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弘揚多彩非遺 助力苗鄉脫貧致富

非遺是什麼?

非遺是文化的傳承,是見證歷史的活寶藏

非遺在哪裡?

在民俗服飾的繡花裡

在吱吱作響的織錦機上

民族的記憶,被深深烙刻

在傳承人的手上

民族的技藝,被賦予生命

6月9日,

“多彩非遺,美好生活”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活動

在融水舉行

非物質文化遺產

活態傳承、活力再現

看見了人,看見了物

也就看到了非遺

……

6月9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地處桂黔交界的融水苗族自治縣舉辦以“多彩非遺,美好生活”為主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活動。通過非遺及民俗展演、非遺項目技藝展示、非遺項目精品展等方式,展示了該縣近年來非遺傳承與發展的實踐和保護成果。

小編帶你看美圖,瞭解苗山非物質文化遺產

現場圖片直擊

↓↓↓

▲苗族青年們正在表演展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蘆笙舞”。

▲縣級苗族銀飾鍛造技藝傳承人陳志元(右)和陳志現(中)正在展示苗族傳統銀飾鍛造技藝。

▲縣級瑤族服飾製作技藝傳承人蘭新美(左)為同伴穿上製作完成的瑤族服飾。

▲市級苗族蘆笙製作技藝傳承人梁瑞輝正在展示苗族傳統蘆笙製作技藝。

▲縣級苗族臘染技藝傳承人馬克華在展示苗族臘染技藝。

近年來,融水苗族自治縣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相關條例,按照自治區級、市級傳承人標準,認定、命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多種形式傳承活動。 並組織專家、學者團隊深入基層,對項目資源進行全面普查、收集資料,並對項目材料進行整理、歸納、建檔,積極做好申報工作。

傳統民族服飾展示

↓↓↓

▲梳鬢理紅妝,為展示傳統服飾做準備

民族服飾

民族服飾

民族

服飾

給新聞加點料

融水廣西唯一的苗族自治縣,民族文化悠久濃郁。目前,融水縣列入非遺保護項目名錄共有195個,其中國家級項目1個,自治區級21個,市級29個,縣級項目144個。但由於地理和交通環境的制約,目前仍屬於國定貧困縣。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推進,該縣在保護和傳承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和創新傳統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出系列特色民族文化體驗旅遊產品旅遊商品,通過旅遊扶貧的輻射作用,帶動當地群眾脫貧致富。

2018融水民族服飾展演八年之後再次舉行

最能傳承展示融水民族特色文化活動重新迴歸

感到由衷的欣慰和感動。。。。

無論是元寶山腳桂黔邊界的苗鄉侗寨

還是九萬山旁的壯鄉瑤族

他們對生活如此熱愛

對美的追求從不停止

傳承弘揚記錄推介家鄉多彩文化

打造傳統濃郁獨具特色原生態民俗旅遊品牌

助力苗鄉脫貧致富

秀美融水風情苗鄉前程似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