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王羲之之后还有超越他的书法的吗?

藏真书院


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却非常犹豫。真理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上。学生时代,我也目空一切。只有一点点地进步,才一点点认识到过去的好笑。

二王书法,用笔无懈可击,得满分,但其难度不高。比如跳水,有人难度系数3.6,得分自高。

王字笔法,仅印印泥。浅显易懂。一大堆高难度无见踪影:壁坼,蚕尾,屋漏痕等等。

王字作为初学,得规范,有意义。也有其历史价值,要承认。但不需我多说了。

古人有很多评价,虽不全面,但也非无的放矢:“逸少草有女郎才,无丈夫气”……等等。

古人书法,在意境和笔法超越二王的很多,稍举例:《瘗鹤铭》,魏碑多种,散氏盘等等等。今人感悟超越者,亦不少。许多画家对书法,都极有选诣,如张大千,徐悲鸿,李叔同,孙竹离,丰子恺等等等。

一家之言,不喜勿喷。





竹叶篆


有的,当时就有王献之超越了他。王献之劝他改体写宏逸一点,他不听。虽然在二王生前社会上的书法审美观拖了鉴赏的后腿,但很快在南朝人们就欣赏王献之的书法了。不幸的是唐太宗硬把王献之拉下了马,连书法也未能有好作品流传下来。

还有,唐代张旭的放逸狂草是超越王羲之书法的。在唐代稍后的时代人们很快就厌倦了王体,认为《圣教序》的王体行书被人写熟了,成为了院体即实用体,并说:羲之俗书趁姿媚。张旭的狂草被唐文宗封为文化三绝之一,唐代人们普遍爱看狂草,连秀才写的草书也能一字千金。

第三位超越王羲之书法的人是清代吴昌硕。因为王羲之未见过唐代才发现的秦《石鼓文》大篆。而吴昌硕以如椽大笔写出了石鼓文的豪迈气象,将金石气和笔墨韵相结合,写出了石破天惊的新篆书,为现代新笔法时期开了书法新路,这是王羲之未曾梦见的气势如虹的书法!

见了王羲之书法就五体投地了,还能谈超不超越?






王乃栋说书画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从甲骨,金文开始就有把字写的美观,上升到艺术性的追求,到了秦朝统一文字,出现了李斯这样的篆书书法代表,拥有了篆书巅峰作品《石鼓文》,汉代则发展到了隶书,目的就是更加容易书写与应用,出现了钟繇等书法家,隶书也有汉隶《乙瑛碑》《张迁碑》《曹全碑》等著名的巅峰期作品!

到了晋朝,王羲之学习钟繇,卫夫人书法,创作了新书体,对书法起了根本性的变革作用,真,行,草都有极高水平的代表作,把书法水平推向了一个高峰,《兰亭序》更是公认的天下第一行书,《十七帖》则号称书中之龙,到了唐代,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今人所见,皆为《兰亭序》临摹本。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除《兰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庭经》等。其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蛇”,王羲之的书法是极美的。

抛开唐太宗对王羲之的推崇奠定他的书圣地位因素,就书法而言,唐代欧,柳,颜,褚,虞诸家主要是把楷书推向巅峰,宋代苏,黄,米,蔡只是在行书上有所作为,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各体俱佳但是都是二王一脉书风,有清一代金石学派鼎盛,推崇碑学,有刘墉等清四大家,,赵之谦,张裕钊等碑体名家,但本质上碑体也是楷书,实际上魏碑体的水平是远不如唐楷代表作的!民国以后的书法名家水准更差!

因此后来者只是在王羲之奠定的的基础上发展,没有在整体上超越王羲之的书法家出现!



张言好书画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国人喜欢搞个人崇拜和神话人物,自古就常建的名人祠,万民伞就可见一般,但是个人毕竟是有缺点的有毛病的,故而后人就选择性失忆,对神话人物的缺点不好部分就过滤掉,所以王羲之就没有真迹传世,即使真是真迹因为与神话里的他的完美不符也会被打成赝品,比如快雪时晴帖。所以我认为后代一定有许多超越书圣的人,但是因为书圣已经被神话了,就不允许后世超越他,所以这个话题没有正解,正解出来了大家就不认同。

所以我们遗憾地认为,咱国家这种神话个人,崇拜祖宗的传统不利于各项发展,束缚子孙后代的开拓创新。

这个话题没必要纠缠,还是多关心下活着的艺术家吧!



