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買好房(好房的標準)

為什麼要買好房(好房的標準)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將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

什麼是好房?每個人的標準都不一樣,在微信朋友圈裡,中介朋友發的每一條房源都是他認為的好房。我們考慮問題,要從本源出發,所以我們需要不同的角度和更高的標準。

先上結論,好房的標準萬里挑一可能嚴格了點,百裡挑一肯定太寬鬆了

第一個思考的角度:房子是過剩了還是不夠住

目前中國的房子到底是不夠住還是已經過剩了?

這是一個可以仔細思考的問題,去年已經有過幾篇類似的統計,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人的人均居住面積好像已經達到34平米左右,與發達國家40平左右的人均居住面積已經相差不大。當然,這其中還要考慮到中國都是建築面積,而西方國家大多是使用面積。從數據上來看,中國人的居住條件與西方發達國家已經相差不大。

另外有些報道又說道,即使是一二線城市,房產的實際空置率都很高。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的房產似乎是過剩了,人人都有房住,而且住的條件還不差。

請大家問自己一個問題,你想買/換房麼

我先來回答,我有房,但就算是僅從自住角度出發,我也想換房,並且不止一套。

這就奇怪了,數據上顯示中國人的居住標準不低了,有房的我們怎麼對買/換房還是有那麼高的熱情呢?

我們需要看看這些房產的構成,也是不精準統計,大家看個大概意思就成。

在這些進入統計的房產中,有大約不低於1/3的房產是沒有房產證的小產權房/自建房,還有大約1/3的房產是年代久遠的老公房,只有1/3不到的房子是相對較新的商品房。

在這不到1/3的商品房裡,有約80%的高層產品,約15%的洋房、類別墅產品,還有約5%的別墅/大平層產品。

即使我們不考慮其他一切因素(區位、地鐵、高架、學區、商業配套等等),把20%的低密度住宅全部算進去。

在20%的核心城市裡(其實只推薦10個,撐死20個,遠不到20%比例),33%的商品房裡,20%的低密度住宅,中國的好房子有多少呢?1.32%。這是一個粗的不能再粗的標準了。

這裡只是說個大概意思,我並不認為高層裡就沒有好房子,低密度住宅就都是好房子,後面我們還要展開討論。

所以,中國不缺房子,但中國缺好房子,而且缺大量的改善型的好房子。目前市場的主流需求已經從剛需在向改善逐步轉變,這是一個龐大的崛起的中產階級的真實需求。

為什麼要買好房(好房的標準)


第二個思考的角度:房產的分類

什麼是好房,人生不同階段的好房標準是不一樣的:

對於剛畢業的年輕人而言,一套地鐵口的90平米小三房就是好房了;

對於30左右,孩子即將上學的中產階級,一套學區還過得去的3房或者4房就是好房了;

對於走上人生巔峰的成功人士而言,那必須是大獨棟或者擁有城市核心景觀資源的大平層才能算的上是好房;

而對於已經退休,一心安養天年的老人而言,環境優美的地方,有套小公寓和老伴一起養老就是好房了。

這些從廣義的角度上來講,都是好房。但是,我們要尋找的是可以跨越代際傳承的全生命週期好房,不能僅僅考慮人生不同階段的居住需求,還要考慮到房子的流通性和收益性,是狹義上的好房

我們籠統的將上面的不同類型產品歸納為:剛需盤,中產盤,ceo盤

剛需盤比較好理解,也稱上車盤,是普通百姓買的第一套房子,滿足最基本的生活所需,

中產盤,通常來說也就是改善盤,是大家在滿足基本居住需要的基礎上開始對居住品質提出要求。

CEO盤,顧名思義,是成功人士所購買和居住的房子,面積比較大,總價比較高。

通常人們會以為好房產指的是ceo盤,獨棟/大平層,面積大,環境/景觀好,住著舒服。但實際上風險最大的通常也是這類房產:目標客群少,變現週期長,流動性差;出租週期長,租金收益率低,現金流差;持有成本高面臨高額房產稅的風險

