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庙,南京红极一时的美食集中地,很多人慕“鸭”而来

/<head><body>

在新街口林立的摩天大楼之间,有这样一片街区:街边的小店一家挨着一家,装潢虽然简陋,却一个个充满了热闹的市井气息。

街上的行人熙熙攘攘,吵吵闹闹,即使冬日里的气温还是一如既往的低。但只要站在这条街上,你却会感受到一阵暖意,它来自于那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热闹氛围。

这条街虽小,但它却有一个独属于自己的名字——红庙。

1

郑记桂花藕

探了这么多小吃街,每条街都有自己独属的香味,像奶茶香、炸鸡香、烤肉香、串串香等……但是在红庙,我第一次闻到了一股与众不同的桂花幽香,它虽然淡,却特别“韧”,连绵不绝。

循着香找来,看见了一家很小很小的专卖桂花藕的老店。不仅店老,就连店主也是个老大爷。买了一节藕和几个藕圆,随便和老大爷聊了几句,竟然发现老大爷专注做桂花藕有20多年了!

知道这个秘密后,我更期待了。当藕圆一拿到手,我便迫不及待地咬了下去。嫩,鲜,香,甜,那种藕特有的清爽更萦绕于我的舌尖久久不散,回味良久~

而被老大爷细心地浇了一层桂花汁的藕,那更是绝了。甜,是香甜,绝不过度;藕,是清脆,软糯适中恰恰好;糯米,黏而软,却不黏牙;桂花汁,芳香扑鼻,更增甘甜。这个藕,必须尝!

2

沂蒙羊肉汤

这家店生意太好,我去的时候还要排队等位。而且看他家的招牌,似乎还被《扬子晚报》、《南京晨报》、《人气美食》等报纸推荐过,口碑甚佳。

不过等羊肉汤端上来时,我还是有点小失望的。盛羊肉汤的碗是小合金碗,明显汤的分量不是很足。而且汤上面什么也没有,葱花、辣油、调味料等都要自己添加,不然羊肉汤的口味很淡喝不出什么感觉。

不错的是汤里的羊肉分量适中,没有和碗一样小家子气。另外,饼是要加钱自己买的,不然这一小碗汤肯定吃不饱。说到饼,我必须吐个槽——那真是又冷又硬,最好还是泡在汤里做泡馍吃吧,这样会好点。总之,名头有点大,但不是很有料~

3

龙涎花甲

花甲,绝大多数吃货的最爱。一般在外面探街,只要碰到有卖花甲的,我都会买一份尝尝,然后品头论足一番。这不,看到“花甲”二字,我又走不动路了。

点了一个小份的龙涎花甲,老板还热情主动地给花甲里加了主食(粉丝之类的),并且告诉我们这是送的不要钱,生怕我们误会。这服务态度,赞赞赞。

说到口味,他们家花甲很特别——有种吃十三香麻辣小龙虾的感觉。这应该是把做麻辣小龙虾的配方用在了花甲上面吧。不过没关系,只要花甲肉质饱满、入味、好吃就行。

4

飨鲁味为先豆腐脑

难得的,我逮着了这么一家高逼格的专卖豆腐脑的店,不进去探探都对不起自己这个”爱吃豆腐“的色胚 (?ε?)

一进门就可以看见侧面墙上的那霸气侧漏的”中国名小吃“证书,一个是味为先豆腐脑,还有一个便是味为先油酥火烧。既然都是名小吃,我就都点了尝尝吧。

油酥火烧,外皮薄,烤得焦酥焦酥的,一口下去又酥又香。不过要注意的是——要趁热吃,不然冷了,油酥火烧就没有那么酥了,口感会变差。

最具特色的还是他们家的豆腐脑:豆腐硬,有弹性,豆浆浆汁浓度高;配料丰富,里面有猪肉粒、木耳、黄花菜。而且我还发现一个小秘密,他们家的豆腐脑搅碎之后更好吃!

5

卓粤拉肠

请原谅我的近视,起初我看到”卓粤拉肠“这个名字时,我以为这是一家卖烤肠的店,结果进去后才发现是卖肠粉的 -_-!

老板娘向我推荐了三款特色肠粉:秘制叉烧肠、翡翠鸳鸯肠和游水鲜虾肠。可是当它们被端上桌时,因为外面都裹着一层粉皮,我已经傻傻地分不清谁是谁了……挑破粉皮,分辨出这些肠粉谁是谁后,我细细品尝了一番。

总体上这些肠粉口味偏淡,如果不蘸酱油吃,绝对寡淡无味(秘制叉烧肠好一点,因为叉烧自身带点咸味)。而令人好奇的翡翠鸳鸯肠,其实里面的那对鸳鸯馅料是”牛肉“和”猪肉“,如果不问老板,光凭那清淡的口味,还真是尝不出来~

选出你心中在红庙最好吃的店吧! (单选)
0人
0%
郑记桂花藕
0人
0%
沂蒙羊肉汤
0人
0%
龙涎花甲
0人
0%
飨鲁味为先豆腐脑
0人
0%
卓粤拉肠
<button>投票/<button>
/<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