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積食怎麼辦?這7招超有用!

粉哥導讀: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可營養需求又較高,基於這種情況,就很容易由於各種原因引發消化問題,比如積食,那麼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判斷寶寶是否積食?怎樣用簡單的方法改善寶寶積食的症狀呢?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寶寶積食怎麼辦?這7招超有用!

首先,說說積食,顧名思義,即是食物累積在寶寶的胃或腸道中。從中醫角度來講,積食是一種病症,主要原因是嬰幼兒乳食過量,損傷脾胃,導致乳食停滯於中焦,引發的一系列疾患。

通常除了乳食過量,引發積食的原因還有:

1. 脾胃受涼,影響消化

當寶寶脾胃受涼,或者不小心吃了涼食都會影響寶寶的消化功能,導致食物無法正常消化。

2. 睡前乳食,吃飽就睡

到了晚上,人體生物鐘和身體激素的調節,逐漸進入休眠狀態,消化系統的功能會逐漸減弱,因此睡前吃太多會對寶寶的消化能力造成負擔。

3. 過食不易消化的食物

媽媽們在餵養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輔食的添加進程,一般情況,4-6月開始添加輔食,從米粉開始,逐漸過渡到菜泥、水果泥、蛋黃泥等,8月後再添加肉末、肝泥等。添加原則一定是由稀到稠,由少到多,由細到粗。避免增加寶寶的消化負擔,造成積食等更嚴重的腸道問題。

那麼,說了半天,寶寶積食應該怎麼判斷呢?

經過臨床數不清的的案例證明,積食主要表現為食不能消化、噯氣酸餿、肚腹脹滿、大便乾燥或時干時稀、舌苔厚膩、脈滑。積滯日久化熱後,還可出現夜臥不寧、睡喜伏臥、輾轉反側、手足心熱、盜汗、排氣惡臭等症狀。

平時的溝通中我們發現,遇到這種情況,很多媽媽喜歡用偏方、食療、藥物等方式解決,看著寶寶食不能下嚥,自己卻束手無策,真是著急啊。因此,今天專門給大家找了這一套在家就能做的推拿方案,能有效幫助寶寶緩解積食,不僅對寶寶有用,大人積食也適用哦。

1.捏脊

讓寶寶面朝下平躺,家長用手指捏其脊柱兩側,大拇指與其它手指相對,向上捏起皮膚,兩手交替,沿脊柱自下向上、自上向下操作,每天晚上睡前可反覆進行10-15分鐘。

寶寶積食怎麼辦?這7招超有用!

2.揉腹

寶寶平臥,面部朝上,用掌腹或四指腹順時針按摩寶寶腹部,按摩時需有一定的滲透力,每天早晚二次,每次10-15分鐘。

寶寶積食怎麼辦?這7招超有用!

3.揉中脘穴

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肚臍以上五指四寸的位置,即中脘穴位。用手食指和中指指腹按揉此穴,每日早晚兩次,每次10分鐘。(五指最好是寶寶的五指寬)

寶寶積食怎麼辦?這7招超有用!

4.摩湧泉穴

足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的交點,即湧泉穴。用拇指指腹旋轉、按揉30-50下,每日早晚兩次。

寶寶積食怎麼辦?這7招超有用!

5. 下推七節骨

七節骨,又名七節。位於背部正中線,約第七胸椎處。向上推溫陽止瀉,並治脫肛;向下推治便秘等症,每日上推5-10分鐘。

寶寶積食怎麼辦?這7招超有用!

6.分腹陰陽

以雙手拇指沿肋弓邊緣,或自中脘至臍,向兩旁分推。主治腹痛腹脹,消化不良,噁心嘔吐等,每日分推5-10分鐘。

寶寶積食怎麼辦?這7招超有用!

7.揉板門

板門,又稱版門,位於掌面遠心腕橫紋上大小魚際之間,重按有痠麻感,為胃全息反應點。嚴重的積食也可用指甲掐,揉3掐1。空閒時間就可以幫寶寶揉一揉,對氣促、嘔脹、小腸寒氣等都有一定的效果,每次揉按3-5分鐘。

寶寶積食怎麼辦?這7招超有用!

操作時這五點需特別注意:

1.按摩力度要做到皮動肉不動,就是隻有皮膚動,皮下的脂肪和肌肉是不動的。

2.腹部背部按摩需注意保暖,把手戳熱,可隔一件單衣進行,避免寶寶受涼。

3.推拿時注意先輕手法後重手法,先頭面,次上肢,再下肢,最後是胸腹腰背。

4.推拿時為了避免刮傷寶寶,記得洗手、剪指甲哦。

5.有媽媽說,手笨怎麼辦,哈哈,專業的小兒推拿機構能夠幫到您。

這七種推拿手法對於寶寶積食的改善效果顯著,但這同時也要注意讓寶寶“管住嘴、邁開腿”,少量多餐減輕腸道負擔,多和寶寶玩耍增加其運動量,服用益生菌調理腸道,雞內金消食...由內至外的改善,讓積食無處可逃!

媽媽們,get到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