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史上最悬殊军队实力对比,士兵数量一比三,结局却很令人意外

外强中干的军事

在美国和北越的越战史中,南越军队是贪生怕死、战斗力低下的形象。1971年“兰山719”战役中,溃败的南越士兵紧紧抓住直升机起落架逃亡的镜头,给全世界电视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南越军因为待遇低下,军人难以养家糊口而出现贪腐盛行、士气不高的普遍现象,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南越在军事上败亡却并不能简单归咎于此。南越表面上有百万大军,有美国撤退时留下的60亿美元武器装备,仅飞机就有2000架,从数量上堪称当时世界第三,但实则外强中干。

南越百万大军中,正规军有五十万,基本由老人小孩组成的地方保安部队六十万,这些人实际只有象征意义。正规军中,战斗部队只编有十个步兵师,再加上别动队、海军陆战队和空降部队。南越军的致命弱点是,那十个正规师看似不少,实则只能原地驻防打防御战,没有能力打进攻作战。南越军中受过机动作战训练的只有别动队、海军陆战队和空降部队,陆军主力十个师基本没受过机动野战训练,编制中也缺乏运输工具,甚至营以上兵种协同训练也没搞过,因此,只能原地驻防,从50年代建军到最终覆灭,这10个师就和驻地附近的家属一起,从未离开过驻防城镇,驻地百姓包括敌军探子,对南越军的情况了如指掌,这些部队死守工事防御还行,一旦外无救兵坚守无望,一想到战败后驻地家属们的安危,就会丧失战意、兵败如山倒。

战争史上最悬殊军队实力对比,士兵数量一比三,结局却很令人意外

南越军精锐的空降别动队

因为南越军大部分部队只能原地驻防,这些精锐部队承担的是机动作战的预备队和消防队的角色。但毕竟数量太少,南越军实际是没有兵团级别的战略机动兵团的,难以和经常是十万规模的敌军长期作战。比如,尽管在1972年广治夺回作战中,海军陆战队和空降部队以一敌三,取得了联军方面在整个越南战争中最大的胜利。但是面对战略机动兵团仅是对方五分之一的巨大劣势,难以给敌军以有效的打击。同时,南越军如果失去了美国的立体火力支援和综合联勤保障的话,更难以战胜数量上占压倒优势的敌军。从军事原因来看,1975年南越败亡的直接因素除了战略机动兵团少以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到这一年,全国拿不出哪怕一个月份的汽油和2个月份储备的弹药,这两种物资保障是现代战争的支柱,在缺乏战略机动兵团和基本物资保障的情况下,即便美国撤离前留下再多的武器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百万之众、拥有大批精良武器的南越军迅速败亡,原因正在于此。

战争史上最悬殊军队实力对比,士兵数量一比三,结局却很令人意外

南越空降兵

抛开美国切断对南越援助这一致命的外部因素不说,南越自身出现兵力结构不合理这种独特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南越的军令、政令从未能真正统一。中央政府害怕自己不能直接掌握的军队尾大不掉,不信任地方驻军,也不愿让他们过于强大。只希望加强中央政府能直接掌控的精锐部队。

南越军队脱胎于前法国殖民军,法国的殖民政策缺乏鼓励自治的因素,因此在前殖民军中缺乏一个越南本土军官团体,独立后本国军官团很孱弱,一切需从头做起。首任总统吴庭艳在威望和资历尚还多少能压住这些年轻又野心勃勃的军官们,当吴庭艳被杀后,出现了类似于北洋失去袁世凯后的情况,军队更加混乱不堪。越战中,尽管美国曾多次提到希望整训全部南越正规军,提升其战斗力,但南越政府却屡次拒绝了美国的方案。他们就是希望分驻各地的十个步兵师不要过于强大,战斗力不能超过中央政府掌控的精锐部队,这样才能维持中央的权威。

从上述南越政权在政治、军事上的两重弊病来看,即便排除偶然性因素,因为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南越政权的败亡也很难避免。历史已经过去了40年,今天,很多海外越南人还坚持挂着黄底三道红条的南越旗帜,并在每年“黑色四月”纪念日来临的时候进行纪念活动。北纬17度军事分界线消失了40年,但南北对立的心理隔阂仍在海外越南人社区中顽固地延续着。也许只有随着时光的日渐流失,过去的恩怨才能随风而逝。

战争史上最悬殊军队实力对比,士兵数量一比三,结局却很令人意外

越南彻底倒向苏联

1970年~1972年,越南战争进入最后阶段,这段时期尽管苏联为了确保越美和谈的顺利进行而减少对越军援数量,以缩减越方的战役行动,但仍然每年与越方签订新的年度援助协议。1969年~1971年,莫斯科同北越签订了7个援助和经济合作协议,其中两个为1971年签订的关于加强越南防务力量的补充协议。1972年,苏联又向越南提供了导弹等新的军事援助。

