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三文鱼”生吃要人命?不要再吓人了!

昨天和小伙伴们在办公室里聊日料,就说到三文鱼蘸上酱油芥末简直美味。

可是小匠并不喜欢芥末所以从来不蘸,然后就被小伙伴给diss了,说生吃三文鱼的话可能会有寄生虫,芥末是可以杀死寄生虫的。

吓得小匠立马百度了三文鱼和寄生虫,看看自己是不是已经被寄生虫占领了。然而~小匠却看到了这样的文章。

假冒三文鱼,谋财害命

???

点进文章一看还有央视财经的微博截图

央视财经报道称,我国青藏高原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养殖三文鱼,目前已经占据了国内三文鱼三分之一的市场。

央视财经的报道传出后,一些大V和网友围绕三文鱼的“身份问题”展开了讨论,认为龙羊峡养殖场中的是“虹鳟”,并非“三文鱼”,而虹鳟鱼体内含有寄生虫,并不适合生吃。

然后就看到网友开始对虹鳟鱼的寄生虫产生质疑了,说吃假三文鱼要人命。所以出现了这样骇人的文章。

虽然后来中国渔业协会出来澄清,但是还是不能消除大家的疑虑。

从外形来说,两种鱼的辨识度还是很高的,但是从切片上很难分辨现在的三倍体虹鳟鱼和三文鱼,所以只能靠整鱼分辨。

三文鱼

虹鳟鱼

小匠本着追求科学的态度,查找了各方文献,看看这个虹鳟鱼是不是真的一吃就能感染上寄生虫。

虹鳟到底可能感染哪些寄生虫?

淡水水产身上常见的寄生虫有肝吸虫和裂头绦虫,值得宽慰的是,虹鳟鱼感染的风险都不高。虽然目前证据来讲,仍无法排除感染的可能,还需有正确方式的现场寄生虫检测才能让人安心,但是大家也不要过于恐慌。

肝吸虫感染风险小

肝吸虫,学名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成虫寄生于人和多种动物肝脏胆管内,能引起一系列肝胆损害,如胆管炎、胆管肝炎、阻塞性黄疸、胆囊炎、结石,晚期可以导致肝硬化、腹水、肝衰竭

肝吸虫的生活史好像打棒球:一垒,虫卵进入淡水螺体内孵出毛蚴并增殖;二垒,尾蚴从螺体出来进入淡水鱼虾体内;三垒,人吃生的或不熟的淡水鱼虾,囊蚴进入终宿主体内。这是一个接力的过程,缺一不可。

据查文献,青海并没有肝吸虫流行。从传染源上来说,当地是没有的(或者很少,还没有被发现)。

虹鳟的养殖水域是否有淡水螺分布?

目前资料不清,也不敢说没有。至于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考虑到大大小小的淡水鱼就有15科101种鱼可感染肝吸虫,那么养殖水域存在第二中间宿主几乎是肯定的。当地野生和家养动物资源丰富,保虫宿主也广泛存在。

阔节裂头绦虫感染风险

阔节裂头绦虫 ,成虫呈宽鞋带状,最长可达30英尺(约9米),终宿主多是吃鱼的大型野生脊椎动物,也包括人。

小肠内寄生的成虫末端节片成熟后称孕节,内含大量虫卵,并经粪排出。虫卵入淡水后孵化出钩球蚴,被水生节肢动物剑水蚤食入,并继续发育为原尾蚴。小鱼食入水蚤,虫子继续发育为裂头蚴,脊椎动物(比如熊)吃生鱼被感染,幼虫在终宿主的肠道内发育为成虫,就完成了自然界循环。

青海养殖的虹鳟会不会感染阔节裂头绦虫呢?

比照国外养殖状况,如养殖大户智利,青海养殖虹鳟感染的风险还是存在的,但是有多高,这个不好估计。还是那句话,需要用正确方式现场调查。

除了上述两种,就没有其他特别常见的寄生虫了。至于有报道中提到的异尖线虫,其本身是海洋兽类寄生虫,淡水养殖的虹鳟不会感染,三文鱼感染到的可能性会更大。

总结起来,青海淡水养殖的虹鳟感染肝吸虫和阔节裂头绦虫的风险较小,野捕的淡水虹鳟存和养殖水域卫生不好,可能风险会更高一些。

如果曾无意中生吃过这种鱼,一般而言也不必太过担心;假如实在担心,可以去正规医院的门诊检验室化验“粪常规+粪检虫卵”。

最后,小匠想说,感染风险小,不意味着就可以肆无忌惮的生吃虹鳟鱼。

另外,三文鱼生活在深海,寄生虫较少,但是也不是百分百没有。而蘸芥末也是不能杀死这些寄生虫滴~~因为芥末和生鲜接触的时间过短,不满足杀死寄生虫的条件。

如果要吃安全的三文鱼,可以选择正规的料理店。

在生食的情况下,急速冷冻是消灭寄生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欧美国家为了不过多损害海鱼肉质的口感又提高有效的防御,普遍采用这种做法。

欧盟规定海产品必须在零下20℃冷冻24小时才能上市。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建议是在零下20℃冷冻7天(如果是零下35℃可缩短到15小时)。

所以,别觉得“冰鲜”就一定比“冷冻”的好,至少感染寄生虫的风险可就大大降低了。

一般来说大家只要选择正规的料理店,还是不必过于担心寄生虫问题的,因为进口海鱼都是需要经过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检测的。

至于国内的“假鱼”,还是那句话,找值得信赖的料理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