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只是傳經人,廚師的祖師爺伊尹才是中醫經方的創造者

廚師的祖師爺——伊尹。

“久而不弊,熟而不爛,甘而不噥,酸而不酷,鹹而不減,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膩。”皆為伊尹所言。

張仲景只是傳經人,廚師的祖師爺伊尹才是中醫經方的創造者

伊尹是商朝宰相也是廚師、巫醫。商湯稱“元聖”,後世烹飪界奉“廚聖”、中醫藥界尊“湯液聖”。

伊尹運用“以鼎調羹”,“調和五味”的理論治天下,提出食物有腥、臊、羶;調味有酸、甜、苦、辣、鹹,即”五味”;烹飪食物需要水、木、火,即“三 材”,認為水是第一位,火為其次。食物在煮沸的過程可使滋味發生變化。

伊尹的最大貢獻之一便是撰寫《湯液經》,皇甫謐言:“伊尹以亞聖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湯液經》為方劑鼻祖,是古代醫家參考、學習的重要書籍之一。

漢代“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就是在參考了《湯液經》的基礎上撰寫的,

仲景書的原名是《廣湯液論》,而不是《傷寒雜病論》。《傷寒雜病論》是王叔和在整理仲景《廣湯液論》的基礎上寫成的。

張仲景只是傳經人,廚師的祖師爺伊尹才是中醫經方的創造者

張仲景則為傳經大師,而非創作者;湯液原文(以”太陽經”等六經病名開頭)三部分內容組成。《傷寒雜病論》中的多數方劑均引用於此:小陽旦湯、正陽旦湯、小陰旦湯、大陽旦湯、大陰旦湯、小青龍湯、大青龍湯、小白虎湯、大白虎湯、小朱鳥湯、大朱鳥湯、小玄武湯、大玄武湯,共13方。

《湯液經法》早年失傳,但是,近年來在敦煌千佛洞發掘出由南北朝時陶弘景著有《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一書。此書中記載有《湯液經》。據說《湯液經》包含方劑360首,《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中僅保存了《湯液經》方六分之一,其中陶弘景指出:“外感天行,經方之治,有二旦、六神、大小湯等”。

《輔行訣》中對《湯液》中的五味補瀉圖評價甚高:“《湯液經》為盡藥之妙,學者能諳於此”。元代的王好古也指出“殷伊尹用《本草》為湯液,漢仲景廣《湯液》為大法,此醫家之正學,雖後世之明哲有作,皆不越此”。

張仲景只是傳經人,廚師的祖師爺伊尹才是中醫經方的創造者

湯液經法圖

伊尹創湯劑意味著單方到複方的進步,從生藥吞食到加工炮製、煮汁飲湯,為中藥的延續發展以及空間擴散,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