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刘备与孙权三位领导者的领导力来源各是什么?

千亿星辰1


曹操前期急公好义,可谓汉臣楷模,又挟天子以令诸侯, 既占大义名分 ,又许以重利,所以曹魏阵营人才最多 而且有较为合理的晋升渠道,没有人才断层的忧虑,但随着后期野心渐渐显露,内部人才也开始动摇,以荀彧之死为代表,表明此时曹魏内部已经清楚知道曹操的不臣之心 ,此时人才归于曹魏,完全是利益使然,少了一开始的大义成分,而既然利益为先,那就十分现实,当司马家给的利益超过曹家时 ,背叛曹家也是理所应当了,以利聚众 利尽则散

刘备汉室宗亲,仁德贤明传于天下 ,世人皆称英雄,一生屡败屡战,百折不挠,终于立下基业 ,刘备的领导力来源就是真正的大义,为了振兴汉室,他以一腔孤勇,吸引了无数跟他一样有着匡扶汉室之心的人,一起对强大的曹魏发起战争,从一开始,直到刘备死后 诸葛亮继承他的遗志继续北伐中原,其实都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也是为什么蜀汉群雄中 ,英雄人物特别多的原因,因为他们都是为了理想和心中的抱负去战斗

孙权借父兄之名,虽然是江东之主,其实不过是本地世家大族勉强认可的领导者罢了 ,他以父兄留着的人才遏制本地士族的人才,又适当提拔本地人才以分化本地士族,格局最小,气度最差,一生大多数时间都在想办法压制本地士族,免生叛乱,无暇他顾,而东吴本地士族对外扩张欲望也不强,这也是东吴主动对外发动战争次数极少的原因,若是没有孙坚孙策打下的基础 凭孙权自己,绝不可能有江东基业的,总体来说,孙权不过守成之主而,难以跟曹刘这样自己打天下的比拟 可以说若是曹刘二人晚死几年,东吴可能就被二人灭掉了





过尽飞鸿矣


清山雅舍,畅谈历史。

前言

曹操、刘备、孙权作为造就三足鼎立格局的主角,每个人都有着强大的领袖光环,使得各一批人才都聚集在他们的麾下。那么他们的领导力是如何来的呢?他们又是如何聚拢人心,聚集人才呢?告诉大家他们三人各有绝招。

各显神通

🔼曹操剧照

1、曹操,唯才是举,心胸宽广

一是曹操从最初就始终坚持唯才是举的方针。在当时汉朝选官主要看家世的风气下,曹操宛如一波清流,注重对寒门子弟的提拔。因而被他重用的人都会感念他的提携之恩,用心为他效命。

二是曹操还强化树立自己的求贤形象,对于刘备、关羽这样的人才,没能招揽却也没有迫害,反而荣宠有加,以此向天下人展示自己的心胸,促使人才归附。同时麾下的人也会为他的气度所折服。试问有谁不喜欢一个有心胸的老板呢?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曹操极具军事才能,他通过军事胜利,一次次地印证自己的正确性,从而不断提升个人威望,从而令属下振奋信服。

🔼刘备剧照

2、刘备,仁者无敌,忠义无双

刘备和曹操不太一样,刘备自身先天不足,长期在外流浪。但是比宦官世家出身的曹操来说,刘备顶着一个中山靖王之后的名头,打造的是“仁义无双好皇叔”的人设,并且他打造得非常成功。要知道在汉朝,出身也是被人们很看重的事情,如果刘备只是一个平头老百姓,而没有皇叔这个加成,恐怕他的魅力就会下降很多。再有,刘备的情商很高,他待人接物总是能让人如沐春风,行事又以忠义为先,这样有着极佳的德行和声望的君主也是很令属下信服的。

🔼孙权剧照

3、孙权,江东之虎,恩威并施

孙权的情况又有一些不一样。他先是蒙了父亲和长兄的庇荫,平白得了一个相当不错的基业。先不论他自己如何,其父兄旧部也会忠心辅佐于他。但是孙权也是一个争气的主。他年少上位便励精图治,知人善任,从善如流。他在江东开设的招贤馆非常有名,为江东招揽了大量的人才。不光如此,他还能识人用人,明察善断,恩威并施,令属下信服。

结语

曹操、刘备、孙权三人能在汉末乱世脱颖而出,本就证明三人的英明不凡。三人能各自闯出偌大的基业,也与他们善于统驭众多能臣豪杰是分不开的。三人在领导力上有相通之处,也有显著的区别,算是各有擅场。大家有何看法呢?


