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工作五年,有人升職加薪,有人卻原地踏步,為何差距巨大?

同樣工作五年,為什麼有的人進入管理層了,而有的人還是普通職員呢?

去年有一部非常火的電視劇叫《大江大河》,男主宋運輝和他的同學虞山卿的命運,讓觀眾唏噓不已。他們一同畢業,一起進入工廠,五年過去後,宋運輝當上了總工程師,虞山卿還只是一個銷售總監,這中間巨大的差距,讓人感嘆不已。

我們先來看看虞山卿,他靠關係入的廠,入廠後主要精力還是放在混人事上,看起來勤勤懇懇,也很努力,但是最終也沒有得到重用。

同樣工作五年,有人升職加薪,有人卻原地踏步,為何差距巨大?

我們現實中的職場,也有不少這樣的人。

同事啊明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和他同學張凱同一個時間畢業,一起進同一家公司,一起加班加點,每天都忙忙碌碌的,但是,最近他的同學因為工作能力突出,被提拔到管理層,而他自己還是職員。他一直想不通,最後乾脆不去想,認為是上司偏心,最後乾脆怪命運不公,於是拿起手機開始刷朋友圈,一刷一整天,下班回家。

其實,這樣的上班態度,在現在職場中,是非常常見的。

他們早上九點到公司,準時打卡進入辦公室,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打開早餐盒蓋,一邊刷手機,一邊吃了起來。吃完早餐後上個廁所,時間已到九點半。接著打開電腦,看看郵件,發現有不少新郵件,於是一一回復郵件,有些郵件的問題有點難以回答,左思右想,於是一個小時過去了。這時候,看到手機微信響起,於是回覆了微信,順便刷一下朋友圈,給老鐵們點點贊,這時候發現了一個熱點,這個熱點估計會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這不容錯過!於是又百度熱點,這個熱點越看越氣憤,於是加入了罵戰當中,心情受到很大的影響……一看時間,午餐時間到,和同事一起外出就餐。一個上午過去了。

下午重複上午的事情,可是,知道下班了才發現今天的工作卻沒有做,出於害怕老闆第二天罵,於是申請加班,馬馬虎虎把工作做完。

日復一日。

“我有五年的工作經驗”

“不,你是一年的工作經驗,做了五年!”

說的就是這一類人。

同樣工作五年,有人升職加薪,有人卻原地踏步,為何差距巨大?

反觀宋運輝,他進入普通車間,除了上班時間集中精力工作外,他下班進行不斷的學習,不能進入圖書館不要緊,他招人幫忙進入;舍友吵也不要緊,他還是排除干擾地在學習,在工作。當遇到問題時候,他深入思考,得出解決方案,把工作問題解決掉。

美國暢銷書作家、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博士、喬治大學計算機科學副教授卡爾·紐波特很早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他將這兩種工作情況分別稱為:浮淺工作和深度工作

很顯然,宋運輝進入的就是深度類型的工作,而虞山卿進入的就是浮淺型工作。

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一起來分享這本書,名叫《深度工作》,這本書將以四個方面教會我們如何進行深度工作,為你的升職加薪提供幫助。

同樣工作五年,有人升職加薪,有人卻原地踏步,為何差距巨大?

什麼是浮淺工作?

對認知要求不高的事物性任務,往往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開展。此類工作通常不會為世界創造太多新價值,且容易複製。

比如在嘈雜環境下回復一些不重要的郵件、工作時間進行社交網絡聊天、上班時間不停地開例會等等,都屬於浮淺類工作,這些工作的共同點就是:都缺乏深度思考。

那麼於此對應的就是深度工作。

什麼是深度工作?

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此類工作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且難以複製。

這是一種深入思考的工作。

有一張關於喬布斯的照片,很有名,這是一張喬布斯赤腳盤坐在一個空蕩蕩的環境裡,面前擺著mac電腦。其實這種圖片拍攝於喬布斯的冥想室。喬布斯有一間冥想室,每當喬布斯思考或者冥想時候,他就進入這間冥想室裡面,在裡面進行深入思考,然後在辦公室裡實行他的想法。這就是深度工作。

同樣工作五年,有人升職加薪,有人卻原地踏步,為何差距巨大?

為什麼深度工作如此重要呢?

