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后台湾波澜壮阔的抗日怒潮

在我国东南沿海,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岛,它与福建省隔海相望,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神圣领土。

早在1700多年以前,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就曾经派官兵到过台湾。从此,中国人民不但开发和建设了台湾,而且为了保卫台湾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

甲午战争失败以后,腐败的清政府与日本侵略者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岛割让给日本。

这个消息传到台湾后,台湾人民非常气愤,纷纷抗议清政府的卖国罪行,反对割让台湾,台湾同胞表示宁愿战死,也不能把台湾让给日本侵略者。

清政府不顾人民的反对,派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去台湾办理割地手续。1891年6月1日,李经方到了台湾附近的海面上,他怕人民抓住他,不敢上岸。

第二天,在日本军舰上李经方匆匆忙忙签署了割让台湾的文件后就溜跑了,台湾岛就这样被出卖了。但是中国人民从来就不承认这个文件。

台湾人民不愿离开祖国的怀抱,自动组织起抗日义军,在姜绍祖、吴汤兴、徐骧等爱国将领的领导下,同日寇进行了无数次战斗,掀起了抗日怒潮。

1895年6月12日,日寇占领了台北,又攻占了新竹。新竹的乡民和义军团结起来,在新竹城周围打击敌人。

7月10日,反攻新竹,在新竹城外的“十八尖山”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战。日本侵略军利用大炮轰击义军。义军虽然没有大炮,但熟悉地形,敌人打炮时,义军就躲起来,等他们的炮击一停,马上冲出来同敌人肉搏。

许多年青妇女和儿童也参加了战斗。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进行了20多次战斗,给了敌人以沉痛的打击。

城里的日军非常害怕,在街上堆上柴草,屋顶上浇上汽油,准备弃城逃跑。就在这胜利的关头,可恶的汉奸跑去给日寇带路,截断了义军的后路,义军被迫退出了新竹,战斗中首领姜绍祖等70多人被俘,壮烈牺牲。

8月22日,日寇进攻大甲溪。这次义军采用伏击战术,把敌人引诱到大甲溪旁。乘他们渡河时,预先埋伏在两岸密林中的义军冲了出来。

霎时间,日军被打得蒙头转向,抱头鼠窜,有的被打死,有的掉进河里被淹死,敌人的尸体铺满了整条河流,溪水都流不通了。这次大胜仗,大大的鼓舞义军和乡民。

8月28日,在彰化东门外八卦山又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战。日军派出了他们最精锐的部队——近卫师团,同义军打了两个多小时。义军英勇抵抗,杀得敌人溃不成军,满山都是近卫师团的尸首。

但是义军的伤亡也很大,将领吴汤兴中炮殉国,彰化城被敌人占领。徐骧率义军冲出重围,与其他义军联合作战,从8月30日起多次反攻彰化。

他们一面围困敌人,一面采取游击突袭战术,扰乱敌人的后方,连连获胜。杀死了许多敌人,还打死了日军少将山根,吓得日军缩在彰化城里不敢出来。

但是腐败的清政府不给义军一点援助。义军由于缺乏弹药和粮食,不得不撤退,反攻彰化的战斗就这样结束了。

日本侵略军看到台湾人民的反抗力量,十分害怕,又增加了5万兵力。从10月1日开始大举南侵,进攻嘉义。义军在途中埋下地雷,炸死了700多名日寇。

第二天日寇用大炮轰塌了城墙,冲入城内。义军同敌人展开了巷战,杀死许多敌人,日本近卫师团中将团长北白川也被义军杀死,日寇付出了重大代价,靠人多才占领了嘉义。

日军占领嘉义后,又集中了4万兵力,分海陆两路进攻台南。为抗击日寇,义军曾多次派人向清政府求援,但是清政府害怕日本侵略者,不但不给义军任何援助,还下令禁止沿海各省人民对台湾进行任何支援。

保卫台南的战斗条件十分困难,终于弹尽粮绝,无法坚持。义军将领徐骧紧握短刀,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冲进敌阵,壮烈牺牲。台南陷落,台湾岛全部落入侵略者手中。

在五个月的激烈战斗中,台湾人民抗击日寇三个现代化使团和一支海军舰队,共打了100多仗,打死打伤日军3万多人,日军主力有一半被歼灭。

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台湾人民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而英勇战斗,坚贞不屈,在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留下了极其光辉的篇章。

台湾岛被日军占领了,但台湾人民的反抗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这一事实充分证明了台湾岛永远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