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北海道的一封留學生家書

親愛的爸爸媽媽:

  見字如面。庚子鼠年,武漢封城,全國告急,我和你們都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時光。目前中國正在嚴控境外輸入型病例,防止國內疫情二次暴發。日本疫情也日漸嚴峻,北海道第二次宣佈進入緊急事態。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打上半場,國外打下半場,留學生打全場,而我就是那個打全場的選手之一。

  回想來北海道的第一個春天,屈斜路湖波光粼粼的水面,遍地粉紫色的芝櫻......都是我對那個春天的記憶。如今,本該熙熙攘攘的街道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一下安靜下來,原計劃舉行的活動全部取消,超市結賬也和收銀員隔了一層厚厚的塑料布。學校發來郵件建議不要去研究室和圖書館學習,計劃中的國際學會全部取消,與老師的面談也改成了郵件和視頻會議,社交幾近於零。每天早晨,我的內心都被巨大的孤獨感衝擊著,而我還不得不時刻關注我的郵箱和各個微信群,接收郵件和處理各種因為疫情衝擊而臨時修改的計劃。我渴望生活迴歸正軌,想要摘下口罩自由的呼吸,但目前我能做的只有接受問題並解決它們。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在收到媽媽那條“媽媽都想你了”的微信時,我不記得是第幾次拿起手機搜索著機票,可映入眼簾的總是那句“對不起,沒找到您想要的結果”。這是實行部分禁航措施後的必然結果,可我卻還是想試試看。在國內疫情趨於穩定,國外疫情還不算嚴重的時候,是否要回國成為身處各國的中國留學生共同面對的問題。我們也針對這個問題討論了很多次,考慮到學業以及回國路途中需輾轉多種公共交通工具,感染風險極高,你和爸爸都勸我不如趁此機會靜下心來專心學習,磨練自己,這將是我一生都難忘的經歷。衡量利弊後,我選擇留在日本,既然這樣就要盡最大努力做好防護措施。我開始重新規劃生活,快速進入自我隔離狀態。我列下每天要做的事,早餐前吃維生素和益生菌,多補充蛋白質,堅持運動來保證我的免疫系統處在最好狀態。遠隔千山萬水,知道你們難免掛念,所以我常常把自己的生活、飲食發在朋友圈裡,讓你們知道即使隔離狀態下我的衣食住行也一切如常。儲備物資,勤洗手、勤消毒、多通風、減少外出頻率,你們囑咐的我都照做了,希望可以聊以寬慰你們焦慮的心情。目前超市和醫院都在正常運行,駐札幌總領館發的“健康包”和北海道大學學友會分發的口罩也已經收到了,所以你們大可不必擔心我的基本生活需求。

  自2018年9月我以國家公派留學生的身份入境日本的那一刻起,我就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中國形象,雖然身處這樣一場波及全人類的疫情之中,但我知道自己從來也不是單打獨鬥。疫情初期與留學生們一起組織捐款捐物,採購物資,支援祖國抗疫。在日本疫情蔓延的當下,在總領館老師們的帶領下積極開展防疫物資發放工作,看著身邊的同學都在克服自身困難,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時,就想起了那句歌詞“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所謂的家國情懷其實如此樸素,只要每個人為抗疫做一點正能量的小事,滴涓成海,聚沙成塔,我們華夏兒女終將打贏這場戰役。

  疫情開始至今,10天拔地而起的火神山醫院,8天投入使用的雷神山醫院,讓世人見證了中國速度,中國以一國之力救一省之急的背後是國家令出如山和14億人民的萬眾一心,向150多個國家、國際組織提供援助也無不展現了中國政府兼濟天下的大國擔當。“一聲號令,除夕出征,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逆流而來,不計報酬,無論生死”每天我都被這些新聞深深震撼。記得在留日預備校接受平安留學培訓的時候,曾為“領事直通車”拍過一小段視頻,那些話我至今仍清楚記得:請大家相信,有一個強大的祖國永遠在我們身後。這次疫情讓我切身體會了祖國的強大和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感,一本中國護照可能不能帶你去世界任何地方,但一定會在你最需要的時候給你幫助,讓你在疫情肆虐的當下領到你最急需的防疫醫療物資。

  之前偶然和朋友談及參與了3次防疫物資的發放工作,她們總是勸我沒有必要冒著風險在團隊中表現自己。其實參與一線工作並不是我不害怕,也不是我逞強不珍視自己,我只是相信有些事,總要有人去做,才看得見光,而我希望自己是那樣的人。雖然我能做的有限,但我希望自己的一點作為可以為祖國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此生無悔入華夏,我永遠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我會永遠記得當祖國需要我的時候,我必須為她去奮鬥,為了那些曾經義無反顧守護過我的人,也為了守護那些我深愛的人,負重前行是使命也是責任。

  這幾個月我聽到最多的話就是“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雖然我們不在同一個地方,但想你們的時候,抬起頭便能看見我們共享的那片藍天,期待與你們團聚的日子。


  想回家的孩子

  2020.4.30

  (作者現就讀於北海道大學 供稿/駐札幌總領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