清山雅舍


曹操、刘备与孙权三位领导者的领导力来源各是什么?

曹操、刘备与孙权三位领导者的领导力来源各是什么?

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才,这句话完全适用于三国的三位巅峰人物。

三国是历史上很璀璨的一个年代,虽然在当时战火横飞百姓并不安宁,但是在现在看到的只有当时各种武将和谋士层出不穷,而统领这些绝世武将的谋士的主公就显得更加厉害了。

这三位分别是蜀国刘备、东吴孙权、魏国曹操,纵然你有万般神通但最终还是在我手下乖乖做事,其中的典型就是羁傲不逊的马超最终甘愿听刘备差遣,可见主公的威慑力。

于是现在不仅研究历史的朋友喜欢三国,就连喜欢职场文化的朋友也对三国爱不释手,因为其中牵扯的实在是太多,我们完全可以将三国理解为职场,而武将就是员工,可以说在当时是流水的员工,铁打的老板。但是谁生下来都不会是万能的,那么这三位领导人的领导力来源是什么呢?往下看:

曹操——先天优势

虽然后期三位领导人的地位大致相同,但是在前期可以说曹操的身份比他们好上太多,在刘备卖草鞋,孙权还没有出生其父亲还只是一个小县令的时候,曹操就已经当官了,因为什么?因为曹操是宦官之后啊。

在东汉末年是什么人的天下?军阀?这是偏后期了,早期都是宦官控制朝廷,而曹操的祖父还是宦官中头领的存在,所以曹操完全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先不说几岁当官,就是平时耳濡目染就已经学得差不多了。

而曹操倒也争气,虽说是宦官之后但是耻与宦官为伍,平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跟宦官作对,于是尽管曹操是宦官之后但是朝廷上下对他的闲言碎语并不多,并且还有愿意跟随自己的人,可见曹操的领导力大部分是来源于小时候的耳濡目染。

刘备——仁义道德

如果没有曹操那样的条件该如何领导他人呢?刘备靠的是仁义道德,刘备深知自己各方面都不行,唯一能拿出手的就只有皇亲国戚这个是八竿子打不着落魄到卖草鞋的称号,既然如此,刘备就大胆承认自己不行。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虎牢关华雄叫阵,当时那么多诸侯都说自己有勇猛的将军可以打败华雄,有一个敢承认自己不如别人的吗?没有,这就衬托出刘备的品德是多么高尚,从而让别人信服。

关于刘备以仁义领导众人有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凤雏在发现刘备不行的时候就要离开,这时候张飞的建议是杀了凤雏,这样虽然有损失但是不至于落到别人手中,而刘备是怎么做的呢?

自然是拒绝了这个办法,因为这样有失仁义,跟他的主流思想有所违背,如果真的按照张飞说的,那刘备的下属肯定都会寒心,也正因为如此才让凤雏信服从而愿意付出生命来效忠刘备。

孙权——继承家业

跟前两位比起来,孙权的领导力来得就比较容易了,因为不需要做什么就可以让别人信服。因为早期由孙坚通过县令起家最终成为一方军阀,在遭遇不幸后返回江东孙策继承家业,孙策在凭借自己的努力让孙家在江东占据一席之地,这时候大家都是非常信服的,虽然孙策英年早逝,但是只要孙权不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大家还是愿意以孙家为主。

而孙权也是一个聪明人,在位期间虽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但是也没闯下什么祸,一些小的问题交给周瑜鲁肃这样的人解决就可以了,所谓的领导力就变成了与生俱来的能力。

结语

这三位的领导力有耳濡目染形成的、后天锻炼学成的还有凭借基业与生俱来的,这其中有机遇有努力,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三人都有不同其他人的特性,这或许也是疆域这么大但最终却只有三国鼎立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