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美食:糕仔


古时候,海门有一位新婚渔民将要随船出海,贤惠的新娘关心丈夫出海时的饱暖,就将嫁时带来的糯米研成粉末,炒熟加糖,做成一块块精致的糕仔让丈夫带出海当做干粮,并一块块叠成柱状,卷上红纸。

之后,其他渔家发现此法甚妙,便竞相仿效,并逐渐在当地传开,成为潮汕地区的知名小食。

这种糕仔就是如今的海门糕仔,在潮汕地区有句俗谚叫:“贵屿朥饼,海门糕仔”,分别指的就是贵屿特产朥饼与海门特产糕仔。


海门糕仔是汕头潮阳海门镇特产,为“潮汕八大传统名产饼食”之一,与贵屿朥饼、达濠米润、山浦酥糖等齐名。


随着时代的变化,做海门糕仔,不再是炒糯米粉,而是加工糯米。加工方法就是将上等糯米炒熟后再碾成粉。

别看糕仔的主要原料只有糯米、白糖和芝葱朥三样,看起来简单,但是要制作完成,起码要经过十几道工序,花上十几二十天时间。


下面介绍一下海门糕仔的传统做法吧~~

首先要精选新鲜的糯米,把糯米混着细砂一起放进铁锅炒熟(即潮汕俗称的“鼎”),再用筛子把细砂筛掉,把糯米辗成粉状。而此时的糯米粉还不能马上用来制作糕仔,至少还得在湿度适中的环境下存放半个月后才能用。

加工白糖。把白砂糖加水,煮熟之后,大概有一百多度左右,然后关掉火让它冷却,冷却到大概有七八十度之后重新来搅拌,使它变白。

白糖熬制糕糖时特别讲究火候,一旦温度控制不合适,糕仔就做不成型。这道工序叫打糕糖,是最关键的工序。打糕糖要是打得好,糕仔吃起来就更加有黏度。温度掌握不到位,糕糖做起来就容易反沙,吃起来沙沙的,没有黏度。

接下来,就将糕糖、糕粉,与已热好的猪油葱、芝麻搅到一起,像揉面一样,揉到这团糕软绵绵为止。

最后一道工序是将揉好的这些糕,用木模来使它成型。经过简单的包装,糕仔即可新鲜上市。这时候要注意,把那团软绵绵的糕摁进木模时得讲究手法和力度,否则制作出来的糕仔会又松又脆不成型的。


值得一提的是,以前最传统的糕仔并没有下猪油葱,而是采用当地一种橙——金山橙磨出来的橙糕。

那为何后来又不用橙来作为配料呢?

据说,有一年潮汕橙、蕉柑失收,由于柑农没法提供货源,大家不得不加入芝葱朥代替。芝葱朥的味道非常浓郁,加入后味道也不错,所以吃起来还是大受欢迎,橙浆就这样慢慢地被遗忘了。

一种新婚妻子为丈夫用心制作的干粮,却变身传统美食流传至今,真是灰常有爱呢!小伙伴们,你们能吃到里边满满的爱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