作者紐波特假設了這麼一個前提:“在互聯網時代,外界紛雜,時刻干擾這人們的注意力,很多人因此喪失了深入思考的能力,如此一來,擁有深入思考能力的人,在未來的日子裡,是稀缺人才。”

那麼未來哪方面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呢?書中給出了以下三類人,

第一類人:掌握和機器對話能力的人

比如程序員,他們通過計算機語言跟機器進行溝通,通過計算機語言操縱機器。為什麼程序員裡,有些程序員的工資特別高,有些卻特別低呢?因為一個好的程序員非常重要。互聯網行業裡有句話:一個好的程序員,不是幾十或者幾百個程序員就能代替的,他代替不了。所以,很多公司要用大價錢挖程序員。

第二類人:超級IP。

IP在過去很火,在未來,會更火!現在越來越多的公司或者個人在打造IP。比如最近的《復仇者聯盟4》,觀眾不管它拍得好與不好,但是,一看到這是漫威的電影,觀眾就買票進去觀看,即使票價上到一千多一張,觀眾也毫不猶豫。漫威是IP,這就是IP的力量。

第三類人:資本家。

有錢了的人,就可以用錢去投資以上兩類人,從而收穫更多的財富。比如影視明星任泉,他每天做的事情就是不停地去找行業頂尖人士吃飯聊天,獲取行業信息,然後花錢去投資。

而以上三類人都有兩個共同的特點:

1、他們擁有迅速掌握複雜工具的能力。

2、他們擁有工作質量和效率都達到精英水平的能力。

為了擁有這兩種能力,就需要有深入思考的能力。

有一位互聯網廣告公司老闆,他的公司做得非常出色。他開始的時候,是一名記者,他一直寫的是新聞報道,有一天他接到一家公司的廣告文案,要求他幫忙寫一篇軟文,報酬豐厚,他答應下來了。但是,從來沒有接觸過文案寫作的他,如何才能寫好這篇廣告呢?

他陷入了深深思考,最終他得出答案,他認為:寫新聞和寫文案,都是寫作的一種,而且,都需要面向特定的客戶群寫作。於是,他把這家公司的產品對應的客戶群做深入的調查,根據調查結果,他寫好了這份文案。文案效果很好,得到大範圍的轉發。從此,他進入了廣告行業。

這就是深入思考後,快速掌握並且高質量完成工作的例子。

同樣工作五年,有人升職加薪,有人卻原地踏步,為何差距巨大?

既然深度工作這麼重要,為什麼很多人都做不到呢?原因有以下四個:

原因一:外界干擾太多。

我們生活在一個快速並且吵雜的環境裡,每天都有數不清、看不見的干擾,比如噪音、誘惑、社交等等,無時無刻不在干擾著人們的深入思考。

原因二:不良黑洞。

什麼是不良黑洞呢?就是你不知道要花在這件事情上的時間和精力需要多少!比如刷手機,刷抖音,刷微博,聊微信等等。很多人,抖音一開,就能刷一天,茶不思飯不想的。因為抖音的設計,就是讓人入迷,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視頻是什麼,然後吸引你一直刷下去,它就像個黑洞,無論你有多少時間或者精力,都被這個黑洞吸光,這種黑洞,甚至有生命危險。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快遞小哥一邊看手機,一邊開車,這多危險呀。甚至有些開汽車的,一到紅綠燈,就拿起手機看看,以此來打發時間。這樣造成的交通事故非常多。

原因三:最少主義原則。

《思考快與慢》——這本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書中提到:我們人類是不喜歡動腦的。因為在原始人的時候,人們缺乏食物,從而導致頭腦缺乏能量。人類為了生存,不得不減少動腦,從而減少能量的消耗,從而能更好地活下來。

這一點,小編非常有感觸,小編在學校的時候,每逢考試,總是感覺到肚子餓!那是因為考試需要動腦!

