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为何要在身份证上加一个中文名字?说出来你别不信

中国和周边一圈国家的故事,充满着各种版本。在中国的官方文字中,一般多见某某国家某年“入贡”,若是翻翻其他国家的史籍,中国的宫廷秘史到民间花絮,都有详细记载。于是不少文章的引用文献,就是来自某个王朝的“实录”

韩国人为何要在身份证上加一个中文名字?说出来你别不信

也许有人觉得这没啥啊,就如马可波罗的那本游记,不是常被后人拿来作为研究元朝的旁证嘛。不过若是去翻翻《朝鲜王朝实录》,没准第一感觉就是找错书了,要不就是感觉眼神错乱,怎么满眼都是汉字?

某个王朝的统治者也觉得这汉字扎眼,于是准备舍汉字,立韩语。

韩国人为何要在身份证上加一个中文名字?说出来你别不信

朝鲜人“舍汉字”的小故事

不要以今天的事实去推断历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朝鲜王朝的官方文字就是汉字。韩国的建国时间,好像只有两位数,不过人家可不这么认为,将史上的高句丽等王朝都统统纳入自己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甚至版图还有扩大。

那韩语是何时有的?公元1443年12月,朝鲜王朝发生一件大事,政府颁布《训民正音》,意在全民上下说“韩语”。看这文件的名称,就知道推出的这套语言体系,是建立在“音”上。其实不难学,一共才28个字母,11个元音字母,其余为辅音字母,怎么看都和英语很像。

只是,这个政策遭到文人们强烈抵制,有些理由至今来看,很让人有些感动。其中著名学者崔万理就说:“别的国家是有文字啊,如日本、蒙古等,不过他们都是夷狄。放弃汉字,和这些夷狄学习,不就是等于舍弃苏合之香,去抓什么螗螂之丸嘛。”

韩国人为何要在身份证上加一个中文名字?说出来你别不信

朝鲜王朝是有自己的文化,不过它是以汉字记录,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汉文化对于该地区的影响,并非一朝一夕。(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当时的中国文化绝对统领东亚圈,或者范围更大?)

第一次“舍汉字”结果是,官方依旧用汉字,韩文只限于民间或者地方政府。

再提立韩语一事时,已经到十九世纪末期。历史反复证明,文化的兴衰和国家是休戚相关。千年华夏文明的璀璨,却是在清朝后期迅速萎缩。清政府那时已经失去对朝鲜的影响力,于是朝鲜人要迫不及待抛弃汉字。

客观上说,这其实也无可厚非,他们有选择的权利。任何一个国家的统治者,都不希望自己生活于他人的“阴影”下。就如西夏,也创建了自己的文字,方块文字。

韩国人为何要在身份证上加一个中文名字?说出来你别不信

后续引发问题

不过来了一个问题,由于韩语是使用音节,这就会造成很多人的名字“一样”。有人不解,英语的字母还少俩,也没见全名多少重复啊。人家的名字系统复杂,还能将祖父母的名字都加进去,有时为了区分皇帝顺序,后面还得加上一世、二世等。

朝鲜人的这场文字革命,也就是局限于“文字”,其他的都依旧。就连现在取名字,感觉和中国也没啥区别,还是祖先的那套。取名的方式没变,但是对应的“字”变了,不再表意,而是表音,这让人如何区分张三李四呢?

就如汉语拼音LiChun,看着音挺简单,对应的字海了,立春,醴醇……朝鲜人在给自己起名时,就面临着这个问题,本是不同的人,但是名字符号是一样的。为了以示区别,政府又支招了,这个好办,后面加上中文名字。这事说给你听,你会相信么?

韩国人为何要在身份证上加一个中文名字?说出来你别不信

事实就是这样。如今韩国人的身份证上,都会加一个中文名字。明明是要彻底抛弃汉字的,但是现在每个韩国人至少要会自己名字的汉字,当然读音有区别。

小结

有人说此举很狡猾,用着自己的文字,而又不会发生误会。其实用一个词更合适吧,“弄巧成拙”。文化不是割裂的,汉文化根植于生活各个方面,为何中国人的取名方式,不同于他国,如此博大的汉字库,足够后代翻来覆去用很长很长时间。任何一个小小的环节,都可以看出这个文明的精巧处,只是很多人学了很久,还只是停留在皮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