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为什么要拿新疆棉花说事,看看乌兹别克斯坦就知道了

在汉朝时候,王公贵族们都以能得到一匹汗血宝马为荣耀,这种马不但能日行千里,更会从肩膀附近位置流出像血一样的汗液,故称汗血宝马。

但宝马并不出产在汉地,而出在大宛。

大宛是中亚一个古国,位于帕米尔西麓,锡尔河上、中游,也就是今日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

这都是数千年前的往事了。

西方为什么要拿新疆棉花说事,看看乌兹别克斯坦就知道了

经过数次被征服,大宛早已烟消云散,近代取而代之的是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各国。

直到上个世纪,乌兹别克斯坦成为了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这时骑兵早已被坦克取代,汗血宝马失去了战略价值,但乌兹别克斯坦在苏联的地位还是很重要。

因为它还有另一种特产——棉花。

乌兹别克斯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降水少,光照丰富,多为平原地区,土壤也较肥沃,而棉花的耐旱能力比较强,正适宜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种植。

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产量占到整个苏联的70%,是苏联最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苏联解体后,乌兹别克斯坦也一直是中亚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出口国。

棉花是乌兹别克斯坦的支柱产业,被当地人称为“白金”。

靠着棉花出口和境内丰富的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乌兹别克斯坦成为前苏联为数不多的经济体制转型平稳的加盟共和国。

西方为什么要拿新疆棉花说事,看看乌兹别克斯坦就知道了

但是乌国棉花的命运在2007年被改变了。

原因来自BBC在《新闻之夜》节目中发布了一篇报道,里面说乌兹别克的强制性童工在完全由政府控制的棉花产业中,每年会出现两个半月。

自由欧洲电台立即跟进,指出“这种强制童工的使用是有意为之的国家政策。”

一石引起轩然大波,各国官员们纷纷出面指责这是“现代奴隶交易”的典型例子,人权组织纷纷发起抗议。

接下来就是熟悉的味道,超过300家欧洲和北美企业宣布抵制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其中包括耳熟能详的H&M,Tesco, IKEA, Adidas等公司。

那么到底有没有强制性童工存在呢,乌兹别克斯坦政府不敢怠慢,立即展开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确实是有的,极少数棉厂存在着私自雇佣童工采棉的情况,但调查结果也显示,被BBC拍摄下来的儿童里,一些是在自家棉田里帮忙采棉,并不存在强制性问题。

但在别人眼里,这个问题很难解释清楚,既然无法自证清白,乌兹别克斯坦政府立即颁布了严厉的禁令:不允许单位和个人强迫未成年儿童参加劳动,工厂的招工年龄,严格限制在16岁以上。

但这并没有什么用,西方表示有证据显示童工采棉还在继续,制裁不会停止。

西方为什么要拿新疆棉花说事,看看乌兹别克斯坦就知道了

表面看来,这是西方嫉恶如仇,眼里掺不得沙子发出的正义呼声。

但是如果放到国际大背景下,就能看到事情的逻辑性。

先问个问题,为什么是2007年?

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种植历史悠久,即使有使用童工,那也肯定不会是在几年内出现的,为什么BBC会在2007年报道?

其次,为什么是乌兹别克斯坦?

说到童工,我们更熟悉的是邻居印度。印度同样是棉花大国,而且印度的童工包括但不限于采棉,遍布于多个行业。这并不是什么秘密,只要有心,记者去趟印度就能拿到证据。

那么,为什么是2007年的乌兹别克斯坦?

这个时间节点很微妙,与当时中亚各国掀起的“颜色革命”密切相关。

自2003年起,格鲁吉亚、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先后发生政权更迭活动,这些活动被以颜色命名,所以称之为“颜色革命”。

“颜色革命”的特点之一是有极深的国外因素,外部背景是地缘战略的争夺和意识形态的竞争。

俄美欧之间的战略博弈是“颜色革命”的一个重要诱因。通过各种手段对中亚各国施加影响,让它们倒向欧美,是西方的重要目标。

这些颜色革命里面,有的成功了,比如乌克兰、格鲁吉亚。有的失败了,比如哈萨克斯坦,比如乌兹别克斯坦。

西方为什么要拿新疆棉花说事,看看乌兹别克斯坦就知道了

2005年5月的安集延骚乱事件,就是乌兹别克斯坦的颜色革命最高峰。称之为颜色革命应该是过于温和了,因为颜色革命通常暴力的成分不多,而安集延事件是一起武装骚乱。

5月12日晚上,反政府武装分子袭击警察和部队营房,抢夺了大量武器,随后冲击监狱,放出2000多名囚犯,并提出要政府下台的要求。事件虽未成功,还是造成了169人死亡。

