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被杀,李渊大声痛哭,可转眼改朝换代,他是忠臣吗?

大业十四年(618)三月,隋炀帝杨广被宇文化及弑杀于江都,享年五十岁。

一时之间,为杨广发丧哀悼者不计其数,有各地郡守、有杨广的心腹,甚至江淮农民军领袖杜伏威,也不接受宇文化及的任命而上表洛阳的皇泰主杨侗,表示要尽忠与大隋。


一时之间,为杨广发丧哀悼者不计其数,有各地郡守、有杨广的心腹,甚至江淮农民军领袖杜伏威,也不接受宇文化及的任命而上表洛阳的皇泰主杨侗,表示要尽忠与大隋。(杨广剧照)

而这中间表现的最为悲伤的莫过于李渊。李渊听到杨广被杀的消息后,史书记载为:“哭之恸!”也就是痛哭流涕,并且说:“我身为大隋之臣,君王失道我没有匡正,真令我哀伤啊!”表现的极为忠诚。但是,杨广三月死,他五月就称帝了。

那么李渊是不是隋朝的忠臣?其实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李渊是表忠里不忠,披着忠臣的外衣而成就自己的大业。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以大隋忠臣自居,有利于自己的事业。

首先,弑君这一行为自古以来天厌地弃,人神共愤。臣忠于君是人伦道德之首,敢于违背的人都将得到无尽的谴责,称为天下公敌。

首先,弑君这一行为自古以来天厌地弃,人神共愤。臣忠于君是人伦道德之首,敢于违背的人都将得到无尽的谴责,称为天下公敌。(杨广与宇文化及剧照)

宇文化及弑君之后称为过街老鼠,李密阵前唾骂:“你不能劝谏君王,反行弑逆,天理不容。”窦建德也说:“我是大隋的臣民,宇文化及弑君叛逆,此仇不可不报。”

连农民领袖窦建德都知道这份道理,李渊怎敢不做大隋忠臣呢!所以,李渊从起兵之初就打出了“尊隋”的旗号。

其次,李渊是杨广的表兄,李渊的家世渊源与杨氏十分相似,他们同属于一个政治集团,史学上称之为“关陇集团”,从西魏、北周到隋朝,三朝的皇帝以及文武大臣中的骨干核心都出于这个集团。包括李渊在内,李家往上三代都是朝廷重臣,是统治阶级中的重要一员,其盘根错节的关系网非常庞大,带来的政治影响力也是深远的。

李渊要改朝换代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重新组织一个像关陇集团一样庞大的统治基础,所以他必须依靠原有的力量,在统治阶级内部完成权利交接。如果公然反隋,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李渊要改朝换代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重新组织一个像关陇集团一样庞大的统治基础,所以他必须依靠原有的力量,在统治阶级内部完成权利交接。如果公然反隋,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李渊剧照)

第二、忠于大隋而非杨广。

李渊在起兵檄文中彻底与杨广划清了界限,大致是说:杨广穷兵黩武,任用奸佞,残害忠良,穷奢极欲,使万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总之,已经天怒人怨。而李渊要:“放后主于江都,复先帝之鸿绩。”于是,李渊尊留守在长安的代王杨侑为皇帝,并表示:“我虽然有负杨广,但没有辜负先帝。”言下之意就是我仍是大隋的忠臣。

这么做是因为杨广不但民心尽失,而且在大隋高官勋贵中已经威信尽失。与这样的独夫民贼划清界限,表示自己的立场,将争取到更多的同盟。再者,杨广不在李渊的控制下,二人只差两岁,一旦尊杨广而他死不了的话,李渊如何当皇帝呢!

所以,忠于大隋而非杨广是十分高明的手段。

所以,忠于大隋而非杨广是十分高明的手段。(李渊剧照)

第三、小皇帝禅位于忠臣,更容易使人接受。

代王杨侑只有十三岁,少不更事,发展不起自己的势力。所以,尊杨侑为帝之后,所有的军国大事全由李渊一人独断。这便走上了魏晋以来屡次上演的禅让之路。成为有先例可循的合法行为。

而在此时,宇文化及跳出来杀了杨广,背负了弑君的大罪。就出现了李渊痛哭流涕的场景,极力表现自己的忠臣本色。

随着杨广被杀,李渊称帝的时机完全成熟。因为:其一,唐军所到之处与民秋毫无犯,得到百姓的好感;其二,统治阶级上层,关陇集团内部又出了一个皇帝,世族大家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反而唐军屡屡得胜,还有可能瓜分更大的利益,所以纷纷拥护;其三,杨侑因年幼无法理政,而李渊“功德日懋、天历有归。”所以“心甘情愿”禅位于大隋忠臣李渊,还得反过来感谢李渊的保全之恩。

随着杨广被杀,李渊称帝的时机完全成熟。因为:其一,唐军所到之处与民秋毫无犯,得到百姓的好感;其二,统治阶级上层,关陇集团内部又出了一个皇帝,世族大家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反而唐军屡屡得胜,还有可能瓜分更大的利益,所以纷纷拥护;其三,杨侑因年幼无法理政,而李渊“功德日懋、天历有归。”所以“心甘情愿”禅位于大隋忠臣李渊,还得反过来感谢李渊的保全之恩。(李渊剧照)

李渊凭借敏锐的洞察力与过人的智慧,当了一回大隋忠臣;通过高超的演技上演了痛哭流涕的好戏,使大家对禅让帝位的事实都能接受。从此,李渊开启了大唐王朝兴盛的大门。

欢迎大家观看!我是历史杂志,对此您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