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市場推出一年,蘋果的智能音響 HomePod 進入中國市場。1 月 18 日開始,HomePod 將以 2799 元的價格上市售賣。
11 個月時間媒體的密集測評和用戶反饋後,HomePod 給外界達成了一種固有印象—— 這部音響音質不錯,但 Siri 遠稱不上智能。
亞馬遜 Echo 和 Google Home 都連接了多種互聯網服務,甚至能買東西。這二者也分食美國智能音響最大的市場份額,分別達到 70% 和 25%。蘋果佔據 5% 安裝基數僅有 265 萬部,大約是美國 Apple Music 訂閱用戶的十分之一。
有機構用 700 多個問題考驗智能音響們的智力,HomePod 以 52.3% 的準確率排名墊底。而蘋果的官方網站上,HomePod 頁面介紹了它的智能之處,可以回答用戶的問題,也能連接智能家居。
從 2017 年 6 月的發佈日算起 HomePod 已經推出 19 個月時間,這段時間它更智能一點了嗎?
我在 6 天前拿到搭載中文版 Siri 的 HomePod,簡單做個總結的話,6 天的使用和體驗並沒有讓我對 HomePod 的理解發生太大變化—— HomePod 最為合適的角色依然不是家庭助理。
Apple Music 控制器,這是 HomePod 的最佳角色
我不是一個智能音響的忠實用戶。Echo 和 Google Home、小愛同學和百度音響我都短暫地用過幾天,而長期擺在房間的是一臺 Sonos Play One,它需要獨立的手機應用播放音樂,或者用 AirPlay 將手機投射到音響,一點也不智能。
HomePod 好像同時滿足了對音響的兩個需求,聲音好聽又可以用語音來控制。
事實證明,6 天時間 HomePod 至少改變了一部分生活習慣。這 6 天我很少打開手機找到音樂,大多數時候都是直接呼喚 Siri 幫我播放。這基於 HomePod 對 Apple Music 足夠了解,比如說它能完成以下指令:
“Hey Siri,播放一點音樂。”“好的,讓我們從 XXX 的 XXX 歌曲開始。”Siri 會根據我的 Apple Music 賬號已有喜好推薦音樂。
“Hey Siri,我不喜歡這首歌。”“明白了,我會記住你不喜歡這首歌。”個性化喜好進一步修正。
“Hey Siri,來點睡前故事。”HomePod 會從 Podcast 調取播客節目。
“Hey Siri,這首歌是什麼時候發佈的?”
“Hey Siri,播放適合睡前聽的歌。”
但這也是問題所在。HomePod 只能挖掘 Apple Music 和 Podcast 之中的內容,QQ 音樂、網易,這些第三方內容來源都需要使用 AirPlay(隔空投放)才能投入 HomePod。又回到了打開手機應用——打開 AirPlay 這樣與普通音箱沒差的方式。
AirPlay 可以用語音完成一些基本的交互,暫停切歌快進等等,但想要像 Apple Music 一樣,從其他的平臺調取音樂,完成的個性化請求就完全無法做到。
這等於把用戶圈在 Apple Music 的壟斷中,或主動或被動讓人放棄存在於其他平臺的音樂資源。我日常的音樂收藏分佈在網易、蘋果和 QQ 音樂,遷移到同一處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家庭助理和多個音響的聯動,HomePod 有進步
來到中國市場前的 HomePod 解決了部分早期用戶的抱怨。
Apple Insider 一年前使用了 HomePod 後總結說,音響上的 Siri 甚至都不如 iPhone,並總結了 7 個 HomePod Siri 無法完成的任務,包括無法獲取日曆、無法打電話只能接聽、多個音響協同無法實現。
現在兩臺 HomePod 可以組成立體聲,聲音分左右聲道傳輸。在“家庭”App 裡面設置,這個應用也是控制和設置 HomePod 的中樞。這時候語音控制會默認其中一臺 HomePod 接受指令,另一臺保持安靜。在不需要立體聲的時候也可以將兩臺 HomePod 設置成同時播放同樣的內容。
還有,HomePod 分屬不同房間,你可以像操作交響樂團一樣控制所有的音響,讓音樂在 A 設備暫停,投入到 B 設備繼續播放。或者讓 A 和 B 播放不同的曲子,然後同時暫停。當然這些聯動功能對任何一家的家庭影院系統來說都不足為奇。