正因為這個最少主義原則,我們在職場當中,經常喜歡跟同事聊天、回覆一些無關緊要的郵件、不停地開例會等等,做這些不太耗腦的事情,而那些需要耗腦的,比如重要的工作推進,卻遲遲沒有推進。

原因四:忙碌無法度量。

相比於動腦,我們更喜歡用忙碌來麻痺自己,搞累自己,給工作了一天的自己一個交代。

劉強東在年初大裁員時候就說,混日子的,不是我的兄弟!說的就是這一類員工。這類員工,每天加班加點,看起來很忙,但是,重要的工作確沒有做,總是積累著積累著,最後問題集體爆發。

這很值得我們這些職場人士深思。

同樣工作五年,有人升職加薪,有人卻原地踏步,為何差距巨大?


以上說了這麼多,那麼如何進入深入工作呢?有四個總則。

1、工作要深入。

這看起來像是一句廢話,深度工作,當然是要深入了!這本書指出,人之所以不想深入工作,是因為深入工作,是非常困難的,這個困難來自於慾望的攻擊。我們有放鬆的慾望,我們有膚淺的慾望,我們有走捷徑的慾望,我們有最少主義的慾望。

比如,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候,我們先去學習解決方法,而不是直面這個困難從而解決這個困難,因為相比處理問題,去學習解決的方法,更簡單。

這就是為什麼說“我明白很多道理,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因為明白道理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而去過這一生,是需要面對困難、面對現實、解決困難、解決問題的。

2、擁抱無聊。

很多人都害怕無聊,等公交的時候,看手機;排隊的時候,看手機;上班沒事做的時候,看手機。用看手機打發無聊,是會得病的,叫心智殘疾病。美國一位科學家做了實驗並且得出了這個結論。

如果一直用看手機打發無聊,那麼人腦就會自動修復這種狀態,也就是讓人越來越不能集中注意力。當你想集中注意力的時候,就集中不了了。

集中注意力,是需要長期訓練的,它不是一種說能來就來的能力。所以,佛家一直講禪定,坐禪就是練習集中注意力的一種方式。

反之,如果無聊的時候,我們好好感受這份無聊,大腦就會給出信號來修復,讓注意力更集中。

對於這一點,小編最近非常有感受。以前下班坐公交車的時候,經常在公交車上刷手機,下車後,會感到非常的頭暈,難受。但是,最近小編忍住不看手機,在排隊的時候,觀察觀察身邊的人和物,順便思考一下他們為什麼處於這種狀態。這時候,頭腦一直在放鬆,注意力也一直在當下,小編髮現自己心情也好多了。

長期如此,這也能提高一個人的洞察力和感知能力。

3、遠離社交網絡。

早起打開手機刷朋友圈、工作間隙刷朋友圈、吃飯刷朋友圈、睡前刷朋友圈,這似乎是現代人的通病。這是因為人們喜歡刷存在感。比如我給你點讚了,那麼就默認你會點贊回來。

經常聽到職場裡有這麼一句話:有郵件了,馬上要回。

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如何一有郵件,就馬上回,那麼這一整天就不要工作了,回覆郵件就夠了。

所以,有位大學教授就給郵件設置了自動回覆“如何沒什麼重要的事情,我會統一時間答覆你的郵件,如果有重要的事情,請短信告知。”

禮貌而得體地遠離這類社交。

4、摒棄膚淺工作。

就像前面說的,我們總是喜歡幹容易處理的工作。但是,研究表明,一天當中,最重要的工作只有20%,這20%的工作,決定了你的收入和升職,所以,一天裡面,先把重要的工作做完,再去處理那些小事。

同樣工作五年,有人升職加薪,有人卻原地踏步,為何差距巨大?


明代大儒王陽明有一次在縣衙裡遇見了自己的一個學生,他問學生,最近有沒有進行修煉?

學生回答:我天天這麼忙,忙著判案,忙著處理公務,哪來的時間進行修煉?

王陽明回答:我什麼時候說過修煉必須要抽時間坐下來才能修煉呀,你在工作中,不一樣是在修煉嗎?

這就是世上上練。

深度工作,本來就是反人性的,因為它需要我們時刻警惕自己,保持專心和專注,時刻與自己的慾望對抗。

深度工作,也是一種修煉。

“坐而論道,起而行之,是為君子。”

希望各位讀者,好好實踐深度工作,從而升職加薪,走向人生巔峰。

歡迎關注,為您解讀更多的職場類書籍。謝謝觀看。

同樣工作五年,有人升職加薪,有人卻原地踏步,為何差距巨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