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所谓的“天命”是迷信吗?

蔡天龙


不是!

而是指“事物的规律”!

关于天命的第一段记载如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而立,即担当,承担自己的责任。

不惑,即通透,可以明辨是与非。

天命,即规律,事物的内在联系。

耳顺,即明白,闻其言知其微义。

从心所欲不逾矩,指遇事无碍,行事无痕。

也就是说,这个天命不是“命运”!

第二段记载,同样也不是指“命运”,原文如下“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小可认为,这里的天命指的也是自然规则,之所以这样判断,是因为后面有一句“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如果做“命运”解释,那么这一句就不通了,小人同样相信命运,但却不相信“大道”和“规律”。

那么,孔子相信“命运”么?

信!

比如《宪问篇》“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这里的“命”便显得比较模糊不清。

但是《雍也篇》里的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这里的“命”指的就是命运!

《史记·孔子世家》有这样的记载(孔子)临河而叹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

这里的命便指的是命运无常!

春秋时期,大凡名士皆会占卜,甚至相面是必备之术。孔子学识通天,自然不会太差,而且孔子韦编三绝,为《易》做传,也曾说过“不占而已矣”,显然他对占卜有所涉猎,只是更看重《易》的哲学思想。

我喜欢孔子,憎恨儒学。但不得不说,孔子所谓的“天命”不是迷信,而是规律,命运,或者迷惘!


亦有所思


不是迷信,是叫有自知之明!

孔子在《论语》中,曾回顾自己一生每个年龄节点的收获,并自我总结说: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的五十而知天命,是说,自己到了五十岁的时候,才终于知道,上天派我来世上一遭的使命是什么了!就是让我教书、整理经典的,而不是让我当大官成就大业的!也就是说,在官本位思想的支配下,他认为自己胸怀天下,德才兼备,一生却没能封侯拜相,不是一个成功者!

实际上,时势造英雄,古今一样,中外同理!孔子生在春秋末期,当时,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各诸侯国崇尚武力,梦想霸业,这是那个时代的大势所趋。而他崇尚仁爱,讲究礼乐,与那个时代需要背道而驰,所以即使他周游列国,也不可能受到重用。

用人如器,用其所长!这是所有当权者的自然选择!春秋战国时期,争霸称雄是主旋律。孔子在争霸声中讲仁爱,结果只能是处处受冷遇;而苏秦提岀合纵抗秦之策,结果是身佩六国相印处处受欢迎!更不用说张仪了,他提岀远交近攻的连横之术,在秦国拜相施策、在六国翻云覆雨,如鱼得水!

为什么差距如此之大?

纵横家鼻祖鬼谷子王禅说:察势者明,顺势者智,驭势者独步天下!不是孔子的主张不好,是不合时宜而已!不是苏秦张仪的主张高妙,符合时势需要罢了!正如春种夏锄秋收冬藏一样自然而然,正如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运用理论制定国策也一样,因时而异,秦用商鞅变法图强,汉初用黄老休养生息,武帝盛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时代的选择,不是理论的好坏。

人同此理。虽说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每个人的天赋不同,特长不同,所处时代不同,成就也必然不同!卫青霍去病如果不是生在汉武帝时代,又因皇后卫子夫而受信任,也很难建立功业;李白诗才天纵,却终不是官场宠儿!官员的修身立德与李白的纵情山水是格格不入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比如,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他们的使命就是领导人民推翻帝官封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让饱受欺压的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等领导人的使命就是让中国人民富起来!新时代,中国领导人的使命就是让中国强起来,改写由西方书写的世界规则!所以,“天命”中的“天”,实际上是天时地利人和等综合因素的代名词,也可以叫时势。而“命”,实际上是使命,是各种条件下自我努力的方向和结果。

因而,时也,运也,命也,是许多人最后的感慨!每个人都应当有自知之明,越早越好,不必到五十岁!


pds福田心耕


″天命观"是孔二说教乃至巫儒之术的核心。

″天命″是″鬼神"的升级版和代名词,实际上是指一种″能支配万物,能支配人类命运,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神秘莫测的超自然力量"。它的具体形象和载体很具体,就是″天,老天,老天爷"。

孔二自己有几分信天命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怕的是他要求别人无条件地服从″天命"。″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是孔儒邪说的最高准则和逻辑前提,孔二巫儒就是用这个前提解释世界,统御人们的″三观"。而″天命"是啥玩艺,普通人,老实人根本搞不懂,全凭孔二和儒徒们胡扯。这就太可怕了,实际上"圣人之言″,孔二儒徒们的胡说八道,才是真正的″天命"!

不要轻视这一点,旧中国的″天命",也就是"礼法道德"一一孔二儒徒的胡诌八扯,是最高法律,是法王,法上之法,法外之法,儒徒们会用最野蛮,最残酷,最惨无人道,惨绝人寰的暴力来维护!中国人民就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生活″天命"网罗的"地狱"里,不能逾雷池于一步!不知有多少人因无礼,也就是违天命被活活整死。

当然天命也可以牵强地理解为自然规律,但,孔二的″天命"显然不是这个范畴。区别在于:1,自然规律是可以认识利用和改造的,从哲学上看″人定胜天"是历史的必然。而孔二的"天命″是不可违的异化力量。2,自然规律是通过科学实验,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三大革命实践来认识和把握的,是可以通过"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来改变,改造和创造的。而孔二的″天命"只能通过学礼,知礼,行礼一一也就是装逼弄玄,装神弄鬼来探知,且"天不变道亦不变",万万违背不得!

