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鸡不成蚀把米,德国该不该与世界为敌?

19世纪70年代,在取得普丹、普奥、普法战争胜利后,分裂几百年的德意志终于实现了政治统一。当时,已过了全球帝国主义扩张的黄金时代,统一后的德意志凭借本身的体量和作为欧洲地缘中枢的位置,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加持下,发展迅速。以德意志的优势,按理说,它就像一颗闪亮的新星,潜力无限,追上英法等这样的老牌帝国是迟早的事。不过,德国不走正道却走上了发动战争这条不归路。

偷鸡不成蚀把米,德国该不该与世界为敌?

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拉开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序幕。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为主的协约国展开了激烈战斗。

那么,德国为什么要发动这场声势浩大的世界大战呢?

云石君将从以下几方面做分析。

第一、面对世界早被英法等老牌帝国瓜分的事实,作为后起之秀,德国必须要从他们手中抢占殖民地。

随着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沿大西洋的西欧国家以海为路,在利益的驱使下,向亚非拉地区进行殖民扩张。从殖民地掠夺的大量财富运回到西欧本土,反哺本土开发,也促进了国内技术革命和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大英帝国和法国等老牌帝国获益剖丰,在世界政治格局中影响力越来越大。

而德意志却在1871年实现分裂几百年的国家统一,相比英法等国,起步晚,受到技术革新的影响力也远不及这些老牌帝国。当时,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地遍及除南极洲以外的地区。北美洲东部、非洲西部大部分地区及东南亚的安南、老挝、柬埔寨也落入了法国之手。西葡仍占有南北美洲主要地区。

反观德国,国家统一晚,经济起步晚,与英法等国差距很大。只有工业原料、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有足够大的产品市场,德国才能够实现崛起。而德国本身的规模有限,资源和国内市场相较而言也不大,唯一的出路就是走英法等国海外扩张之路,用武力争夺殖民地。可是,全世界都已被英法等老牌帝国瓜分殆尽,德国已错过了瓜分世界的良机,如若执意武力争夺,必然会加剧与英法等既得利益的老牌帝国的矛盾。可是如果不作为的话,德国又不能实现崛起。

于是,德国必须要从老牌帝国中抢殖民地,使得全球格局大洗牌、利益再分配,以拓展生存空间,推动国家崛起的步伐,增强国家实力。

第二、德国本身的欧洲地缘中心的格局,决定了其难以向欧洲大陆扩展,反而会有四面受敌的威胁。要改变这种劣势,就只能通过战争来改变世界格局,重新划分各国势力范围。

偷鸡不成蚀把米,德国该不该与世界为敌?

从德国内部来看,南面山地和北面平原,东西面没有高山大河等天然阻隔来有效维护国家的安全。再放眼欧洲,德国是西欧、东欧、南欧、北欧的“十字路口”,是欧洲公路、铁路的交通枢纽。德国地处欧洲地缘中心,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有效的实现经济文化等有效交流,同时,四周也会面临外部势力的侵扰。

而观周边势力中,东边的俄国和西边的法国对德国的威胁是最大的。俄罗斯长期y有“欧洲宪兵”的称号,威震亚欧。不过,到了19世纪下半页,因俄罗斯内部体制僵化,不利于新的生产力发展。另外,其疆域太过辽阔,本部远在东欧,削弱了向中亚北亚地区辐射影响力的力度。再加上,俄罗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汲取中,严重落后于西欧老牌国家。虽然,1861年进行俄国农奴制改革并不彻底,但就其整体实力而言还是呈上升趋势。有了强大的国力做支撑,就阻挡不了俄罗斯的对外扩张之路,而其向东欧辐射扩张,严重威胁到德国的核心利益,两国的矛盾冲突越演越烈。而法国和德国的矛盾更是久远,特别是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后,法国失去了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法国对德国的恨不用多讲。

在这种不可调和的地缘矛盾冲突之下,德国不得不时刻警惕。但是防守意味着被动,如果主动出击,通过通过发动战争来削弱法俄的势力,向外扩展更多的地缘空间,才是德国最终想要的。

关于德国与法俄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已有清晰认识。但是,德国和英国又有什么矛盾呢?

当时的大英帝国是世界第一强国,从其鼎盛时近34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便可见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广阔殖民地。而统一后的德国,经济飞速发展,需要更为丰富的原料产地和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德国不甘于蜗居于中欧,只有向外扩张,在海外拥有殖民地,才能将殖民地的原材料、资源、财富等用于本土发展。很显然,德国此举必定会侵犯到大英帝国的海外殖民势力。而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大英帝国,维持欧洲大陆势力的均衡才对自己最有利,定不愿看到过分强大的德国威胁到自身的利益。

面对内部地缘格局的缺陷及外部势力的威胁,德国也只能冒着被终老牌帝国碾压的风险,对外扩张,来改变世界格局,重新划分各国势力范围。

第三、发动战争,掠夺更多殖民地,才能缓和国内的社会阶级矛盾。

统一后的德国,恰好打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列车,在技术的加持下,德国经济迅猛发展。一战前,德国已成为欧洲第一大、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高速发展的经济也带来了不少的隐患,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演越烈,社会财富分配严重失衡扩大了社会阶级矛盾。

社会阶级矛盾在英法等老牌帝国中也是普遍现象。可是,因他们的殖民地广阔,可以转移社会矛盾,去加大力度剥削亚非拉贫穷落后地区的劳动力来聚敛财富,从而弱化欧洲本土的社会阶级矛盾。

显然,德国没有英法等国处理内部社会阶级矛盾的优势。德国经济要发展,要赶超英法等国,在内部资源匮乏,海外殖民地紧缺的局势下,就只能去压榨本国的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这必然会激化德国的社会阶级矛盾。

这样的局势下,德国更是迫切要对全球殖民地洗牌,走上了发动战争之路也成为了其扭转困局的一个有效捷径。

偷鸡不成蚀把米,德国该不该与世界为敌?

不过,凡事往往事与愿违,德国虽然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结局却令其大失所望。一战后,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大败了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德国海外殖民地被瓜分殆尽,部分本土也被法国和波兰等邻国占领,损失惨重,还有巨额债务和赔款的重压,国力一落千丈,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

那么,一战战败后的德国要怎样才能重振国威,再次走上崛起之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