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山水诗派之先行者

山水诗,是描绘山水之美,抒发观赏时的心境,情景交融的诗歌。南朝宋诗人

谢灵运,用鲜丽清新的诗风,一扫东晋玄诗风气。大量创作模山范水之作,着意描摹,倾动一时。

“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山水诗派之先行者

谢灵运(385-433年)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幼儿时期寄养在外,族人为其取乳名”客儿”,故 又称谢客。

晋宋之际,社会极度动荡,文士备受迫害,有人仕途失意,有人洁身自好,故有人纵情山水,有人归隐田园。于是南朝宋时代初,山水田园诗取代玄言诗而兴起。(玄言诗是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其特点是玄理入诗,严重脱离社会生活)

谢灵运从小好学,博览全书,曾任职过参军、秘书丞、中书侍郎等官职。宋少帝时被排挤为永嘉太守,第二年辞官。谢灵运热衷于政治权势,《宋书》本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常怀愤愤”。谢灵运在宋武帝永初三年(422)被逐出京都,这一年的七八月至次年(景平元年)七八月间担任偏僻的永嘉郡(今浙江温州)太守。初到永嘉年根岁底之时,诗人心生岁暮感怀之情,感叹时间逝去无可追,怀着深重的忧虑,辗转难眠,深感这漫漫长夜,空旷寂寥。诗人并非单纯的对自然寿命的忧虑,而是交织着人生追求,仕途不顺等方面的复杂思绪。作诗《岁暮》。

岁暮

南北朝: 谢灵运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山水诗派之先行者

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初春。诗人他长久卧病,至次年初春始愈,于是登楼观景,托物起兴,写下《登池上楼》这一名篇。登楼临眺时的所见所感,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可爱,抒发了自己官场失意的颓丧心情和进退失据的无奈情绪,最终表示了归隐的愿望。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诗人从冬去春回的众多景象中选择了一个细小而典型的镜头:不知不觉间楼外枯草瑟瑟的池塘里竟然春草繁生了;小园垂柳丛中禽鸟鸣声也已变换。正是从池塘小园的变化中,久病的诗人突然意识到,外面已是一派浓郁的春意。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敏锐的感觉,以及忧郁的心情在春的节律中发生的振荡。

登池上楼

南北朝 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山水诗派之先行者

任永嘉太守第二年秋天,在任刚满一年,诗人决意辞官回乡“。庐园当栖岩,卑位代躬耕”,诗人甘愿安于处于卑位,以薄俸为生。其出任永嘉太守时正是与当权者矛盾的结果。他之去郡,实则是一种不愿同流合污的坚定立场。

初去郡

南北朝 谢灵运

彭薛裁知耻,贡公未遗荣。

或可优贪竞,岂足称达生?

伊余秉微尚,拙讷谢浮名。

庐园当栖岩,卑位代躬耕。

顾己虽自许,心迹犹未并。

无庸方周任,有疾象长卿。

毕娶类尚子,薄游似邴生。

恭承古人意,促装返柴荆。

牵丝及元兴,解龟在景平。

负心二十载,于今废将迎。

理棹遄还期,遵渚骛修坰。

溯溪终水涉,登岭始山行。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憩石挹飞泉,攀林搴落英。

战胜臞者肥,鉴止流归停。

即是羲唐化,获我击壤情。

“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山水诗派之先行者

这位山水田园派开山鼻祖,辞官后隐居会稽,修营别墅,尽园林之美。且经常出入深山幽林之中,探奇觅胜,其文学修养在山水陶冶中得以展现。诗中山水形象捕捉准确,情与景相互交融。欢迎大家留言!

注:图片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