孔二的天命观到底算不算迷信,不能凭嘴说,还要看他干了些什么。

孔二一生就干一件事:鼓捣五礼六艺,但经过严格考证,五礼六艺中凡有实用价值的如御,射,书他都不会干,他会干的只有礼与乐两种技艺。

孔二研究乐的本事有多大,不得而知,反正他一首作品也没留下来。

而中国古代的礼,又分为吉、凶、军、宾、嘉五礼,

在五礼中,军礼他不懂(见《论语.卫灵公》),嘉礼很少涉及,他能干的只是复原周朝的吉、凶、宾三礼。

而这三礼中,孔二把宾礼改造成了官礼,而官礼的依据又是吉,凶二礼,也就是让人按敬天的规格朝天子,拜大人。这就是说,孔二这一辈子,实际上就是在捣鼓吉礼和凶礼。

吉礼就是祭拜天地鬼神祖宗,凶礼就是办丧事祭奠死人。

看一下《礼记》就明白,孔二把吉凶二礼搞得有多复杂,难怪春秋名相晏婴先生一听到孔二讲″礼″就怒发冲冠,认为这玩艺祸国殃民,并建议齐景公杀了孔二,吓得孔二屁滚尿流,连夜狼狈逃窜。

也就是说孔二这一辈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人事他基本上都不会干,从儿童时代起,他就天天在研究怎么祭拜天地鬼神和死人,并力图用这套应付鬼神死人的方式来改造社会(即“克己复礼″)。一个天天浸淫在鬼域,研究怎样祭天地,拜鬼神,奠死人的人一一您说孔二他老人家讲的″天命"算不算迷信吧?

也许孔二自己不迷信而专教他人迷信,但,那更可恶,那就说明:孔二是古今中外第一骗,头号大骗子,他设的骗局,骗了世界二千四百多年!



文刀沐子


古汉语和文言文的意思,与今天有很大不同,比如古文中的“河”专指黄河,河水就是黄河水,古人把合流称为“水”,现代汉语的渭河,泾河,古文中就是渭水、泾水。当然,这种演变是一个漫长过程,会有两种不同称谓同时出现的过度时期。

天命一词非常的古老,而且使用的也非常广泛,几千年后的现代人,也能读懂两千年前“天命”的基本含义,这是汉语的优势所在。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非常完整的意思,汉语词组尤其是古汉语和文言文,都是两个字按不同的意思组合而成。不是现代汉语更倾向一个词组就是一个意思,很多古汉语与文言文的词汇和语句,表达的意思与现代高于也可能完全不同。比如,“骚扰”这个词最初就包含两个完整的意思,现有“骚”而后才有“扰”,两者含义不同又互相关联。

孔子的时代还属于是古汉语时期,“天命”是一个非常完整的意思,古人对自然的认知与现代人不同,天和命是紧密关联的。


雯臣


孔子的天命观点,有几个人能读懂孔子。在职位上,孔子当过司寇,相当于现在的部长,孔子有三千弟子,贤人七十二,现在的教育家都很难有如此水平。

孔子总结前人的经典,晚年在周易上下了苦功。这部中华文华的源头经书,博大精深,上至天,下通地,中和人事。中华科学的起源,经远古圣贤代代相传,发展演变,人类在农耕时代无所不包,导惑释疑,深奥又实用。

周易在人的各个阶段都有形容,在合适的年岭,合适的地方,合适的时间担任合适的工作,叫位得当,或得位。而到了老年时,经历了很多坎坷而得到应该的地位,叫做天命。这只是一个术语,并非迷信。知道天命与自身的能力而去实践,就是得道的标志。


风水财运与人生预测


天命一词,在古代体现在思想与哲学范畴。它主要表述的是上天(宇宙、自然)与天道(自然、造化)的意志、本质精神与运动规律。

如《尚书》:“先王有服,恪谨天命”,《诗经》:“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中庸》:“天命之谓性……”。还有孔子所说“五十而知天命”,孔子在《周易.十翼》中所说“自性存存”。

因此用“迷信”二字概括“天命”是不准确的。


鉴钟楼主人


迷信!什么是迷信?不知不懂是为迷信,糊里糊涂,人云亦云是为迷信。真知灼见,立竿见影,如日朗照,心知肚明,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怎么可能是迷信,几干年的圣人会不知不懂,糊里糊涂,人云亦云?长叹一声,去也。天命,孔子的天命知晓者几何?有几多层次?孰轻孰重,孰高孰低?用尺子?斗子?秤称?哈哈!借用一句名联吧。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厚德载物12261


不是迷信,是选择而已!


HY185


😲居然还有人说,孔子迷信。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可以说,是最不迷信的人了。所谓天命,其实是一种科学规律。古代科学不发达,解释不了众多的科学现象。但是,他们通过不断观察,能够确定,其中一定是有规律的,并不是随机的,其中必然蕴含着科学规律。孔子将众多科学规律综合为“天命”。这是中国科学的萌芽,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初步探索。


微陌555


天为心,天命即心命,心灵命则运l要心灵必须从克己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