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主张仁爱,庄子却认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也就是反对仁爱,提倡孤独的生活。对此,你怎么看?

半溪


谢谢!

这就是一个相对的世界!不存在彻底的绝对。圣人是身处社会之中,以生活的态度宣扬仁爱的思想。因为人性中存在薄弱的一面,可以说就是仁慈的一面。况且一个社会如果彻底失去仁爱的意识,这一社会的一切都只有让位于森林法则,交还于残忍粗暴、、

庄老的思想意识已游离于普通的生活之外。他站在生存本质的角度看待社会与生活。已超越生活的意义,寻问的是生命的本源、道之始终、、

出发点不同。所观目标也不同。两个角度所看到的自然不同。


大莫僧人


相比之下,我更推崇孔子的爱仁,谦卑,

温良恭俭让。如能这样处世为人,天将

更蓝,地将更绿,少了争斗,岁月静好……


无名草2020


🎴孔子與庄子,一個是儒家的創始人,一個是道家的創始人,很多人都認為,儒家與道家最大的區別之處就是,一個主張入世,一個主張出世。

🎴处於當時的社會,孔子主張,人必然要積極進取,通過內省,把道德貫注於言行,通過社會透出個人的價值。莊子則不然,莊子主張,人應當順應自然,通過內省、自覺人的存在,做到「定乎內外之分,辨乎榮辱之境」,達到「超乎天地之外,游乎四海之間」的境地。這是兩種不相同的生活態度,生活态度的不同自然基于对世界的观感不同。

🎴孔子的一句話,卻剛好詮釋了儒道的最大區別。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細觀道家思想,卻如水一般,利萬物而不爭,所以老子才說:上善若水。儒家的仁義道德,卻似雄偉的高山一般,穩重不遷,易經也說:厚德載物。

🎴南懷瑾先生有一句話說得真好: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現在社會,很多人,只重外表,不修心骨,最終也只能剩下外圓,卻無一點內方,這並非是孔子所要倡導的,孔子的表,是由內向外的,而非只重表面。

🎴智者樂山,仁者樂水,而覺者樂于山水間也。不執著山,不著相水,那是覺悟者。

🎴我們雖然很難做個覺悟者,但至少要努力做個樂山樂水者。向孔子、老子學習!無論哪家的思想,區別只在方向上,內在的根,都是相同的,知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想要快樂長壽,除了要學仁靜智動以外,還要做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樣才能快樂並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