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鹽水鵝

說起家鄉的美食,首推鹽水鵝。

鹽水鵝是私人作坊裡製作的,鎮上有四、五家會製作。起初只是在夏天,鵝長成以後才會有。選用黑鵝,製作方法密不外傳,每天早晨開始燒製,晌午出攤,各個部位的銷售方法不同,鵝身論斤賣,鵝翅、鵝掌、內臟統稱鵝雜,一起論副賣,不稱分量,鵝頭、鵝頸論個賣。

家鄉的鹽水鵝

鹽水鵝

上大學期間,經濟水平普遍提供,也吃得起鹽水鵝了,當時五元一斤,按當時的物價是比較實惠的。

家鄉的鹽水鵝

鵝雜,無需配沾醬。

想吃了,午飯前上街,剁一斤。老鵝攤是一個木頭櫥,四周用撒網圍著,其中一面開了兩扇對開門,鹽水鵝就掛在櫥裡,鹽水鵝在滷裡煮了很久,皮卻一點沒有脫落,黃黃的鵝皮泛著油光,是一幅幅鮮活的廣告,吸引著顧客。到了老鵝攤前,簡單一句:“剁一斤老鵝。”攤主會問:“前胳後胳?”鵝身從中間一分為二,再橫這剁開,分成四大塊,連著鵝腿的連塊稱為後胳,另外兩塊稱為前胳,後胳肉多,分量重,前胳肉少,分量輕,就看買鵝的人要便宜的還是貴一點的。

稱好分量,攤主嫻熟地把鵝剁成均勻的小塊,倒上滷,滷有兩種,一種湯滷,直接倒在剁好的鵝肉裡,把鵝肉浸沒,另一種油滷,單獨裝在小塑料袋裡,吃之前再淋在鵝肉裡。鵝肉吃完了,用滷泡飯味道也特棒,可以多吃一碗飯。

鹽水鵝最大的特點就是入味,從早晨燒製一直到入口,只有掛在老鵝攤上售賣的時候,其它時候都是浸透在滷裡的,入味另一個關鍵就是火候,煮得時間久,肉質更綿軟,更入味,煮久了分量會少,有的攤主不願意煮太久,因此味道大同小異的鹽水鵝,還是有細微差別的,味道最好的是姓馬的老鵝攤。

鹽水鵝在家鄉一帶比較流行,除了鎮上有幾家,其它鄉鎮也都有,去親戚家做客,中午留飯必定會剁一份鹽水鵝。

每次離開家,母親都要買一隻鹽水鵝,為了趕汽車,一早就要出發了,母親會提前一天到店裡預訂好,讓他提前加工一隻,一早就能拿到了。

現在的鹽水鵝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了,價錢也漲了很多,翻了幾倍,吃得也少了,味道一直保持著,入口還是令人難忘,如今鹽水鵝也已經成了酒席上的常菜。

如今每次回去還會帶上一隻,問攤主多要一些滷,鹽水鵝吃完了,還可以買一隻鴨放在滷裡煮,味道也挺不錯。

鹽水鵝是家鄉美食味道保存最完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