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地理——奇特的“地下四合院”


地坑院.mp32:30

來自地理趣世界

在我國黃河流域,有一種古老而奇特的民居形式,它隱藏在廣袤的黃土塬面之下,“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這就是被譽為“人類穴居文明史活化石”的地坑院。

民居地理——奇特的“地下四合院”

這裡氣候乾旱,林木短缺,卻有著深厚質密的黃土層,人民便因地制宜,在地下挖坑,四壁開鑿窯洞定居。而乾旱少雨的氣候也成了地坑院得以長久保存的必要條件。

地坑院的形制統一,一般為正方形或長方形,四壁鑿有八到十孔窯洞,其中有一孔留作門洞,設有斜坡形通道與外界相連。

民居地理——奇特的“地下四合院”

從空中俯瞰地坑院,宛如雕刻在黃土塬上的一個個“回”字,稜角分明,堪稱奇觀。站在院中觀天,天似穹廬,籠罩四方,這是真正的方圓之美,天地合一。

地坑院同時也是實用的,因為受外界氣候影響小,所以冬暖夏涼;因為臥於大地之中,能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大地的脈搏,所以兼具防震作用;另外,地坑院上面的土地仍是平整開闊的,所以,就為小麥、玉米的打收晾曬提供了場地,所以,就有了“地下住人,地上打場”的生活方式。

民居地理——奇特的“地下四合院”

正如德國建築理論家伯納德.魯道夫斯基所形容的,地坑院集“大膽的創作、洗練的手法、抽象的語言、嚴密的造型”於一身,是中華民族的千年瑰寶,是華夏文明的智慧結晶,它讓我們領略到文化古蹟的無盡魅力,也從更深層面上激發了人們保護古村落的責任意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