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为什么要提出“对法国作战中要节省坦克”的命令?

历史长流水


在二战的西线战争中,希特勒认为,对英法的战争只是争夺世界霸权道路上的一个阶段,希特勒实施争夺世界霸权计划的主要障碍还是苏联。正因为如此,在1940年夏天,希特勒做出开始强化进攻苏联决定的准备。



为了准备对苏战争,希特勒只用“一只手”在敦克尔克同盟军撕打。他当时的想法就是要力图保存兵力,特别是保存坦克军。其唯一的目的,不是完成西线停战任务,击溃法国使其投降,而是为了准备以后的对苏战争。

希特勒知道,当时的德国国防军已察觉到坦克严重不足的现实,但德国较落后的军事工业却不能迅速补充这一缺损。1940年6月初,德国法西斯军队装备坦克2114辆,德国军事工厂每月只能生产不足200辆的坦克和自行火炮。


如果按柏林最初的计划,大约于1940年9月对苏联发动侵略战争。那么到那个时候,法西斯军队除去对法国战斗中的损失外,将可能只拥有2500到2600辆坦克,其中还都是以小型和中型坦克为主。希特勒认为,这些力量是不够的,因此他做出“对法国作战中要节省坦克”的命令,以便主要把坦克用于与苏联的作战过程中。这条命令可以从希特勒停止对敦刻尔克英法军队的攻击中看出来。不论是因为坦克在沼泽地中行进对自身的损伤,还是因为对法战争中迅速前进的装甲部队的相对实力的减弱,都可以看的出来希特勒对坦克军的惜爱。不论从哪个方面都能反映出来,装甲部队对发动战争的重要性。


战略论


德国的命根子啊,肯定爱惜啊。一战德国战败,被迫签订《凡尔赛条约》,条约内容对当时的德国要求非常苛刻,包括不能建造和研制装甲车辆,飞机,甚至连重机枪都不可以建造,(德国打了个擦边球,研制了MG34/42通用机枪,这种机枪给二战时的盟军带来了大量的伤亡,被称为“希特勒的电锯”)不能拥有空军,取消征兵制度,陆军数量不能超越10万。



德国没办法啊,当时的德国穷到什么地步呢?连军事演习坦克数量都不足。德国人就用自行车,汽车弄上纸板再装上挺机枪当做坦克进行演习。


德军在法国战役一共投入2,439辆坦克,其中包括1型坦克523辆,2型坦克955辆,3型坦克349辆,4型坦克278辆,捷克38t坦克334辆。数量上不及英法联军,质量也不高总体装甲力量弱于英法。


虽然质量和数量比英法逊色,但是德国的作战理想甩了英法几条街。古德里安的闪电战理念一经提出,再加上曼施坦因近乎完美的计划,但是希特勒对于打法国依然信心不足,毕竟法国是一战的战胜国,同时也是一个老牌的军事强国。

希特勒的野心远远不满足于欧洲,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敌人~苏联。一旦在攻打法国消耗过多德国本就不多的装甲力量,势必会影响希特勒的总体战略,当年的希特勒就是过于爱护自己的装甲力量(其中的一个原因),才让几十万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从德国的眼皮子底下溜走。所以说,才有了希特勒让德国攻打法国时节省坦克的命令。


军武小咖


问题是不准确的,希特勒关于尽量节省装甲部队使用的指令,不是针对整个“法国战役”的,翻遍所有的纳粹文献中都没有这样内容的正式命令。此事件真正发生的时间是在西欧战役第一阶段,即德军基本击败英法联军主力的1940年5月末,此时希特勒还需要歼灭法国南方兵力更为庞大的陆军,至少在当时看来仍然是一场艰苦的大战,他也不知道法国会在后面迅速投降。



如果了解法国地理的话,当知5月的战场只覆盖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及法国北部,法兰西多一半国土的尚未发生战事,陆军大部主力犹在(挺进到法比边境的联军是以英国远征军为主的),按照希特勒的设想,德军必须保留装甲部队有足够的战斗力以便用于索姆河以南的战场,那里还有大批法国军队需要去摧毁。因此,在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和莱因哈特的第41装甲军迫进敦刻尔克附近的运河一线时,希特勒亲自下达了装甲部队停止前进的命令。

这也是“敦刻尔克奇迹”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西线作战的300多万德国军队中,其实装甲部队所占比例很小,用于一线的93个师中只有10个装甲师约2700辆坦克,而这些坦克是闪击战的重要硬件,是希特勒“宝贵的装甲部队”。从阿登突破到完成敦克尔刻包围圈,德军各装甲师确实也疲惫不堪,弹药油料急需补充,大批坦克等待维修。



(古德里安在战场)

