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北京東四大宅,晚清“東城之冠”主人交了什麼好運修此大宅?

探訪北京東四大宅,晚清“東城之冠”主人交了什麼好運修此大宅?

老北京都說一句話“東富西貴”。這或許是城市功能和時間的自然選擇。但達官貴人多住西城,富商巨賈多住東城,西城多府邸,東城多富宅,卻是不爭的事實。

說起老北京東城的“富”還要從明朝說起。自從通州到朝陽門的陸路運輸取代了積水潭的漕運後,東城一帶海運倉、南門倉和祿米倉開始興建,它帶動了周邊經濟的發展,也因此出現了闊商富豪。這些人在其周邊紛紛購地建房,逐漸才有了東城一座座氣派的“豪宅”。

探訪北京東四大宅,晚清“東城之冠”主人交了什麼好運修此大宅?

今天要聊的崇禮宅就是東城眾多大宅院中的第一牛,人頌“東城之冠”。橫跨了東四六條63和65號院,它規模的宏大簡直可以匹敵一座王府。大宅由街北的兩所四進的宅院和一座花園組成,街南還有馬號。在東鄰南板橋衚衕,西近月光衚衕,北靠東四七條,全面積近萬平方米的大宅中,今天還能看到什麼?請跟隨我的文字和照片走一遭,算驚鴻一瞥?或許是,因為古老的東西總是魅力無窮,又總是曇花一現。(照片拍於若干年前,在還能進去的時候)

那年也是冬季,我循著東四六條齊整整的門牌號一路找來。行人真少,我記得那年北京特別冷。崇禮宅東院大門(今63號)就在六條衚衕角,被封的廣亮門低調的藏在進深中,彷彿關上它,裡面曾發生的一切就消失了。繞道南板橋衚衕,我從一個臨時側開的小門躋身而入,於是崇禮宅東院的一角,便就此展開……

探訪北京東四大宅,晚清“東城之冠”主人交了什麼好運修此大宅?

到底這宅院有多少年了?主人姜崇禮,他在1900年被授予了東閣大學士轉文淵閣大學士。這大概也是宅院落成的時間。據說姜崇禮本人其實非常平庸,能力不足,但因為和清朝皇室有姻親的關係得到慈禧的垂青,在競爭激烈的官場,平庸的他反而一路亨通。從這所僅次王府的宅邸看,當時的他可沒少聚斂財富。

崇禮宅分三路。東院,西院和花園。當時東院和花園是姜崇禮的居所,西院由其弟兄和侄子存恆所住。三路宅院臨街各有大門,但內部又可互通。

探訪北京東四大宅,晚清“東城之冠”主人交了什麼好運修此大宅?

我所在的東院是四進院。東院第一進的北房為過廳。在加建的有些凌亂的過廳裡,一面鑲了七彩玻璃的窗子有點和這所老宅格格不入,但細想也在情理中,因為大宅在民國初年曾幾經轉手,抗日期間又被清末張之洞的兒子買下。這種七彩玻璃裝飾正是民國初西風東漸的流行。

探訪北京東四大宅,晚清“東城之冠”主人交了什麼好運修此大宅?

從過廳穿過,走進二進院,迎面便望見這座一殿一卷式的垂花門。在崇禮宅中有兩座垂花門,一座在西院。都說西院比東院整體保存的要好,西院有雕字影壁,有未曾加蓋破壞的什錦窗抄手遊廊,還有據說西院的幾株古樹也很值得一看。

探訪北京東四大宅,晚清“東城之冠”主人交了什麼好運修此大宅?

然而當我看到東院的這座垂花門時,我還是很知足。垂花門後刷的紅綠色又斑駁了,長方的石門墩雖比不上王府裡的獅子門墩,但細看其上一絲不苟的雕工還是欽佩老物件的深沉和雅緻。

這座垂花門就是三進院的正門,在我拍攝北京胡同和四合院的過程中見過不少垂花門,但像崇禮宅一樣把垂花門放到三進院的卻是第一次見到。

也許這能從側面說明崇禮宅的規模之大吧。

探訪北京東四大宅,晚清“東城之冠”主人交了什麼好運修此大宅?

探訪北京東四大宅,晚清“東城之冠”主人交了什麼好運修此大宅?

我記得那個下午安靜極了,在枯黃又了無生趣的小院裡,一道道大房簷像波浪一樣起起伏伏,垂花門,瓦當,石頭門墩,這些古老的符號又活潑又有儀式感,彷彿昔日重現。

也許天冷有天冷的好處,比方說當時我就沒遇到有人盤問,否則真不敢再抬腿跨進更深的內院。

內院(第三進院落)四四方方又利落又空闊。沒有私建小房,新磚漫地,正房五間,東西有耳房,廂房各三間。它們與垂花門間曾有美麗的抄手廊相接……

我現在有點忘記是怎麼繞到了中路的花園。花園在東路和西路中間,曾經有戲臺,假山,涼亭和祠堂,當然裡面還有池塘和軒亭。我誤打誤撞剛好來到了中路第一進院的湖心亭。湖被填實,但湖中心的軒亭卻被好好地留住了。今天它四面已封了磚,像個小廟一樣高高地立在原有的假山之上。想不出而今的住戶在這舊日亭軒里居住可有浪漫之感,反正百年前它該是賞景、品茶或者聽雨的風雅之地吧……

探訪北京東四大宅,晚清“東城之冠”主人交了什麼好運修此大宅?

探訪北京東四大宅,晚清“東城之冠”主人交了什麼好運修此大宅?

一百年時光走得說快也快,說慢也慢。不是嗎,一百年裡從晚清到民國,從民國到抗戰直至新中國成立,這所老宅幾易其主,雖然曾經屋宇華麗,佔地頗廣,雖然輾轉在高官與富人之間,但終於還是走到今天,被普通人分而住之。在這樣的老宅中游走,我時常會有恍惚,因為不知道是時間給了老宅如此大的魅力,還是老宅給了時間無窮多的回味。

人們都說北京一些大宅的倒座房外牆上,如果仔細找還能看到小洞裡的鐵環,那是古代有錢人拴馬的石洞式馬樁。也許是為了方便來訪的客人?時間太快,轉眼日頭西斜,我這位訪客終歸沒有找到那外牆上的鐵環,卻看到牆邊新停了一溜的小車……

是啊,崇禮宅昔日拴馬樁邊的一輛輛馬車已被今天的轎車取代,你能說時代沒有變嗎?從六條巷子裡走出,我一頭扎入人潮人海中,天更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