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感,是一種植根於內心的修養



我老家有個婆婆,她已經年六旬,如今一個人住,依舊把日子過得熱熱鬧鬧,絲毫沒有孤苦伶仃,或者孤獨寂寞的感覺。

婆婆的兒女們,有些遠嫁他鄉,有的在異地謀生。可是逢年過節,大家都願意回家過新年。

因為有王婆婆在,年總是過得最有滋味,也最有辭舊迎新的感覺。

如今大部分人過年,已經丟掉了很多習俗和規矩,他們覺得那些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不過是繁文縟節,落入俗套。

但當大家過得越來越簡單時,並沒有覺得輕鬆很多,反而是越來越少了年味,人情味。

而在婆婆家,就大不一樣。

儀式感,是一種植根於內心的修養

她會親自剪各式各樣的紅窗花,也會包各種餡兒的餃子,更會自己用漿糊貼春聯。

而因為有她的感染,家裡的人,一起守歲,拜年,放鞭炮,可以說是非常認真,用心,和重視過新年。

婆婆家裡一直有個規矩,無論再麻煩,除夕也要在家裡吃飯,一家人圍著桌子團團圓圓,而不是為了隨便到外面餐館包幾桌就行。

吃飯時,各自都要聊天,或者講些其他的都行,但絕不允許誰低著頭,什麼也不說,然後在那兒安靜的玩兒手機。

雖然隔著千山萬水,各自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可是兄弟姐妹們在一起,聊聊小時候幹過的醜事,

說說誰偷擦了媽媽的口紅,想想當年是誰寫的那封沒寄出的情書。彼此的感情,卻在一次又一次難得的聚會上,日漸深厚。

記錄片《舌尖上的新年》裡,有這麼一段話:年味越來淡,只因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夜飯失去了吸引力。

母親每到過年就抱怨,吃什麼呢?你們想吃什麼?兒女們都說隨便,您隨便做,只因年年依舊。無論生活的貧窮富裕,無論是在城市還是鄉村,每個人都應該擁有一份對生活的儀式感,

它不是複雜的形式堆起,而是源於我們內心對生活飽含的熱愛。懂得享受每一個結結實實的當下,那麼你就能在無趣的生活中,找到有期待,有品質,有審美的生活。

儀式感,是一種植根於內心的修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