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能源服務企業轉型的研發路線誤區:重自研 輕集成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綜合能源服務企業轉型的研發路線誤區:重自研 輕集成

北極星售電網訊: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人到處是。能源互聯網中臺沒見到,但是能源管理應用遍地都是啊。開發綜合能源管理系統,不用著急招一堆似懂非懂的團隊,人多了除了吵架多影響工作外,對產品開發與公司管理沒有任何好處,還浪費錢。

(來源:微信公眾號“天秤宮”ID:SaintDokho 作者:童虎)

只需要認真分析終端用戶的綜合能源服務業務需要,仔細開展市場競品分析,從中大概率能找到別人已經開發的、可能存在十數年的類似應用產品,然後想辦法最大化利用已開發功能,通過適當地調整與多功能集成,十之八九就能在短時間內搗鼓出一個像模像樣、滿足業務需要的產品,並且絕不比招聘一堆新人搞的差。尤其是當業務需求數量很多時,綜合能源服務企業很容易做出多線並行的研發安排,結果往往是四面出擊、到處放火的局面。

能源服務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領域,運維、調度、交易、營銷等各領域的成熟管理軟件很多IT企業已經專注並積累了很多年,他們的專業知識短時間很難為新人掌握,且開發過程中趟過的坑不要太多,希望幾個似懂非懂、沒有實際業務與技術相關經驗的產品經理、研發人員在3、5個月內跨越這個壁壘不啻於痴人說夢,甚至1-2年都不現實,很大的可能就是外表看過去相似,但到處都是漏洞,根本沒辦法安全、穩定、可靠運行。

與其如此,為什麼不跟已有IT廠商合作呢,在每個領域優選一家性價比高的廠商,基於他們的已有應用產品進行少量的定製化修改,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完成開發。只要是通過分模塊外包的模式,不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廠商的籃子裡,最終的集成應用系統還是掌握在自己手裡,並沒有什麼太值得擔心的。同時在外包開發的過程中,綜合能源服務企業可以培養自己的研發團隊,讓他們緊密參與外包IT企業的開發過程,在最短的時間裡學習、吸收行業前輩的經驗,這是多少錢都買不到的啊。

我們可以算一筆賬,產品研發人員並不便宜,一個靠譜的產品或技術人員的全成本40萬左右,如果招聘1個產品經理、1個前端研發、1個後臺研發,測試與UED人員算1個好了,這樣保守估計也是160萬上下;大應用產品的研發人員工資上千萬估計都是正常的。據童虎所知,上海與北京各有一家綜合能源服務平臺企業的成本近3億,絕大部分都是產品研發團隊頭上。如果採用先集成後創新的策略,童虎以前實際經歷的一個案例大約是180萬,研發的還是比較複雜的微網EMS產品。另外,據一個內部人士消息,天津安捷的技術平臺來自南瑞,基礎版本採買好像也就花了100來萬。所以如果能用更少的錢、更少的人、在更短的時間、搞出更多的產品,何樂而不為啊?

當然現實中有理想、有情懷的綜合能源服務企業基本都看不起外面那些已經成熟的軟件,不是覺得很low,就是損失了核心競爭力,因此總是在不斷重新發明輪子。童虎實在不知道這個裡面的道理,有時候想也許是為了那美麗的滿牆專利與實用新型證書吧,但其實如果採用集成路線,我想並不會影響證書的數量,因為成熟的軟件還是需要經過很多的改造與定製的,這些依然可以成為很好、並且實用性很強的創新。

建議考慮採用集成路線完成技術研發並不是說完全把技術放在外包廠商手裡,只是縮短初期時間,實現快速積累與業務突破,但業務需求、集成系統還是要掌握在自己手裡,外面找不到可集成產品時,還是需要自己花大力氣與研發,產品的升級迭代也是要靠自己。無論如何,綜合能源服務企業一定要著力構建產品研發團隊,牢牢佔領綜合能源服務領域的技術制高點,推進數字+能源的融合創新。

原標題:綜合能源服務企業轉型的研發路線誤區:重自研 輕集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售電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