不过在西方的报道里,死亡人数达到了500-1500人,被西方媒体称为屠杀。西方政府声称逃跑的囚犯里有恐怖分子,要求成立独立调查机构进入乌兹别克斯坦调查这一事件。

这个要求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拒绝,他表示安集延骚乱事件是乌兹别克斯坦的内部事务,乌不需要对这一事件进行国际调查。

西方为什么要拿新疆棉花说事,看看乌兹别克斯坦就知道了

事实上乌对西方的渗透早有察觉,2003 年年末和2004 年年初, 乌兹别克斯坦把“索罗斯基金会”等西方派驻的非政府组织驱逐出境。理由是, 这些组织与乌反对派频繁接触,资助他们散布有关乌不客观的社会政治和经济信息。

此后, 乌美关系不断恶化。2004年, 美国对乌援助从上年的8600 万美元缩减到1800 万美元。

安集延事件后,乌兹别克斯坦要求美军从本国的哈纳巴德基地撤出,两国关系降至乌独立以来最低点。

革命失败,要求被拒,关系破裂,怎么办?挥舞制裁大棒便是。

西方为什么要拿新疆棉花说事,看看乌兹别克斯坦就知道了

从那时起,西方就开始了对乌兹别克斯坦的制裁。

先是签证限制和武器禁运,随后不断升级。

棉花出口是乌的经济支柱,还有什么比掐断对方经济命脉更有效的制裁呢?

2007年BBC报道一出,西方闻风而动,不仅抵制乌的棉花,也包括棉花制成品。

还好,乌兹别克斯坦经济还没那么脆弱,它还有蚕桑、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可以支撑。

饶是如此,也是损失不小。

为了挽救,乌兹别克斯坦在2008年释放了几名被捕的反政府分子,当年10月欧盟取消对乌的部分制裁。

但棉花出口并不在其中,西方表示他们还有证据显示乌存在童工采棉,抵制不能停止。非政府组织打算继续讨伐,直到国际劳动组织(ILO)证实乌兹别克斯坦棉花领域已完全终止强迫劳动。

除了出口中俄,乌兹别克自己还是消化不了这么多棉花。不得已,乌只能对棉花减产,2008年比2007年减少8.2%,2009年又比2008年减产7.3%。


西方为什么要拿新疆棉花说事,看看乌兹别克斯坦就知道了


直到2019年,美国才从进口“黑名单”里删除了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采购禁令。但是,乌兹别克斯坦棉花仍然在国际棉花联盟发起的“棉花运动”的“黑名单”上,313个主要美国品牌仍在抵制乌兹别克斯坦棉花,他们声称取消抵制还为时过早,因为乌兹别克斯坦仍有强迫劳工的情况。

2020年疫情之下,乌经济有些吃紧,劳动部长Nozim Khusanov发出了一封给人权组织的公开信,敦促他们考虑乌兹别克斯坦在消除强迫劳动方面的进展以及该国的经济状况,取消对乌棉花的抵制。

但仍被拒绝。


西方为什么要拿新疆棉花说事,看看乌兹别克斯坦就知道了


那么棉花被抵制了这么多年,乌兹别克斯坦情况如何呢?根据该国历年GDP和人均GDP来看,虽有影响却并不是太大。

原因是该国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经济改革措施,包括取消外汇兑换管制、降低税负以及对引进外资给予优惠等,让农业和建筑业等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弥补了其他行业下滑造成的损失。

所以近些年,乌兹别克斯坦经济还是保持着快速增长。

乌兹别克斯坦和西方的棉花战争仍未结束,且不知终点在哪里。但乌也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并没有受到致命的影响。政治也保持着稳定,卡里莫夫2016年去世后,同年12月原总理米尔济约耶夫当选新一届总统,政权实现平稳交接。


西方为什么要拿新疆棉花说事,看看乌兹别克斯坦就知道了


对乌兹别克斯坦这样的小国,抵制棉花的效果都收效甚微。而棉花产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比重与乌不可同日而语,且光是在中国国内就有着巨大的市场。

所以问题来了,针对中国这样一个想封锁却能自给自足,想打击就要两败俱伤,想和平演变却把他演变成了世界第二GDP而且还制度自信的国家,抵制棉花能起到什么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