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難平,留學生特權何時休?

近來,有兩件事連續上了熱搜,民眾劍指外國人尤其是留學生在我國的特權。

先說第一件事。

7月9日,在我國的福建某地,一外籍男子(留學生)拒不配合交警執法,並與交警發生衝突。但是,隨後的警方通報中,僅模糊的表示進行了處罰,並由所在學院將該人帶回“加強教育”。末了,還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結,彰顯自己秉公執法。

但是,民眾們並不買賬,紛紛吐槽:“我們怕是和外國友人遵守的不是一個法律吧?”這也難怪,在一個“強姦未遂打麻將,見義勇為十四天”(網友語),甚至連發條微博都可能會被“跨省逮捕”的時代,外國友人當眾妨礙執法,且就視頻來看,執法人員竟然被其“趕跑”,如此做法,僅由學校帶回“加強教育”,恐怕是難以服眾的,與所謂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更是相距甚遠。

意難平,留學生特權何時休?

再來看第二件事。

2018年,山東某高校實施“學伴”制度,即給外國留學生分配中國學生作為學伴,每個留學生分配三個中國學伴,且“多以女生為主”。此事本來不外張揚,也就沒人太多關注,畢竟留學生在中國的高校,特權太多了。偏偏,最近該校發了一份文件,白紙黑字紅章,事情坐實,這下倒好,一下炸開了鍋。與福建某地的事情一起,成為當下的熱點。而比前者更過分的是,作為堂堂的985高校,發出來的聲明,竟然毫無說服力,並稱是有人有組織的“別有用心”,給人一種大字報的味道,實在是讓人心寒。

意難平,留學生特權何時休?

為什麼有關留學生的事情,在我國頻頻登上熱搜?

國家乃至高校對於外籍學生的優惠(特權)政策,由來已久。一方面,這是表示我們對於其他國家的一種支援與幫助,為其培養人才;另一方面,國內高校為了增加其“國際化指標”,以在各種評比中佔據更高的排名、拿到更多的錢,也在不遺餘力地招收“國際人才”。前者是我國作為發展中的大國,所應承擔的一種國際義務,後者也是學校發展的一種必然要求,只要保持的合理的限度內,這兩方面的原因,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我們習慣了“走極端”,這一政策也不例外。

首先,對於招收外籍學生,門檻極低。國內的學生讀重點大學,幾乎都要經過高考這道考驗,可謂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難度可想而知。但是,外籍學生進入重點高校,卻要容易得多。相信我們上學的時候都接觸過不少留學生,通過與其的交談,大致應該也可以體會出其進入重點高校的難易程度。而這一制度走到極端,便誕生了所謂的“外籍學生免試製度”。2018年,北京某頂尖高校出臺政策,實施外籍學生免試製度,被網友攻擊為“十二年寒窗不抵一紙國籍”。我們相信,作為頂尖高校,任何外籍學生也不可能“躺進”,但是,這一制度的實行,卻將本來就已經極低的門檻進一步降低了。更有甚者,據報道,某頂尖高校實施這一制度後,錄取者竟然有很多“假洋人”——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為了入學,臨時辦了個外國國籍!當然,也有人早就有外國國籍,只是借這一制度,更輕鬆地進入了頂尖高校。

其次,外籍學生在我國的待遇,已經遠遠凌駕於普通國民之上。外籍學生在高校乃至其他地方的超高待遇,這已經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情,說是令人“同仇敵愾”也不為過。大比例、超高額獎學金;住宿條件,在每所學校都是最好的;在入境、入學體檢和疾病防治方面十分寬鬆;以及很多其他說不清或不可說的待遇······對於其超國民待遇,相信每個讀過大學的人都深有體會,每每想起或者見到相關報道,義憤難平,此處就不多說了。1840年至今,鴉片戰爭已過去220年,五四運動已經100年,抗日戰爭已勝利70餘年,新中國成立已經整整70年,改革開放也已經40年······其在中國仍然享受這種待遇,我,接受不了;當然,我也沒有辦法。有人說,你這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不錯,我們就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憑什麼他們的入學門檻要比我們低?憑什麼他們的住宿條件要比我們好?憑什麼他們的獎學金要比我們多?憑什麼他們有學伴我們卻沒有?憑什麼他們妨礙執法帶回學校教育就完了?憑什麼?

為什麼會這樣?其實我們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中國人,是時候了,你完全可以站起來了,你有這個資本!何必再對人卑躬屈膝呢?

意難平,留學生特權何時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