在越南战争期间,苏联不仅向越南提供了飞机、火箭、坦克、炮兵和步兵武器等最现代化武器、弹药和物资设备、运输工具,以及石油产品、黑色和有色金属、粮食、化肥、药品及其他物品,而且还培训了越南人民军的各类军官及大学生和实习生1万多名,派遣了大批苏联军事专家和其他专家赴越工作,帮助越方掌握现代化战斗技术,恢复被炸坏的企业和电站。到1970年8月止,苏联为90多家越南工业企业和其他项目提供了设备,并且帮助建设了其中的一半。苏越双方还经常举行最高级会晤,研究对越援助问题,商定政治方面的共同步调。对此,黎笋在苏共二十四大上提出,苏联人民的支持是“鼓舞我们全国同胞和战士争取新的更重大胜利的强大动力”。

越南劳动党的领导权在1969年9月胡志明去世后,实际已完全为亲苏势力所控制。鉴于此期中苏关系的状况,印支地区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故而,中国对苏越关系的发展更加敏感,希望通过加强援越来拉住越南,防止其被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与60年代相比较,对越物质援助的力度大大加强。

1970年9月,周恩来向越南领导人表示:中国方面一定要基本上满足你们的要求,将尽最大的力量帮助你们。毛泽东更是特意对范文同强调说:“任何认为我们也有困难而说不要帮助你们的人都是反动派。”并且于11月批示将援赠越南南方受灾省200万人民币的物资,“增至500万”。中国对外贸易部则发出通知,督促各进出口总公司,将所拖欠的尚未执行完毕的1967年以来的无偿援越物资,抓紧清理一次,并采取措施设法完成。1971年~1973年成为中国向越南提供援助最多的三年,签订援助协定的总额近90亿元人民币,单就军事援助来说,近两年的援助物资即超过以往20年的总和。

从1965年~1976年,中国生产的大型武器装备,许多都供应了越南。一些新型装备研制成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尚未装备,就优先援助给越南。当越南提出的要求超出了中国的生产能力,中国人民解放军即使动用库存,甚至抽调现役装备也要尽量满足越南的急需。中国对越南的无偿军事援助到1975年逐步压缩规模,至1976年方告停止。在整个越南抗美救国战争期间,中国对越南的物资援助折价达200多亿美元。

但是当中国要求越南在一定程度上服从自己反对苏联修正主义、霸权主义的战略构想时,在地缘政治影响,历史积淀,领土主权归属、边界、华侨问题等因素的作用下,中越之间的矛盾也带有了更多的利害冲突的性质。苏越关系趋向密切,中越关系逐渐走入低谷,苏联最终填补了美国撤离越南后的空白,使中国实际上处在了一种新的不安全的周边环境之中。

战争史上最悬殊军队实力对比,士兵数量一比三,结局却很令人意外

苏联加码

此后至1968年,苏联的对越援助稳步增长。虽然在1967年前苏联援助的总额还落后于中国,但其中军事援助部分却大大超过了中国。1968年,苏对越军援数额已达3.57亿卢布,占是年苏援越总额5.24亿卢布的2/3强。此外,是年苏联的对越援助额也已占到社会主义国家援越总额的50%,在数量上超过了中国。1969年初越美和谈开始,越南战争进入边打边谈阶段后,苏联对越军援数额虽然有所降低,但总计仍达2亿美元。从1965年到1973年,苏联共向越南提供了10亿卢布的经济援助和20多亿美元的军事援助。

勃列日涅夫以加强对越军事和经济援助作为加强苏联在东南亚地位的巨大杠杆,其功效颇为显著。越南领导人曾反复强调说,苏联的军事援助对越南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其援助的巨大数量和效果也是不容置疑的。越南“深深地、真诚地感谢苏联所给予的援助”。1965年3月22日,胡志明、范文同在会见访越的苏联军事代表团时指出: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军队基本上装备的是苏联的武器和战斗技术设备。苏联新提供的这些军事装备,大大加强了越南的武装力量,为他们建成一支现代化的正规军提供了条件和保证。

虽然就实力而言,中国远远比不上苏联,但是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的世界革命思想和国际主义精神,促使他们继续密切关注越南的抗美战况,竭尽全力去帮助越南。事实上,对于越南来说,中国的援助也是最直接的和最及时的。到1966年3月,中国在越南北方的支援部队,包括两个高射炮师,总共有13万人。

