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蒲陶是什么吗?原来它就是指的这个东西

知道蒲陶是什么吗?原来它就是指的这个东西

葡萄这种植物是一种外来植物,在我国古代,葡萄被称作蒲陶、蒲萄、蒲桃、葡桃等,葡萄酒则相应地叫做蒲陶酒等。在古汉语中,葡萄也可以指葡萄酒。

葡萄原产于西亚,据说在汉代的时候,由高昌国引进而来。可以说,葡萄是世界最古老的果树树种之一,葡萄的植物化石发现于第三纪地层中,这就说明,当时葡萄已遍布于欧、亚及格陵兰。

尤其在唐代,国力鼎盛,大量的诗人都有描写葡萄及葡萄酒的诗句。由于当时人们都喜好葡萄酒,民间酿造和饮用葡萄酒也十分普遍,这些在当时的诗歌中都能够反映出来。今天就来看看古诗中的葡萄及葡萄酒的诗词。

知道蒲陶是什么吗?原来它就是指的这个东西

1、【古从军行】——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知道蒲陶是什么吗?原来它就是指的这个东西

【解析】这首诗作于天宝初年。李颀所歌咏的虽为历史,但是诗的内容却表达了他对唐玄宗“益事边功”的穷兵黩武开边之策的看法。

这首诗暗示了当朝的皇帝一意孤行,穷兵黩武。诗中的蒲桃就是我们吃的葡萄,汉武帝时为了求天马(即阿拉伯马),开通西域,便乱启战端。当时随天马入中国的还有蒲桃和苜蓿的种子,汉武帝把它们种在离宫别馆之旁,弥望皆是。

这里用“空见蒲桃入汉家”一句,用此典故,讥讽好大喜功的帝王,牺牲了无数人的性命,换到的只有区区的蒲桃而已。言外之意,可见帝王是怎样的草菅人命了。

知道蒲陶是什么吗?原来它就是指的这个东西

2、【凉州词】——唐·王翰

蒲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解析】这首诗不仅意蕴深远,边塞风光也如在眼前,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音乐高度发达的李唐王朝,不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且诗中有乐,乐中有诗。

如果熟悉唐朝音乐,就会明白,“欲饮琵琶马上催”,是指“琵琶”、“马上”两种不同乐调。诗中“马上”,是“马上乐”之略。所谓“马上乐”,是“鼓角横吹”的军乐。追溯历史,融合了北狄、西域音乐的“鼓角横吹”始于汉代。

知道蒲陶是什么吗?原来它就是指的这个东西

3、【拟行路难·其一】——南北朝·鲍照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知道蒲陶是什么吗?原来它就是指的这个东西

【解析】鲍照是南北朝著名诗人,这首诗写的是,即使为你献上装在金杯里的美酒,镶嵌玳瑁的玉匣里的雕琴,绣着多彩的芙蓉花和羽毛装饰的帐幔,织着各种葡萄的锦缎被子。也挡不住年岁将老红颜衰,月光流逝夜深沉的凄凉。希望你节制悲伤减少忧愁,听我侧击行路难的歌调。君不见汉时的柏梁台,魏时的铜雀楼都早已灰飞烟灭,难道有谁还能够听到古时候的清音管乐?

在鲍照最为擅场的乐府诗体中,《拟行路难十八首》称得上是“皇冠上的珍宝”。这一组内容丰富而又形式瑰奇的诗篇,从各个侧面集中展现了鲍照诗歌艺术的多姿多态,确实像一块精光四射、熠熠生彩的钻石。无怪乎历代选家和评论家凡瞩目于六朝诗歌的,都不会遗漏了它。

知道蒲陶是什么吗?原来它就是指的这个东西

4、【对酒】——唐·李白

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知道蒲陶是什么吗?原来它就是指的这个东西

【解析】这首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共有两首,一首为七古,另一首是五古,不是一时一地之作。七古描写作者在江南时的游乐生活,五古写由积极求仙到及时行乐的转变。


这首诗是七古诗,他的意思是说,一个十五六岁的吴地女子,牵着马拖着装在金叵罗里的葡萄酒。他描着青色的眉毛,调子不成,还要唱着歌。最后,李白与这个十五六岁的姑娘一起参加琶醍,喝酒聊天,女子终于被李白这厮灌醉,醉倒在李白怀里,李白就把这醉倒的女子放进了芙蓉帐。

至于后来在芙蓉账里发生了什么,我们可以从奈君何就可以知道。因为奈君何有能把你怎么样的意思。也就是说,到了芙蓉账里,你又能咋滴?

咋不咋滴,咱们也不知道,反正孤男寡女在芙蓉嶂里,什么都不能干,除了干。

李白给我们留下了几千首诗,他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这首诗也不例外。七言古诗是李白初下江南时候的生活写照。全诗节奏明快,情绪高越,细节明晰,歌唱性极强。

知道蒲陶是什么吗?原来它就是指的这个东西

不一样的文章,不一样的精彩,更多内容,请关注【诗词歌赋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