1940年6月4日,英法联军残部从敦刻尔克逃离的发电机计划完成,6月5日起得到休整的德军装甲部队开始调头南下,第一个冲过索姆河的正是隆美尔第7装甲师。到6月17日,古德里安装甲部队十天内长驱直入400多公里,切断了马奇诺防线内法军撤往瑞士的退路,俘虏了近30万法军。同日,德军两个集团军群对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法军重兵集团完成合围,俘虏法军50万人,6月18日法国宣布停止抵抗,请求停战谈判,最后有200万法军进了战俘营。

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德军以装甲部队为前锋横扫法国中部,彻底击溃和消灭了法国百万以上的大军,才最终迫使法国投降,这期间德军坦克矛头发挥了巨大作用。换一种思路来看,希特勒在敦刻尔克的神经质其实有他的一定道理,只是当时英法联军溃不成军逃往港口,德军装甲师本来可以兵不血刃以轻微代价完成任务;而等到希特勒恢复进攻的命令下达时,英军总司令戈特已组织了较强的力量进行抵抗,掩护海上的大撤退。



(法国投降)

所以希特勒的错误,是因为有意保存装甲部队战力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并非是不想消灭这几十万英国远征军和法军部分精锐。然而若非装甲部队在第一阶段保存完好,在接下来的索姆河以南第二阶段战役中,能否在很短的时间里取得如此巨大的战果,还真是个未知数,历史不能假设,但一味的指责希特勒在战场上胡来也未必准确。

尤其需要说明的是,把“节省坦克”的这口锅给斯大林背上并不公平,希特勒彻底下决心对苏开战,是1940年7月。在德军主力西指的过程中,斯大林趁其东线空虚连续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和罗马尼亚的二个省,让希特勒既忍无可忍又有迫切的危机感,罗马尼亚的石油对德国太重要了。陆军参谋总长哈尔德7月开始制定对苏作战的《奥托计划》,1940年8月底制定完毕,12月更名为“巴巴罗萨”。



(德军装甲部队开进法国)

1940年12月5日,希特勒收到计划全本并且全部批准,预期在1941年5月15日开始进行,12月18日希特勒签下了“21号指令”,要德军最高统帅部准备“快速的击倒苏联”。因此,在法国战役期间希特勒并没有入侵苏联的具体计划,更谈不上对装甲部队的后续考虑,事实上,他一直抵触两线作战并反复重申:“只有我们在西线腾出手来时,才能够反对俄国”。

1940年5月的黄色计划中,德军坦克仍以比较落后的2号坦克为主(935辆),甚至包括335辆缴获的捷克坦克;而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时,德军已拥有14个装甲师和4700辆坦克,总数接近法国战役时的两倍,尤其是更多的3号和4号坦克开始服役,所谓在法国节省下来的坦克根本起不到决定作用。


度度狼gg


德国坦克少,德国坦克质量一般,这个是没有办法的。

都知道,二战时期,德军横扫天下靠的是他们的坦克,而事实上,德国人的坦克,最初在质量和数量都不占优,德军取胜,靠的是他们出色的闪电战战术,而不是坦克数量的碾压。

德军名将古德里安曾在战前写了一本书《注意装甲兵》,他对于坦克作战的理解非常超群,当他演练坦克部队的时候,希特勒非常震惊,他迅速意识到了这种新型作战方式的重要性。

随着波兰战役打仗,德军装甲部队展示出了非常强悍的战斗力。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德军装甲部队的集群作战走上了世界战争舞台。希特勒也决定了,以后仗都这么打,都围绕这个战术展开。

法国战役预想非常艰难

法国战役时,英法坦克数量足有3200辆,而德军生拼硬凑才凑够2800辆坦克。德军的轻型中型坦克,根本就不是英法坦克的对手,一对一,德军坦克基本就是被完爆。



早在开战之时,德军统帅对于进攻法国都是持反对态度的,希特勒心里也没底,但是,希特勒坚持要打。德国的将军们和元首,都没有信心能够吃掉法国,毕竟老牌强国。德国人担心的是,法国国力强劲,坦克部队一旦被消耗掉,德军的命根子也就没了。


这个时候,曼施坦因出来了,给希特勒制定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方案,也就是曼施坦因的“镰刀计划”。结果,在德军的突袭之下,镰刀计划成功实施,德军的推进速度震惊了英法,也震惊了希特勒。没有人想得到,这场战争能够如此顺利,顺利到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这个时候,希特勒面对的情况是,国内生产力不足,现有的坦克数量不足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对于德国人来说,失去了坦克,等于是老虎没了牙齿。


军武文斋


因为赫尔曼戈林吹嘘只需要他的空军就可以解决敦克尔刻的英法联军。而且当时德军机械化部队和装甲师数量有限,而且大多是一号和二号坦克,三号坦克数量更少,还有捷克的38T,且性能和英法的重型坦克相去甚远。所以比较金贵。


刘凡65008817


因为希魔的主要战略目标是欧洲东部的苏联。如果在法国战役中消耗太多坦克就会影响德军对苏联的作战战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