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下,看《清平乐》里的乌纱帽翅,妥妥的一米间距!

疫情当下,看《清平乐》里的乌纱帽翅,妥妥的一米间距!

疫情当下,看《清平乐》里的乌纱帽翅,妥妥的一米间距!

全球疫情形势仍然严峻的当下,人的心情难免会受到影响,但是国人的乐观主义精神也令人感佩,可以解情减压。如今连小孩子都知道最好的防控办法就是勤洗手、戴口罩、保持间距。因此也出现了很多搞笑的小视频,比如身上罩个纸壳板,360度无死角与其他人隔开一定距离。

疫情当下,看《清平乐》里的乌纱帽翅,妥妥的一米间距!

最近看《清平乐》官员上朝时戴的乌纱帽的帽翅好长,而皇帝的更长,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什么讲究呢?仔细查了查来历简直和现在保持间距的说法异曲同工,不仅令人莞尔。

原来官员头戴乌纱帽起源于东晋,但正式作为官服的组成部分则始于隋朝,隋文帝杨坚率先垂范戴上了乌纱帽。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他要求“自今以后,天子服乌纱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于是这种帽子变得流行起来。而乌纱帽两侧这两个长长的翅膀却是从宋朝开始的。

疫情当下,看《清平乐》里的乌纱帽翅,妥妥的一米间距!

宋朝的时候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大概作为官员的心态也是放松的。每当早朝时分,文官武吏聚集在文德殿等着朝觐皇帝,汇报讨论国家大事。官员们聚集在一起,皇帝还没有来,就仿佛我们现在的学生上课之前老师还没来的时候,叽叽喳喳地闲谈起来,东家长西家短,哪里的厨子好吃,哪里发生了奇闻异事,这些官员的八卦心一点也不比我们少,聊得不亦乐乎。

疫情当下,看《清平乐》里的乌纱帽翅,妥妥的一米间距!

皇帝到了大家开始肃静了,可是没多一会儿,就又开上了小会儿。皇帝一看非常生气,这成什么体统,怎么样来治理一下这些摇头晃脑的大臣们呢?皇帝看到大臣们跟着一说话跟着左右摇摆的帽翅,一下子脑洞大开,瞬间有了主意。

于是,大宋官员开始全部更换官帽,这个新帽子仍然是黑纱做的,内衬骨架,涂了漆,板板整整,硬硬朗朗,只是帽子的两翅不再向下垂,而是向两边延展平伸开去,足足有两尺多长。

疫情当下,看《清平乐》里的乌纱帽翅,妥妥的一米间距!

大家开始不明所以。可是渐渐地,大家发现再聚集聊天没那么方便了。一是人与人之间距离变远了,窃窃私语就听不那么清楚了。另外两个硬硬的翅膀又长长的,如果不小心就会碰到别人的面部、头部,或者两个人的帽翅会互相碰撞,因此要小心一些。这样一来,大臣们就不能随心所欲地八卦了,也就立马明白了皇帝的良苦用心。文武百官自此之后上朝变得秩序井然,大家都恭谨有度,小心翼翼。

疫情当下,看《清平乐》里的乌纱帽翅,妥妥的一米间距!

说白了,这个帽翅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议事时朝臣交头接耳而特意改制的。为了区分官吏的级别高低,在乌纱帽上装饰不同的花纹。不过这个时期民间男子仍然盛行戴乌纱帽作为便帽,只是没有那么长的翅膀,而是向下垂的两脚。

疫情当下,看《清平乐》里的乌纱帽翅,妥妥的一米间距!

疫情当下,看《清平乐》里的乌纱帽翅,妥妥的一米间距!

乌纱帽定为“官帽”始于明朝洪武年间,《明史·舆服志》载:“洪武三年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从此乌纱帽就成为官员特有的标志性服饰,在人们印象中,官员都是头戴乌纱帽,身穿盘领袍,腰挂玉带,足蹬皂靴的经典形象。

疫情当下,看《清平乐》里的乌纱帽翅,妥妥的一米间距!

往期回顾:

《清平乐》佳丽如云,谁是官家心口的朱砂痣,眼中的白月光?

《红楼梦》周瑞家的,或许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风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