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灵魂伴侣“----心房颤动

脑梗塞也称脑中风,脑卒中

每两秒钟世界某处就有一人发生中风。

每六人中就有一个人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经历过中风。

中风意味着脑细胞的氧气输送将停止,

脑细胞的氧气补给被剥夺了

虽然大脑最多只占2%的重量,

却消耗超过全身20%血中氧气

需要补给数十亿的神经元需要的氧气。

如果血流中断,

氧气输送立即停止,

不及时救治,

最终,缺氧的脑细胞将开始死亡,

将导致严重或是永久的脑损伤。

那中风究竟是如何 切断脑细胞的氧供呢?

原因有很多,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潜伏已久的杀手之一 ---心房颤动

所谓心房颤动,

意味着心脏的跳动失去可正常的节律,

完全没有了规则且时常跳动较快。

不再正常收缩的心房,

使通过心脏的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在心房内淤滞

或形成湍流。

让血管内的血小板、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

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相遇了

黏在一起,成为了 血凝块。

并附着在心脏的壁上。

成为了一颗定时炸弹。

而血凝块随时都有脱落可能

随着动脉血流,

血凝块被运送到

供应大脑的动脉和血管

直到抵达一条过不去的血管,

这就被称为栓塞。

栓塞造成血管下游的脑细胞缺乏氧气供应。

大脑没有疼痛感受器,

所以不能感觉到堵塞,

但是缺氧降低大脑的功能,

并可能有突然且明显的影响。

例如负责讲话的区域受影响,

病患讲话就可能口齿不清;

如果影响大脑控制肌肉的区域,

就可能会导致肌肉无力,

且往往只在身体的一侧。

虽然这种情况发生时,

身体会马上尝试代偿,

将其它区域的血液分流至被栓塞的区域。

但这不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最终,缺氧的细胞将开始死亡,

可能导致严重或是永久的脑损伤。

这就是为何尽快得到医疗照顾非常重要。

这意味着我们要迅速分辨是否中风。

那么怎么知道呢?

这里有三个快速的试验:

第一,请他微笑。

歪嘴或脸部下垂可能暗示肌肉无力。

第二,请他们举手。

如果一只手下滑,该手臂无力可能是中风征状。

第三,要求他们复述简单的字词。

如果他们的声音听起来模糊还是怪异,

可能表示语言领域的大脑缺氧。

这有时被称为FAST测试,F 代表 脸部微信 A 四肢动作 S 说话T代表时间。

如果你看到任何这些迹象,立即拨打120,

生死可能取决于它。

对于房颤病人,有哪些方法可以预防或降低房颤病人 脑中风的发生呢

房颤病人导致脑中风的关键在于心脏血流速度的减慢导致了血凝块的产生

规律服用抗凝药物,可以阻止血小板,凝血因子与纤维蛋白粘在一起,血凝块也就不在产生。

但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会带来另一个麻烦问题—出血时间延长

假如王大伯 58岁,平时有房颤疾病,平时规律服用抗凝药 氯吡格雷 ,昨天做无痛胃镜检查发现 胃内有肿块,可疑恶性,消化科医生计划明日全麻内镜下行肿块切除手术。

麻醉医生在手术前访视病人时关注到了王大爷服用抗凝药的病史

耐心的向王大伯沟通解释到

长期的抗凝药服用,凝血时间延长,

手术操作,麻醉操作均有发生出血可能,

如出血无法制止,将带来严重不良后果,可能有生命危险。

你的手术并非 急诊手术或限期手术,立马就要做。

建议明天手术取消。

王大伯疑惑了

吃药也不对,不吃药也不对

确实如此

不服用抗凝药会有脑中风风险,服用抗凝药又有出血的风险。

如何在手术出血风险和脑中风风险如何取得一个平衡呢

对于紧急手术或限期手术,不开刀可能会出人命的手术,那只能立即手术。

而对于择期手术,手术本事对生命的影响小于手术出血风险,

则应该暂停手术,

由麻醉医生会与手术医生根据病情共同制定一个 抗凝治疗的替代方案

尽可能在手术出血与栓塞风险中取得一个平衡点。

让病人更安全的渡过整个围术期

对平时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的建议哦

不要擅自停药

不要隐瞒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