1966年8月,毛泽东在会见越南党政代表团时谈道:“南越解放军在森林里头没有帐子,睡不好觉,雨衣缺少,食品不够,药品不够,我看了那个情报很着急。”他曾要求说:“越南南方凡是提出需要,我们有可能办到,就一定满足。越方没有想到,我们要主动提出。”并亲自交待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在援助越南南方的物资中,增加压缩干粮、肉松、猪肉罐头、咸鱼、蛋粉、雨衣、蚊帐和医疗器械。周恩来则提出:“援助越南是我们的头等任务。对越南提出的要求都要严肃、认真、积极地对待。”

1965年4月初黎笋率越南党政代表团访华时具体提出中国向越南派出支援部队的要求,中越双方签订有关中国向越南北方派出支援部队的协议,6月中国以“支援部队”的形式派出第一批军队人越,至1968年3月止,中国先后入越的防空作战部队、铁道部队、国防工程施工部队、筑路部队等共23个支队32万余人。1964年至1969年,中国向越南南方提供的各种现汇共计达1.8亿美元。至于军事物资援助方面,中国在1965年到1976年期间向越南提供的枪,炮、枪弹、炮弹、舰艇、中型坦克和水陆坦克、装甲输送车、汽车、飞机、炸药、有线电机、无线电机、军服以及大量油料、药品、卫生器材等军用物品,约合人民币42.6亿元,可装备200余万人。

由于越南在借助外力提高自主安全能力方面逐渐倒向苏联一边,中越之间在政治上的合作趋向冷淡,中苏两党关系破裂,国家关系进一步恶化,在这种状况的影响下,中国援越的方针和态度随之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进入1969年后,中国更加向越南强调不能过分依赖其他国家的军事援助,以后应当严格遵循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中国领导人在同越南领导人会谈时指出:看来你们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供给部队武器也不困难,而与此同时中国却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希望你们考虑如何更好地,更适当地使用你们自己的人力资源。

战争史上最悬殊军队实力对比,士兵数量一比三,结局却很令人意外

中国援助,苏联回避

中国对越南民主共和国抵抗美国、统一南方的斗争,一开始即采取了坚决支持、积极援助的政策。1962年夏,中越两国领导人在北京共同分析美国特种部队入侵越南南方所造成的严重形势之后,中国决定立即向越南无偿提供可装备230个步兵营的枪炮。是年,毛泽东在会见越南国防部长武元甲时特别强调说:“我们之间是相互帮助,共同战胜敌人。你们不会丢掉我们,我们也不会丢掉你们。”

翌年3月,总参谋长罗瑞卿率领中国军事代表团赴越,与越南领导人研究如果敌人进攻北越,中国如何援越、双方如何配合作战等问题,并就“中越两军协同作战计划”和“中国支援越南主要军事装备和后勤物资计划”达成了协议。

美国在1964年初开始筹划扩大侵越战争时,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更加密切关注越南的形势,频繁会见越南领导人,并率先主动提出了向越南派遣志愿军的问题。7月27日,毛泽东对越南驻华大使陈子平等人谈道:“如果美国人轰炸越南北方或在越南北方登陆,我们就要打了,我们的军队想打仗了。中国人不是没有腿的,美国人能出兵,中国人就不会出吗?我们去你们那里,跨一步就到了。”

关于援越兵力问题,毛泽东指出,第一线要充实,第二线要准备。同时,中越之间开始磋商实施一个新的军事援助行动,国防部长林彪率团出访河内。12月,中越双方签订军事协议,其内容之一为中国将派遣30万军队(5个步兵师和5个高炮师)开赴越南北方,以使越人民军可以抽调部分力量前往南方对美作战。随着越南南方战争的扩大,中国开始在更大规模上向越南南方无偿提供军事物资援助。据不完全统计,从1962年至1966年中国援助越南南方各种枪械27万支、火炮540多门、枪弹2亿多发、炮弹90多万发、炸药700多吨、军服20万套、布匹400多万米以及大批蚊帐、胶鞋、副食、交通通讯器材等。

苏联的这种对越方针,造成了越南在1964年底以前主要依赖中国援助的局面。越南平衡中苏双方关系的法码实际上是向中国一方倾斜的。与此同时,中国与越南的合作也掺入了排斥苏联的成分。1960年中越之间达成的一项军事合作协议即规定,在未获签字双方中一方同意的情况下,禁止接受来自于第三国的援助。这其实是对越南获取苏联援助的一种约束。

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中越两国之间各种代表团频繁往返交流,仅1964年第三季度即达32次,平均每月10次之多,而其间苏越之间的交往却只有3次。苏联在越南北方和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中的地位大大降低。1964年8月13日黎笋与毛泽东会谈时,表示“中国的帮助与我们祖国的命运有关”的同时,就指责说“苏联拿我们作交易,这是很清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