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高境界:無與靜

莊子曰:水靜則明燭鬚眉,平中準,大匠取法焉。

水靜伏明,而況精神。

聖人之心,靜,天地之鑑也,萬物之鏡。

所謂,心靜,自然涼!

聽說過:禪的最高境地是無聲;音樂的最高境地是無詞;

愛的最高境地是無言;生活的最高境地是理解;

朋友的最高境地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那麼,是否人的最高境地是心靜?

心靜如水,依物隨形,只是試問世間有誰能做到呢?

心靜如水,依物隨形,

凡事到達了極致,剩下的只有恰似明月清泉自在懷的靜謐!

我們每個人都是赤條條來到這個世界上,

又手握空拳,一無所有地離世而去,並且終將化為塵土。

因此我想,我們不必渴求生活的至善至美,

凡是生活給予我們的,我們都可以在平靜中欣然接納,

不必去追求那些可有可無,並不影響生命內涵的東西。

我們只需用平和的心態,坦然地面對一切,

你就會感到險壑也是灘塗,

峻嶺也是平原,滄海也是一粟;

用寬容的態度,包容一切,

雖然你臨時蒙冤受屈,但心裡坦蕩安穩;

看待事物,取他積極向上的一面,

什麼榮辱得失、沉浮笑罵、是非曲直,

一切都能視之等閒。

既然心靜如水,那就應該是一汪的水面,

平靜如鏡,沒有波濤洶湧,

卻有思想,他的思想像微瀾的漣漪,

一波一波向前推進,不會聚結在某一處,

停滯不前,任其雜草叢生,腐朽變質,

他永遠是新奇的,充滿活力的!

所以說,心靜如水是一種奢求,是一種理想,

是我們追求的境地。

尋求這樣一種狀態,縱然經歷了風風雨雨,

卻沒有驚濤駭浪,雖然有過微波盪漾,

漣漪不斷,卻能逐漸趨向於微波不驚,寧靜,淡定。

心靜如水,不是消極怠世,

也不是躲避現實、漠對人生,

而是靜水深流,在紛雜的塵世裡,

為自己留下一片純靜的心靈空間,

不管是潮起潮落,也不管是陰晴圓缺,

你都可以免去浮躁,義無反顧,

勇往直前,輕鬆自如地走好人生路上的每一步。

所以我一直覺得,

真正的唯美應該都是自然而然地從心底深處真實地出發的,

我們只能從生活裡去尋找,這樣努力的尋找是一種自助和自救,

而不是一種自欺欺人。

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要面對現實,

不躲避生活裡所有的挫折和風雨,

我想幸福就是寧靜心緒下深埋的一種感覺吧,

這種感覺就是我們人生中永遠的美麗、永遠的希望、永遠的信心,

也就是我們生命得以存在與連續的意義。

很多時候,我們明明知道在時光遂道有多少事物都永遠不會重回,

可是那一種幸福的感覺卻能夠重新再次完完整整地進入我們的思維,

進入我們的心中,這樣幸福感覺中的唯美,

也永遠是我們心中彼此嚮往的如詩的心境,

當愛恨在歲月中消融,當看盡千帆過盡之後,

我們對於生活的態度便剝離了那些浮躁與不甘,

心湖乾淨得只剩下一汪沉靜的碧水,

終於在朝朝暮暮的簡單重複的生活中,

尋找到了宿世的安寧與平靜,不讓煩惱佔據我們的思維,

那顆曾經火熱的心依舊在跳動,卻靜靜地如一潭清水,

能夠在市井人流的熙攘喧鬧中博取一份超然物外的心境,

這時我們會笑著對自己說:人生至此,夫復何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