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人间》,山海之间归来的人情味儿

吃,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


新疆的冬夜,哈萨克牧民一边吃着肥香四溢的吃熏马肉马肠,一边纵情喝酒,享受温情与痛快并存的人生瞬间。




湿气弥漫的江南安徽,当地百姓把流转了四季的腌制火腿,制成酥烂的金银蹄膀、剔透的火腿蒸笋衣、入口即化的富贵双方......





然后端上热气蒸腾的年夜饭桌,一家子共享难得的团圆饭。




河南孟津,桌上麦香热烈扑鼻,爷孙正开心地吃着凉拌碾转。这碾转小麦,今年可是大丰收。



江苏太湖的大闸蟹,厨师们提炼只取蟹膏蟹黄的秃黄油,慢熬后拌入饭中。

每一粒米都被蟹黄包裹成金灿色,趁热拌饭入口,满腔的肥甘让人目眩。



这些馋得令人流口水的美食

出自最近爆红的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

网友们看完纷纷评价:

“深夜放毒!”

“看饿了!”

“叫我怎么经得起这美食的诱惑!”


李立宏的解说、阿鲲的音乐、陈晓卿的导演,这三个人在一起,就是标准的神仙下饭配置。

时隔四年,他们再次用脚步和镜头告诉我们,又到了边看边流口水的时候了。


《风味人间》第一期上线三天,播放量破两亿,豆瓣评分9.4,比《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还高出0.1。



节目一如既往用了远景+特写的拍摄方式——对于山川湖海等地理景色,镜头极尽宏大与壮阔

绿色的梯田、周边环绕着雾气




铺满白雪的大地和天边的碧海、云层连成一片




群山环绕间、迁徙的羊群徐徐前进


每一个画面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多变和波澜壮阔。



还有新疆的手抓羊肉


呼伦贝尔的奶桶肉


四川瓦屋山的龙须笋炖乌鸡


江苏的酥皮蟹


《风味人间》片如其名

从荒漠到草原

从山地到海洋

由《舌尖》第一二季总导演陈晓卿打造

团队扛着摄像机跨越中国乃至世界

去寻找各地散落的风味美食


然后再一次证明:在吃这件事情上,中国人可以有多执念。


我们为了吃,可以耐心地等待。

一顿饭,做足一天、一月、一年。每盘食物,都沉淀千回百转的岁月,酝酿着当地人的故事与情感。

哈萨克牧民制熏马肉马肠,为了孕育最地道的风味,入夜腌制冻结。

超微观镜头中,细小的盐粒一点点渗入肉里,在寒冷的凝练中慢慢风干结晶。



第二天早起,牧民又让冬肉在烟火气中苏醒,由表及里凝敛风味,悄然出香。



安徽南屏村的村民,将腌好一个多月的火腿反复曝晒,历经四季,才隆重上桌。



我们为了吃,可以费劲麻烦的功夫。

“拿那一点蟹肉要花这么多功夫和时间,我才不干。”荷兰人看起来非常复杂的事情,在中国人看来却游刃有余。

蟹的每一个构造我们都了然于胸,绝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吃的部位。



孟津农田里,小女孩与爷爷正一起拔碾转。这种曾是以前农民应急的口粮,如今却沉淀为当地的传统美食。



农民将碾转脱粒、去壳、入锅氽炒。阴干后,爷孙俩像玩游戏般,一起上磨碾压。




根据自己喜欢的口味,或鸡蛋炒碾转,或直接凉拌。



黄土高原上,当地人有独家的制作土豆方法。他们会反复捶打土豆泥,直至它韧糯得单是看着,就叫人口水直流。

当地人管这土豆泥叫洋芋搅团。



洋芋搅团再配上油泼辣子、韭菜、浆水,那酸辣辛香的味蕾,足以勾起每一个西北人的乡愁。



我们为了吃,还可以开山辟路、走向远方。

西南最潮湿的深山之中,一对夫妇在那里露宿了两周,每天走十几里山路。为的,就是掏那一味鲜笋。



回家后,将鲜笋用最简单的方式烹饪,端上一盘清炒冷笋。当这口鲜美在口腔生津时,一切辛苦都值得了。



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的胡杨林里,新疆夫妻呆在那采摘了一个月,终于收获了数量不多的巴楚蘑菇。



它口感脆嫩,与羊肉同炒中能迅速吸收肉质香,再拌上面条,太有滋味!

吃一碗羊肉蘑菇拌面,就是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幸福感的来源。



由南至北、从东到西,不管是踏遍各处的纪录片制作团队,还是当地人为制作食物花费的心思,都让人心生美好与向往——

为了那一点口舌之欲,我们百般耕耘,花光力气。

为什么?

不就是因为食欲背后,皆是生活的种种味道。

一顿饭,暖的不止是胃,更是人与人之间在美味的慰藉中,彼此依存的心。

一顿饭,吃的不止是食物,更是质朴而璀璨的万家灯火。

一顿饭,尝的不止是美味,更是游子回首人生之际的乡愁与人情。



是久未归家的父母心生愧疚,为孩子精心烹饪的一顿乡土美食。



是游牧民族踏上风餐露宿的征途之前,一盘余香回甘的大尾羊大盘肉。



是离开故乡多年的人们尝到儿时味道时,忍不住湿润的眼角。



这一点“味”,更可以是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台湾成功港,颠簸的海面上,镖鱼手卢旻易手拿20多公斤的三叉镖竿,在最恶劣的风浪天追赶海洋的短跑冠军旗鱼。




海面上,一条旗鱼逆浪而上!

卢旻易找准时机角度,用力掷下镖竿。经历一个小时的追逐,在海上守候多日的卢旻易终于拿下猎物。

他中二地朝着大海喊道:“燃烧吧小宇宙,整个海平面都属于我!”



在《风味人间》的摄影下,一次捕鱼,也能如拍武侠片般江湖侠气。

导演陈晓卿曾说:

“美食,就像一次一次的探险。通过美食,我越来越认清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也越来越了解自己生存的这个星球。”



《风味人间》之所以迷人,也许正因为它扒开了我们窄窄的、灰暗的生活缝隙,去望见人间烟火色。食物已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种获得幸福的能力。

它告诉我们:不开心了,就只管将五味送入嘴里,在吃饭中重拾对生活的挚爱。


用节目中的一句话说,这就是一场“穿越四季,跨越山海,采集风味的旅行”。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备受诟病的地方就是因为借普通菜肴硬凹情怀。


《风味人间》没有刻意连接食物和人之间的关系,描绘美食也是用的蛋白质、氨基酸、淀粉链等词,而不是在一碗红烧肉中强加亲情。


但《风味人间》的自然反而表现出强烈的人文气息。

加入西方美食,相似的味蕾追求、不同的烹调方式显示出人类对美味的共同向往和生活方式的差异。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