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是一种植根于内心的修养



我老家有个婆婆,她已经年六旬,如今一个人住,依旧把日子过得热热闹闹,丝毫没有孤苦伶仃,或者孤独寂寞的感觉。

婆婆的儿女们,有些远嫁他乡,有的在异地谋生。可是逢年过节,大家都愿意回家过新年。

因为有王婆婆在,年总是过得最有滋味,也最有辞旧迎新的感觉。

如今大部分人过年,已经丢掉了很多习俗和规矩,他们觉得那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过是繁文缛节,落入俗套。

但当大家过得越来越简单时,并没有觉得轻松很多,反而是越来越少了年味,人情味。

而在婆婆家,就大不一样。

仪式感,是一种植根于内心的修养

她会亲自剪各式各样的红窗花,也会包各种馅儿的饺子,更会自己用浆糊贴春联。

而因为有她的感染,家里的人,一起守岁,拜年,放鞭炮,可以说是非常认真,用心,和重视过新年。

婆婆家里一直有个规矩,无论再麻烦,除夕也要在家里吃饭,一家人围着桌子团团圆圆,而不是为了随便到外面餐馆包几桌就行。

吃饭时,各自都要聊天,或者讲些其他的都行,但绝不允许谁低着头,什么也不说,然后在那儿安静的玩儿手机。

虽然隔着千山万水,各自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可是兄弟姐妹们在一起,聊聊小时候干过的丑事,

说说谁偷擦了妈妈的口红,想想当年是谁写的那封没寄出的情书。彼此的感情,却在一次又一次难得的聚会上,日渐深厚。

记录片《舌尖上的新年》里,有这么一段话:年味越来淡,只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夜饭失去了吸引力。

母亲每到过年就抱怨,吃什么呢?你们想吃什么?儿女们都说随便,您随便做,只因年年依旧。无论生活的贫穷富裕,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份对生活的仪式感,

它不是复杂的形式堆起,而是源于我们内心对生活饱含的热爱。懂得享受每一个结结实实的当下,那么你就能在无趣的生活中,找到有期待,有品质,有审美的生活。

仪式感,是一种植根于内心的修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