而剛需盤的主要問題是:

1、價值偏低

。無論是出售還是出租,現流金水平都不足以支撐起家庭的基本生活,若果需要通過租金收益來滿足基本生活所需,則需要提高持有套數,而套數一旦增多,則需要面臨高額房產稅的風險。

2、時代的挑戰。盧俊說,以前的時代,是大家沒房買房的時代,以後的時代,是大家都有房要換房的時代,要別人接受你的房子,那你的房子一定要有些與眾不同的地方(價值點要多),剛需產品同質化嚴重,改善換剛需產品,價值不大。

最後我們來看中產盤,也是顧名思義,比較適合中產階級購買的房產,通常以低密度住宅為主如洋房、疊墅等產品,兼具了居住的舒適度和產品的經濟性,隨著中國中產階級的不斷壯大,這類產品的需求會越來越旺盛

我們知道,人類社會的階層分佈,是滿足馬太效應的金字塔狀,頂尖的富人階層人數最少,中間的中產階級人數適中,底層的普通百姓人數最為龐大。隨著中國國勢的不斷崛起,底層的勞動人民都踴躍的想要實現階層躍升,所以中產階級在不斷壯大中,而中產階級雖然也有著強烈的爬升慾望,但受制於馬太效應,真正能爬到富人階層的人數很少,富人階層的人數相對穩定,有多少人,取決於這個金字塔的地基有多大,不是說通過努力,中產階級就可以爬升到富裕基層的。而對於金字塔底層的普通百姓而言,受制於人口年齡結構和生育率的影響,未來的整體盤子也有縮小的隱憂。

所以,從產品的需求而言,屬於富豪階層的CEO盤整體需求量穩定,屬於普通百姓的剛需產品需求量未來有萎縮的風險,而屬於中產階級的中產盤在未來相當長一段需求量都將是與日俱增,這與中國的國勢蒸蒸日上也有這緊密的聯繫。

所以,就房產所屬購買人群分類而言,只有中產盤才是最符合財富代際穩定傳承的好房子。也就是佔全部商品房比重大約15%的這類房子。而在這些中產盤裡,還要考慮區位,交通、配套、學區等等其他客觀因素,所以還要篩選掉很大一批,能夠最終入選的,真叫是鳳毛麟角了。

為什麼要買好房(好房的標準)


第三個角度,好房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1、居住的角度

基本的居住需求:

舒適的居住面積,合理的功能分佈,便捷的交通體系(地鐵、高架缺一不可),完善的配套(商業、學校、醫院一個不能少)

進階的居住需求:

滿足三代同堂住的舒適的面積和結構(親近孩子又與老人互不干擾),

家裡空間層次的豐富感(要有樓梯,但不能多),

要有專屬於個人的私密的空間(獨立書房、可實際利用的閣樓或者地下室),

要有在家中就可親近自然的地方(花園或者露臺),

要有視覺的舒適度(自然景觀資源或者良好的小區景觀資源),

良好的社區環境(鄰里關係),

良好的物業服務。

2、資產保值升值的角度(滿足基因傳承的需要)

要在核心城市中(最好一線,其次前10,最差不能出前20,可參考前作——哪些城市發展潛力最大)

要在城市主城區或者城市副中心

最大程度規避房產稅(滿足舒適生活的前提下產證面積越小越好)

良好的現金收益及收益率(租金高於每月基本生活費用,按初始買入價計算不低於4個點的租金收益回報,按現價計算不低於2個點的租金回報率)

良好的流動性(快速變現能力)


理論上講以上這些是一套好房子應該具備的充分且必要條件,但這些條件著實有些過於苛刻,在實際購買過程中,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喜好有所取捨,能夠滿足8成以上條件的都是千里挑一的好房了。


以上為正文,是無念地產觀上參無念的原創文章,歡迎轉發。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如經授權轉載,必須在文首清楚表明文章轉自:無念地產觀,否則侵權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