陈福存


这个问题,好比问李白之后,还有没有比他写诗好的?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王羲之书法、准确的说,行书妍美流便,代表作兰亭序极尽中庸和谐之美,他也被后人称为“书圣”,影响了一千多年来的中国书法。王羲之也并非浪得虚名,赵孟頫说“结体随时而转,用笔千古不易”,王羲之的笔法,至今看来,仍然让人叹为观止,望其项背,其笔法变幻莫测,潇洒自如,用邱振中的话说就是“让后世书家感到绝望”,确实是中国书法历史上的一座巍峨的高峰,难以企及。但他也不是唯一的高峰。也有让王羲之本人钦佩的书法家,比如汉代的张芝,王羲之的草书就赶不上张芝。三国时期钟繇的小楷,质朴醇厚,与王羲之小楷比较,各有其妙,难分伯仲。后世书家“颠张醉素”,也各呈面目。好比李白、杜甫、白居易,诗风不同而已。

但是,对于中国艺术的评判,有一个原则,就是中庸,讲究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和为贵,而王羲之书法“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中和之美,完全符合这个传统审美原则,从这个意义上说,还没有超越过书圣的。


亦张一亦弛


头条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忠文硬笔。

如果谈到超越两个字,要看我们用什么样的审美观点去看待艺术了。王羲之的书法不是没有人能够超越,书法家也是各有各的特点,也没有谁才是独一无二的。

王羲之的书法为秀美风格,往后逐渐发展成了贴学正统,因此,在中国古代以贴学为上的书法体系下,王羲之自然是神圣的代言词了,因此被誉为书圣。

但是,在贴学传统之外,唐朝书法名家颜真卿创立了碑学风格并将这一特性融入到中国书法,随即开创了碑学审美范式。因此,在书法领域颜真卿就成了能与王羲之相抗衡的领军人物了。

因此后期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等被誉为中国书法四大家,他们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书写风格和对艺术的独到见解。

我们无法去评论谁才是最权威的书法家,因为每个人的审美观点不同,所以对书法风格的追求也不同。谢谢!







忠文硬笔


王羲之被尊为“书圣”,其成就主要在于对前人书法的归纳与总结,最直接的体现是在新体方面,楷书、行书、今草在钟繇、张芝等前人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建立自己完备的风格体系,影响后世千年而不衰。所以,王羲之在书法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书家,从这一方面来讲后世书家没有超过王羲之的。

王羲之在书法理论方面也有很大贡献,其书论《自论书》一篇中明确提出了“形质美”与“意”的理论。王羲之的这种理论对后世影响无疑也是巨大的。

颜真卿可以说是唯一可与王羲之比肩的书法家,颜真卿在二王笔法系统以外,创造了一种与二王迥异的笔法,可称为“颜氏行书”,因为他的这种创造,才与王羲之相提并论。但颜真卿书法依然属于广义上的二王系统,所以,王羲之“书圣”的地位还是不可撼动的。


古风书法


估计是有的,俗话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王羲之能够红起来和帝王的推崇不无关系,慢慢的就被神话了。就像关羽被称为武圣人,不能说关羽武功就是天下第一一样……这样才科学!当然,书法已经被手机电脑取代,实用性越来越弱,现在人想超越王羲之,估计有点难……即使技法超越了,不代表学养就能超越……一点见解,不一定对


赵子方书法


没有,如果有,我们知道的就只是超越了王羲之的这个人,而不再是王羲之了。

人们记住的,都是最优秀的人。书法在王羲之之前,许多优秀的书法家,如蔡邕,张芝,钟繇,卫凯,卫罐等。这些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的书法家,在当时都是名振天下的书法巨人。蔡邕书写的《熹平石经》,把儒家的七部经典书写校正,刻于石上。当完工的时候,天下人前来争睹,长安的街道为车马阻塞。

张芝、钟繇大家都十分熟悉,一个练字把池塘里的水都染黑,功夫之深可想而知。一个是有"楷祖"之称的巨匠。出生在晋代的王羲之,不可能生下来就超越了钟张,对吧。在钟张的时期,大家也不会知道王羲之是谁。而当王羲之成为新的书坛圣人的时候,那些和他同时代的或之前风光一时的人,便被王羲之的光芒所掩盖。好一点的,能留一个名,一般的,连名都没有留下来。

历史不会记录平庸。不要幻想着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民间高手总有一个两个的比王羲之厉害。如果有的话,你我早就知道了。


子衿书法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所以,王羲之的书法既不是前无古人、又不可能后无来者。

只是他当时的环境下,有幸的让皇帝成为了“”粉丝“”,然后代代推崇,直至形成坚不可摧、不可逾越的一座书法的千古丰碑!

而皇帝的评判标准肯定存在主观上的、个人偏好,那就出现了千人千味、万人万品、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局面。王羲之,也就成了万千品味、风格之一了,而非绝对的“”最好“”了!

当然,说回王羲之书法的艺术水准那肯定是千百年来的宗师级的高手,只不过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顶尖、唯一。

所以,王羲之之前,应该也有比他更好的,只是阴差阳错的没有被皇帝钦点、点赞、推崇、推广。王羲之之后,已经出现了颜、柳、欧、赵、褚、米、苏、蔡………一干人等!他们的书法艺术成就,难说谁的就有绝对的优势。各有千秋!情人眼里的西施,就是他眼中的第一,王羲之不可能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

再往后,谁说不会出现一个又一个的千百年后的““王羲之””呢?!!!

[呲牙][呲牙][呲牙][得意][得意][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