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种特色小吃,这两个地方成了中国版图,不服就直接开打

中国疆土经过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广阔无垠、山河壮丽。

回顾历史岁月,其中,不乏有雄才伟略的帝王将相,南征北讨、攘夷灭国、威慑天下,为中华民族的"开疆拓土"做出了巨大贡献。楚汉相争后,西汉政权建立,为平复多年战争带来的创伤,西汉采取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举措,使得汉朝元气得以迅速恢复,一度达到"文景盛世"的局面。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千古帝王汉武帝登基,并开始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帝王生涯。

因为一种特色小吃,这两个地方成了中国版图,不服就直接开打

汉武帝刘彻文韬武略、野心很大,且富于创新。他在位期间,不断开辟疆土,开拓了汉朝最大的版图范围,缔造了汉武盛世的神话,不仅铸就了辉煌功业,还成为西汉历史上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

文景之治为西汉王朝奠定了稳固的经济基础,使得其国力蒸蒸日上。但是,积极进取的汉武帝却不满足于现状,他在蓄谋规模更大的战争,打造一个更加雄伟的帝国。恰在此时,董仲舒将儒家思想和社会需要相结合,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极力维护朝廷所谓的集权统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

这样,在政治、经济、思想意识上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汉武帝很快实现了西汉的大一统,社会繁荣、国家强盛,西汉进入极盛阶段,足以对抗一切威胁势力。面对北方虎视眈眈的匈奴和南部窥视中原的南越,汉武帝决定改变以前退让妥协的和亲政策,准备动用武力来解决帝国的各方的威胁,以便达到开辟疆土的目的。

据说,汉武帝的开疆拓土还与贵州的一种特色小吃有关。

因为一种特色小吃,这两个地方成了中国版图,不服就直接开打

贵州的地方特色小吃丰富多样,吸引着众多来客,但不可思议的是,这不起眼的小吃竟然影响到了国家的统一。

话说,在建元六年,朝廷任命唐蒙出使南越,在南越国,唐蒙对一种小吃"枸酱"产生了兴趣。"枸酱"本产于蜀地,和南越相隔甚远,怎么能跨越千山万岭来到南越之地?唐蒙百思不得其解,出于好奇,便向南越王询问运输路线。南越王告诉唐蒙:"道西北牂牁,牂牁广数里,出番禺城下。"

南越王只是随口一说,但唐蒙却激动不已,一个宏伟的计划在脑中瞬间形成。回到长安后,唐蒙很快把自己的发现和计划上报给了汉武帝,建议汉武帝出兵南越。行军路线自然是小吃"枸酱"的运输线路,由巴蜀进入夜郎,再沿牂牁江南下,给南越来个突然袭击。唐蒙的建议对汉武帝来说,是正中下怀。

汉武帝开扩疆域,目标自然是少不了南越和西南夷,迟疑不决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不知从何下手,唐蒙算是给他带来了天大的好消息。惊喜之余,汉武帝派唐蒙马上出使夜郎。这次出使,唐蒙是信心倍增,他盘算着只要能说服夜郎臣服于大汉,汉军就可以直接进入夜郎,攻下南越自然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因为一种特色小吃,这两个地方成了中国版图,不服就直接开打

不过,唐蒙打算在说服夜郎前,先修建好一条通往夜郎的道路,以便提前做好准备。

但现实和想象总是有差距的,唐蒙修了两年路也不见进展,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不得已只好放弃,改道南方进入夜郎。但没有想到的是,雄踞一方的夜郎王在唐蒙的说服下,竟然很快接受了这个汉朝使臣提出的要求,于是,汉朝在夜郎设置了郡县等地方政权。

唐蒙所做的一切,坚定了汉武帝战争的决心,为了做好战斗准备,汉武帝重新开始修建四川到夜郎的道路,并派司马相如到蜀地去平复大小部族。可是,尽管汉武帝投入了比唐蒙更多的人力物力,消耗了更长的时间,却还是劳民伤财前功尽弃。看来,这种修路的办法的确行不通。

好一点的是,司马相如收复了蜀地各部,稳固了中原对西夷的统治,打通了由经蜀地直接攻打南越的路线。然而,在攻打南越看到希望时,边患问题又困扰住了汉朝。北方匈奴频繁侵袭,西南的且兰国伺机挑衅。紧要关头,汉武帝当机立断,决定集中精力先对付匈奴。

因为一种特色小吃,这两个地方成了中国版图,不服就直接开打

之后,汉朝征服匈奴用了长达10年的时间,虽说疲惫不堪,但是,汉武帝却始终对西南地区耿耿于怀。在解除了匈奴的威胁后,汉武帝很快便把目标投向了西南夷。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蠢蠢欲动的南越王倒是耐不住性子,首先扛起了造反大旗,且兰国等部也乘机作乱。这下汉武帝是毫不犹豫,不仅很快平定了这些作乱的部族,还直取南越。狂妄自大的南越不堪一击,迅速溃败。平叛南越后,汉武帝在南越设置了郡县,并把滇国纳入到了汉朝的版图,变为益州郡。

汉武帝开拓疆域,北破匈奴,南平百越,西伐大宛,东并朝鲜,国威远扬。但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汉武帝非但没有就势灭掉夜郎,还在征服南越后,封夜郎侯为夜郎王,也许是出于夜郎出兵相助的原因。

因为一种特色小吃,这两个地方成了中国版图,不服就直接开打

充满神奇色彩的夜郎古国,因为一个特色小吃的偶然事件成为了汉武帝西南战事的伙伴,不仅在战争中能免于兵戈相见,战后还能以方国的身份存在。

不得不说,夜郎王真的是一个识时务的智慧豪杰。

参考资料:

【《汉书·武帝纪第六》、《华阳国志·南中志》、《史记·七十列传·西南夷列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