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批评教育孩子,千万别选择三个时间段,非但没效果还让他逆反

​育儿面对面

在父母成长营的现场,经常会有一些年轻的爸爸妈妈提出问题,其有一个比较典型,就是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时间点不合适?这是一个好问题,因为在日常生活里面,孩子调皮是天性,“犯错误”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为什么要在犯错误上面加双引号,是因为有些仅仅是孩子的行为不入父母的法眼,并不是真正的错误。

遇到这样的时候,父母常常会很生气,就会脱口而出教育孩子,如果不分场合和时间,一定会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反而是一个真正的错误。

那么有哪些时间段不适合批评孩子的呢?这里罗列几个,当然不限于这几个。

父母批评教育孩子,千万别选择三个时间段,非但没效果还让他逆反


第一个不合时宜的场合就是在孩子吃饭的时候

俗话说在正确的时间要做正确的事儿,“食不言,寝不语”也是一个古训。古训自有传承的道理,以食不言为例,孩子在好好的吃饭,结果父母一顿数落,弄得孩子情绪低落,饭也不好好吃,一顿两顿倒也无妨,如果父母养成了这个习惯,长此以往,孩子一吃到饭就心里害怕就会导致孩子肠胃方面的问题。过去有过这样的例子,有一个孩子在学校里吃饭很快,好像担心别人抢似的,老师很奇怪,告诉她饭菜是有的,没人会抢她的。结果孩子说不是怕别人抢吃饭,而是自己在家里老是听父母在饭桌唠叨,养成了快速吃饭的习惯,吃完就逃离,“说实话,我一般都不知道菜的滋味的,囫囵吞枣,吃完拉到。”孩子的话让人深思,这孩子后来查出来有胃病,跟这吃饭匆忙有关系。

知道了这一点,提醒有些忍不住的父母,避开孩子吃饭的时候进行批评和教育。因为这方式有害无益,这样做不仅起不到教育的意义,还会影响到孩子的胃口,容易出现消化不良对肠胃的长期隐形的伤害,甚至有的孩子因为被批评,情绪特别激动的话,哭闹时还容易被食物噎着。

父母批评教育孩子,千万别选择三个时间段,非但没效果还让他逆反

第二个不合时宜的场合是在孩子认错之后

有的孩子犯了错误,被父母知晓之后,就会非常的听话,及时和父母道歉,并且承认自己的错误。照道理这个时候孩子的自我认识已经比较深刻了,父母可以放下这个事,或者对孩子认错的态度表示赞赏,这么做是合适的。

在现实生活里面还有一些爸爸妈妈喜欢不依不饶的,总是反复的拿错误来刺激孩子,他们的本意当然是希望借此让孩子加深对于错误的印象,避免下次再犯错。

然而,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从心理学的角度不仅起不到教育的意义,还会让孩子产生错觉,觉得就算自己主动承认错误,父母还是喋喋不休的责怪自己,那还不如沉默,让他们一无所知。这种情况是有的,为什么有的家庭等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就已经无话可说了,而另一些家庭亲子关系很好,无话不说,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在于此。

父母批评教育孩子,千万别选择三个时间段,非但没效果还让他逆反

​第三个不合时宜的场合在孩子放学之后

由于现在通讯媒体的发展,现在孩子们在学校的一举一动,爸爸妈妈在手机上就能够第一时间接收到了。

“小明今天作业没有完成,请家长督促”

“小刚在学校表现不好又打小朋友了,请父母教育好”

“小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看窗子外面的小鸟,听课效率低”

只要孩子在学校一有风吹草动,爸爸妈妈就会第一时间了解到,这比十几二十年前不一样,那时候基本上除非父母特意找老师,一般情况下孩子在校期间的表现,父母是不得而知的。

信息快有好处,父母及时了解孩子的状态,但同时也有弊端,有的父母在孩子放学之后就立马进行批评和教育。

原本孩子放学准备回到温暖的家,结果父母一放学就数落批评,甚至让孩子对回家产生反感,对校园里的生活产生厌倦。而且孩子还会觉得自己无时无刻不处在父母的监控之下,倍感压力。

所以,在父母成长营的现场,我一再强调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才能够事半功倍。否则再多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徒劳,甚至有反作用的。尤其在以上这三个时间段内最好不要激烈的批评孩子,容易适得其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