型保險公司踟躕不前。

對於中小險企而言,在保證保險市場尋求突圍顯然相當困難。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老三家保證保險集中度為73%,老八家集中度更高達96%,留給市場其他主體的僅有6億元的份額,大部分又被眾安在線和中銀保險瓜分。

意健險:新增長點

意外險2017年保費收入突破300億元,同比增速27%,成為非車險業務中的一大亮點。不過昔日的盈利險種已是明日黃花蝶也愁,綜合成本率高達104%,老八家中僅有平安、太保和中華聯合實現了承保盈利。

不過在2017年意外險保費規模前十大公司中,我們還發現了眾安在線和泰康在線,兩家公司的意外險業務佔比分別為25%和58%,增速均翻倍。同為互聯網保險公司的易安財險意外險保費收入3.2億元,業務佔比也近四成。

不過,意外險的賠付率和費用率倒掛更甚車險,費用率為6、賠付率為4,論不道德產品,還有誰?從目前來看,意外險的費用率持續走高,很大程度是互聯網業務推高的結果。部分大流量的場景平臺,獅子大開口,費用率從95%一路奔100%而去,需要思考的是,沒有流量的保險公司一味追求互聯網大平臺引流到底是飲鴆止渴還是搶佔先機?

意外險之外,健康險2017年也實現保費收入近400億元,同比增速34%。不過財產險公司健康險業務承保虧損已是多年常態,前八家中,也只有大地保險和陽光產險實現了承保盈利。

對於有更多政府背景的險企而言,健康險或許是不錯的業務增長點。典型當如國元農險,2017年,其健康險保費收入達11億元,是其僅此於農業保險的第二大險種,體現了目前健康險業務的政策屬性明顯。

農險:競爭升級

2017年,車險和農險成為財產險行業承保盈利的兩個支柱,總保費規模接近480億元,同比增速也達到了15%,高於行業整體水平,而6個點的承保利潤率更是讓各主體垂涎三尺。

八大家中,人保和中華聯合的地位自然不可撼動,二者各自市場份額合計超過60%,但追趕者的腳步也令人生畏,太保產險和國壽財險2017年農險業務增速都接近50%,大地保險的農險業務更近乎翻倍。

2018年一季度,農險保費收入持續高增長態勢,行業農險保費收入增幅達42%,連人保老大哥的增幅都達到56%。在大公司拼搶農險經營資格和業務的背景下,農險專業公司的處境並不樂觀,國元農業、安華農業和安信農業的保費增幅都跌至個位數以下。以北部灣財險、泰山財險和紫金財險為代表的地方系保險公司則利用區域優勢,紛紛發力農險業務。

麥肯錫最近發佈的一份報告預測稱,與歐美髮達國家相比,中國農業保險總體的滲透率仍然非常低,2014年全球平均水平為1.20%,而中國農險僅為0.32%,其預測“市場規模5年內有望超過千億元人民幣”。市場前景誘人,但顯然也並非所有險企都可摘得果實。

2018年一季度農險前十大公司及其增速

下一站,非車險?

責任險:空間可期

近年來,責任險一直在快速發展,2017年,實現保費收入451億元,同比增長25%,不過同樣處於承保虧損狀態,2017年綜合成本率達到102%。其中,責任險保費收入超過5億元的公司中,除了八大家外,還有國泰財險、英大財險和美亞財險。

國泰財險2017年責任保險保費收入7.9億元,在公司整體業務中佔比超過六成,同期,車險業務增速為-33%,屬於主動收縮車險業務的典型公司。螞蟻金服入主之後,為公司注入了互聯網和科技的能力,以賬戶安全險為主力產品的責任保險和保證保險大幅增長,場景保險的滲透徹底轉變了該公司的基因。

美亞財險是傳統的非車險公司,刀槍棍棒都耍得有模有樣。2017年公司責任險保費收入2.8億元,實現了承保盈利。美亞的經營模式是打通各業務條線,以行業為對象提供一攬子風險解決方案,如製造業、零售業、建築工程業、能源業、物流運輸業等,方案中提供產品責任、僱主責任、財產保險、信用保險、意外險等多個險種。縱向切割行業,橫向組合險種,目標明確,有的放矢。

參考國際財產險行業的發展軌跡,治理類保險的崛起是必然趨勢,從我國目前責任保險的佔比來看,尚有巨大的發展空間。5月,《環境汙染強制責任保險管理辦法(草案)》已審議通過,各地陸續開展試點,預計未來責任險領域的需求將蓬勃發展,有可能成為財產險市場的一大藍海。

可惜,非車險也是巨頭的天下

從上面的分析不難發現,雖然諸多非車險種發展快速,但其對於中小險企也並不“友好”,非車險市場正如同車險市場一樣走向寡頭壟佔格局。

2018年一季度,前八家公司全險種的集中度已高達83%,留給其餘七十餘家公司的市場份額不足17%,無論是車險還是非車險,三大家、八大家都佔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

更悲催的是,即便是非車險領域,無論三大家和八大家,對市場份額的攫取力度也在明顯提速。

下一站,非車險?

對於廣大中小險企而言,為逃避車險領域龍頭險企的絞殺,簡單轉向非車險領域顯然並不足取,無論是車險還是非車險領域,龍頭險企的規模優勢都不容小覷。那些在政策型業務或股東業務中佔得一定優勢的險企之外,更廣大的中小險企要想立足,必須構建自身的核心能力。

以非車險為例,非車險經營講究的是沉穩、準確、兇狠,任何細微的失誤將導致滿盤皆輸,車險的大賠案和非車險的大賠案必須差了N個數量級,需要核保判斷、風控能力、防損防損、再保支持等多環節的技術沉澱。對於中小公司而言,借力優於養力,考驗拉力的時候到了,尤其是核保環節,或許一隻共享的、專業的核保核賠隊伍不失為最優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