作為語音助理的 Siri 在 HomePod 上的表現也有改進,能交給手機 Siri 的任務,HomePod 基本可以完成。
比如打電話,HomePod 的音質和麥克風都不錯,直接呼喚 Siri 打電話、掛電話、撥通,完成通話都沒有什麼問題。以及問附近餐廳、詢問問天氣、設定鬧鐘、換算匯率、添加日曆……這些小功能我都試了一遍。
只不過它們都沒能轉變成我的日常習慣。除了用於實驗的那一次我再也沒有試過用 HomePod 打電話。
蘋果智能家居要花費一些學習成本,但主要問題還是貴
助理能力的進一步延伸,HomePod 還能用來作為中樞控制智能家居產品。和 HomePod 一起我拿到一套智能家居套裝,第三方廠商開發,一套包含網關、觸控按鈕、智能插座和智能門磁。這套裝備在 Apple Store 官網售價 698 元。
搞明白如何使用外加調試這套智能家居需要耗費一些學習成本。按照說明書的解釋我需要在 iOS 自帶的 Homekit 應用和設備廠商的應用之間來回切換。設置好一套設備,我的房間得到了一套可以用手機操作的系統。
燈泡和插座連接的空氣淨化器可以用 HomePod 來呼喚開關,如果我繼續折騰,它們和門磁以及貼在牆壁上的感應器可以組合成不同的長指令—— 比如說打開門,電燈自動打開、空氣淨化器自動開啟。
一個疑問在於,配置一整套 HomeKit 家庭到底需要花費多少成本。中國區 Apple Store 中有 26 款支持 HomeKit 的產品,價格從 98 元到 1500 元不等。作為對比,你能在小米商城中找到品類更多、價格遠更便宜的替代品,只不過它們只能在小米的體系中使用。
我更關心智能家居本身到底有沒有用,它到底多大程度上可以優化我們的生活?從我 6 天的簡短實驗來看並沒有積極的結論,當作玩具體驗了一會之後,智能家居在安裝完畢後就進入閒置狀態,我也沒有意識到語音開關的電器設備有多麼便利。作為生活助理的 HomePod,其實並沒有完全融入生活。
還有其他這幾個感受
HomePod 的初始設置很像 AirPods。插入電源後自動尋找到最近的 iOS 設備,手機和 iPad 都可以。設備隨即彈出卡片,大約 6- 7 個步驟後完成設置,期間也並不需要輸入 Apple ID 和 Wi-Fi 密碼。當 HomePod 移動到另一個網絡環境,連接會自動跟隨配對的 iOS 設備切換。
聲音效果是種個性化的體驗,從我僅有的聽力來判斷,HomePod 的音質好於 Sonos Play One,畢竟前者的價格也高過近一倍。它的立體聲層次更分明,人聲突出的同時低音也好很多。
HomePod 的麥克風反應靈敏,不無需大吼。我試過在電視播放聲音時、人在房間角落小小聲講話時,以及在 HomePod 自身大聲唱歌時呼喚 Siri,絕大多數情況下它都會應答正確。
因為麥克風的靈敏,HomePod 在準確度上似乎比手機要正常一點。同時和手機 Siri 對比,HomePod Siri 講話時語氣更自然,更接近真人。
不過 Siri 的反應速度不太穩定。大概和網絡狀況也有關聯。比如說喚醒智能家居,偶爾需要在下達指令後等待 3-5 秒左右,這期間你只得愣在那裡。
外層由網眼織物覆蓋,起初我的擔心有兩個:落灰如何清理,以及貓咪應該會把它視作新來的抓板。事實證明頂部的觸摸屏反而更容易積灰需要時常擦拭,貓咪也似乎對 HomePod 沒有太大興趣。
機身其實很重,高度僅有 17 釐米卻有 2.5 公斤的重量,可見內部結構的精密,好在不需要經常移動。
HomePod 增強了 Apple Music 的音樂體驗,它音質不錯,語音操作也很簡單。但反過來 Apple Music 又是 HomePod 最大的限制,它讓 HomePod 限制在蘋果的花園圍牆。
依靠 Apple Music 帶動硬件銷量,反過來推高服務的增長,封閉的理由很容易理解。只不過,Spotify 在美國佔據第一大流媒體音樂市場,中國的騰訊擁有 80% 的國內音樂版權,使用音樂服務的用戶很難繞開市場中最大的服務提供商。最終感到不適的還是用戶。
題圖、插圖來自《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